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三军之重莫过将

类别:其他 作者:团之大字数:2122更新时间:22/08/01 22:56:46
刘克仁的那一番话,独孤信非常赞同,他感慨道:“看来,带兵打仗的人,必须得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才行啊!”

刘克仁笑道:“在带兵打仗中取得胜利是很关键的,对于很多著名的将领来说,如果不能够获胜,可能会以死报国。”

独孤信道:“将军此话似乎不太合适,虽说以死报国是大丈夫所为,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一旦遇上强势的对手之后,不投降不但保全不了自己的性命,还会连累身边更多无辜的人,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将领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东汉三国的时候,以于禁和庞德是最为著名,在那样混乱的年代当中,曹操能够崛起,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他有独特的想法,能够重用投降的将领,吸纳叛军。”

刘克仁道:“你不说我差点就忘了,在曹操的麾下有很多著名的将领,于禁就是其中一个,是在战俘中脱颖而出的将军,最初的时候他是黄巾军的士兵,在军队归降之后,一些有才能的人,就会被得到重用,他就是因为得到了王朗的欣赏,所以才被推荐给了曹操,因为有大将之才,在之后能够获得曹操的信任,所立下的战功显著,庞德也是另一个著名的将领,他原本是马家军的将领,在长时间征战的过程当中被击败,为了自保也选择投降了曹操。有了善战将领的加入,让曹操在之后的多次战斗中取得全胜,这也就在疆土的争夺上有了更大的优势。”

独孤信笑道:“这个于禁也太善于投降了吧?适逢关云长北伐,曹操的营地被攻击时,主帅就把于禁和庞德这两个曾经投降自己的将领派出去驻守,但是因为地理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当时正值雨季,暴雨连连,对蜀国的大将关羽来说,是却是非常有利的,这个时候关云长命人挖开汉江大堤,把于禁的军队全部淹没,这些人只能放下武器选择投降。于禁有一次做了降将,这样接二连三的投降,也确实影响了他的名声。反观曹操派出的另外一个降将庞德,庞德带领的人也是被大水给淹没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率领自己的部队坚守在堤坝之上,庞德麾下有不少人也提议选择投降,但是在他心里已经抱定了决战到底的信念,所以他二话不说就把这些要投降的人按军法处置了,在后来激战的过程当中,庞德麾下有很多士兵被敌军伤害或者是投降,他也只能被迫撤退,在撤退过程中不慎翻船落水,被关云长给俘虏了,蜀国的那些人都规劝他投降,还告知他于禁早就在刘备的军营了,关云长亲自来承诺让他继续当将军,他不为所动,怒骂对方,最后被杀了。事情发生之后,曹操听到了消息感叹说,于禁已经跟了自己几十年,但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却比不过庞德。”

刘克仁道:“其实两次于禁投降的境况也是有所不同的,于禁第二次投降时,曹操已经被汉献帝册封为魏王(当时的汉献帝已经没有任何权力,其实是他曹操自己册封自己为魏王),基本上已经手握朝中大权了。于禁第一次投降的时候,曹操要招揽天下有才之人和他一起打天下,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有才能,都能够为他所用,他在《短歌行》中也写到自己求贤若渴,全诗如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但是在后来,曹操想夺权,想让曹家人坐天下,形势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榜样,一个刚正不阿的榜样,一个坚贞不屈、宁折不弯的英雄,才能够更好的服务新的朝廷,才能让天下人归心。这个时候庞德在关羽面前的宁死不降,就为曹操提供了这样的典型,就以此为例,表彰了他的功德,他的儿子都能够被封为诸侯,就是曹操要宣扬他的风采,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当然在这个时候,曹操为了保住自己,在联络了孙权之后偷袭关羽,而这个时候,孙权用手段杀死了关羽,夺取了荆州。从那之后,魏国和吴国再次联合想要对付的刘备,其实这个时候孙权把原本是曹操的部下于禁等人都给送回去了,但是当于禁为首的这些战俘抵达魏国的时候,曹操都已经过世了。”

独孤信笑道:“于禁如果没有第二次投降,他要是像庞德那样宁死不屈,很有可能曹家人会像厚待庞德和他家人一样,厚待于禁的家人。看来,一个将领,如果不能带领部下打胜仗,那么,每天挥汗如雨地练兵,都是白练了,如果打了败仗,所有士兵全军覆没,平时军队获得再多嘉奖,那些都是浮云,要那些嘉奖何用?”

刘克仁道:“看来独孤大侠是最通透的人,将领就是要带领部下打胜仗的。古人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三军之重,莫过于将。将领领兵打仗的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和主导着战争的胜负。雁阵高飞靠头雁,万军布阵靠良将。战争实践一再表明,将领不强则军队必败,官不练则兵遭殃。战场上拼杀,领兵将领的能力素质是制胜的关键。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发展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所以才有这样一句话:‘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安危社稷事,烽火照戎衣。将领身上有着千钧重担,身后有着千军万马,能不能带头备战打仗,事关战场胜负,事关大局,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懈怠。所以,我才克勤克俭,带着弟兄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练,从来没有停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