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以德报怨非良方

类别:其他 作者:团之大字数:2190更新时间:22/08/01 22:56:57
冯道能够在那样的时代里身居高位、屹立不倒,一篇《长乐老自叙》是根本说不清楚的。他在文中提到自己获得的官职爵位,这些官职爵位是很多人连想也不敢想的。冯道的所作所为有人骂,自然也有人夸。骂他的多是后世的臣子,可夸他的可是当时的君主。

后唐明宗李嗣源就曾对他评价甚高:“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及以父忧退归乡里,自耕樵采,与农夫杂处,略不以素贵介怀,真士大夫也。”后唐明宗李嗣源出身行伍,根本没有什么文化,可以说是胸无点墨,但是评论起冯道来,还是不吝溢美之词的。

后晋高祖石敬瑭也非常器重和赞赏他:“经邦致理翊戴功臣特进守司空上柱国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冯道,礼天苍璧镇国元龟,夏璜为稀世之珍,轩镜是辟邪之宝,方诸才业,良平有可差其肩,较彼忠贞,姚宋不得并其辔,可谓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可见,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也对冯道颇为倚重。

撰写《旧五代史》的薛居正却如此评价冯道:“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漓之态。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平生甚廉俭。逮至末年,闺庭之内,稍徇奢靡,其子吉,尤恣狂荡,道不能制,识者以其不终令誉,咸叹惜之。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所以饰终之典,不得谥为文贞、文忠者,盖谓此也。”为人君者,尚能不吝溢美之词,为人臣者,却对冯道颇有微词,真是咄咄怪事。

冯道就是那个冯道,就是那个屹立官场多年不倒的“长乐老”,他尽忠职守,为民请命,更是积极地为自己的侍奉的君主出谋划策,他所写的《荣枯鉴》,更被后世之人看作是经典的谋略著作。

有人评论说:“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

其实,从《荣枯鉴》中可以发现,小人不是“惹不起”就能“躲得起”的,小人并非不可战胜的,小人的秘迹是有迹可循的,可以破解的,只有了解他,才可战胜他;洞悉其奸,才能防范在先。

研究小人是为了看清小人,给他们定位,以免他们继续频频地骚扰我们的视线。争吵使他们加重,研究使他们失重,逐步让他们处于待位状态,边缘状态,赘余状态。所以《荣枯鉴》值得细读。

冯道能做到“久居禄位,八面玲珑,上显祖宗,下耀亲朋。”使宦海后来者常扼腕叹息:“奇哉,长乐老!”必然与《荣枯鉴》有着莫大的关系。《荣枯鉴》又称之为《小人经》,从小人的角度来看待人间的名利荣辱,世道变迁。冯道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如何对付小人,那就是“惹得起,躲不起;了解它,战胜它。”

《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使后世的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冯道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好,原因不言自明。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冯道不论在谁的手下都默默地办实事,减轻天下人的痛苦,这份功劳不是几句“忠孝廉耻”的议论可以抹杀的。

冯道明确反对以德报怨,而是主张“以奸治奸,奸灭自安。伏恶勿善,其患不生。”对付奸人、恶人,不要手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论语》里孔子回答过“以德报怨”的问题,他并不赞成这样做,而认为最好的做法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换句话说,以什么态度对待“怨”,要听从你的内心,不必听无关之人说三道四。而对待奸恶小人,更不要讲什么君子风度。放过一个恶人,无数好人就要遭殃,这样的事太多了,历史上不胜枚举。

冯道的主张虽然看起来非常残酷,但是“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对待君子,要用君子的方式,对待小人,就要用小人的方法。因为仁义有时候会拖累君子,却容易放过小人,所以,不要做滥好人,对小人要收起你的善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冯道之所以能够在那样的时代里保全自身,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他看透了世事,更看透了君子和小人。他不会过于泛滥的仁慈,而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说不同的话,做着相应的事。

独孤信和石猛、谢驰三人,对于冯道都有一些了解,只是独孤信看重的是忠孝节义和礼义廉耻,而谢驰五石猛二人看重的是冯道的保身之道。

既然几个人关注的点不一致,再讨论下去,再争吵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还不如早点歇着呢。谢驰、石猛和独孤信三个人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他们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

过了很久,门外有人轻声问道:“三位先生,打扰你们一下,现在夜已经深了,请问你们还需要其他东西不?如果没有其他需要,我们就各自回去休息了。”

谢驰答道:“劳烦各位了,你们去休息吧。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散了。”

说罢,谢驰和石猛就起身准备向外面走去,他们跟独孤信很客气地道了声再见,就各自离开了,只剩下独孤信一人。

独孤信看着面前的景象,桌子上杯盘狼藉,还剩了不少的残羹冷炙,本来灯红酒绿,人人兴奋,现在却留下独孤信一个人郁郁寡欢。本来兴致勃勃,现在却颇为郁闷,不过知道了两位兄弟的想法,他也就慢慢地没了那么多的顾忌。

在独孤信看来,如果大家都是一种想法,那继续在一个战壕里奋斗,为了一个梦想去拼,去争,但是如今大家心已不齐,无法亲密无间,那么以后只能分道扬镳了,因为此生谁也无法改变对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