第三百四十二章兴来月下游洛阳

类别:其他 作者:团之大字数:2203更新时间:22/08/01 22:56:32
军师道:“不可否认,陶渊明是一个勇士,是一个理想卫道士,他是一个先驱。他敢于脱离官场这个对于读书人而言是实现人生抱负的唯一途径,敢于无视权贵,敢于傲视他们,敢于蔑视那些仗势作福的小人,敢于不与那些争名逐利的官宦合作。这种角色的存在,使得后世的文人在面临相似的情况时可以坦然面对,可以在离开官场,离开那些他们瞧不上,看不起的官宦时,有了一缕思想寄托。”

刘克仁笑道:“你们读书人倡导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读书人先培养自己的德行,以达到修身的目的,在这之后读书人再用自己的知识、想法、德行去调节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与联系。即是‘治国’和‘平天下’,但这种方式是建立在读书人的道德修养上面的。他们坚信‘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且以这种方式告诉读书人‘天下有道则现,天下无道则隐’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军师仔细听刘克仁说完,并没有认同他的观点,反而问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究竟有几个成功的?”

刘克仁明白军师的意思,他摆摆手道:“先生一语中的,直击要害,果然见识非凡!”

军师也朝刘克仁摆了摆手,然后捋了捋胡须道:“官场,一直是一个鱼龙混杂之地,由于读书人要实现人生抱负,不得不入仕,所以免不得要接触各式各样的人,这些人之中或许也有高明之士、正直之士,但更多的不过是些追名逐利的人,他们没有什么追求,甚至没有什么底线。有人看不惯,适应不了那污浊的官场,那就退出、离开,而还有一些人,他们就想着法子去适应,去尽自己的努力,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到底应该怎么做,到底在那样的环境下应该如何自处,这都是要琢磨的。”

刘克仁道:“这次南下带兵平叛,咱们两个人的处境是骑虎难下啊!你说要卖力气地打垮叛军吧,汉人们恨我们,同僚们嫉妒我们,我们以后的日子是举步维艰,得了功劳不敢张扬,还得夹着尾巴做人。如果失败了,那咱们就彻底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汉人们不会放过咱们,朝廷也不会让咱们有好果子吃,出力但是不讨好,谁也无法超然物外。”

军师道:“现在不正是有一个机会吗?既可以在朝廷里邀功,又可以在汉人那里落得一些好感,咱们抓住这个机会,至少可以保得一时平安。”

刘克仁明白这是军师宽慰他,他们虽然打败了“武穆军”,逼得独孤信带兵逃遁。这虽然算是一件功劳,但是他并没有彻底消灭“武穆军”,说不定独孤信正带着那些残余的叛军正躲在一个地方,悄悄地注视着官军的动静,随时准备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刘克仁道:“现在虽然暂时打败了叛军,但是我们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在平叛这件事情上,我们做的虽然比张景武要好一些,但是比起那些蒙古王爷们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他们一仗打得叛军十年不敢抬头。在他们看来,咱们这些人打仗不行,根本不可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军师道:“也正是因为那些蒙古王爷们瞧不起我们,我们才得到这次带兵出征的机会,至少咱们现在已经打了胜仗,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让世人也见识了我们并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刘克仁道:“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铁木迭儿和太皇太后二人狼狈为奸,皇上肯定不会容忍他们太久。依我看,他们之间的斗争必然会以皇上的胜利收场。我们两个人可以暗地里投到皇上的阵营里,明面上站在铁木迭儿的阵营里,两边都不得罪,抓住有利时机,选择有利的立场。”

军师道:“我们还是不要参与争斗的好,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我们能够全身而退。”

刘克仁道:“既然已经进入了官场,谁都无法避免卷入争端,我们只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必要的时候做出选择,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二人越谈越投机,也越谈越清醒,刘克仁的话让军师也意识到自己必须想办法为自己铺好后路,因为自己与刘克仁一样,都是汉人,都是依附于大元朝廷的汉人,在蒙古人眼里连畜生都不如的汉人,汉人要想出头,必须付出比蒙古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

军师道:“今夜月明星稀,我们可以借着月光看看这座洛阳城。李太白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我们正好可以在这座古城里看一看那平日里根本引不起重视的夜景,谈一谈洛阳城古往今来的名人轶事,像古人那样‘游目骋怀’。”

刘克仁道:“好主意!”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起了洛阳城的变迁。周公东征,以洛阳为大本营,周平王东迁,让洛阳成为天子驻所,周朝的洛阳城在政局变换中慢慢崛起。经历了王莽改制和绿林、赤眉起义后,光武帝刘秀称帝,建立东汉。看到残破的故都长安,已不适合再做大汉王朝的国都,他只好另选国都,最终选择定都雒阳,先后荡平赤眉、王郎、彭宠、张步、隗嚣、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统一天下。

刘秀定都的地方是雒阳,而不是洛阳。因为汉为火德,忌水,所以刘秀改洛阳为雒阳。刘秀嫌原雒阳城狭小,下诏扩建。雒阳城中广建宫殿,台、观、馆、阁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城外东南侧建宗庙,城外西南侧设社稷。

刘秀称帝以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天下很快从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史称“光武中兴”。雒阳城也很快就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再次成为了天下的中心,开始了第二次辉煌时代。

刘秀崩于雒阳南宫前殿,葬邙山原陵,谥号为汉光武帝。后世的帝王公卿死后,纷纷选择安葬于邙山,就有了“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俗语。

但到了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朝政**,毁灭再次降临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