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风骨

类别:其他 作者:令狐BEYOND字数:4489更新时间:22/08/02 11:15:46
把人带到目的地后,马中人问“苏小哥,你看看这里怎么样?”

池非看了一下面前这块地,只见到处都是烧过的痕迹。满目苍夷,残垣败瓦,形同废墟。

据马中人介绍,这里原本是京城一户有钱人家的祖宅,已经传了好几代。

可是十年前因为发生火灾,把整幢房子都给烧掉了,只留下这块废墟一般的空地。

池非粗略看了一下,这块空地大概有两亩地那么大,也就是一千三百平米左右。换算成四合院的话,应该是一个三到四进的房子。

在四周转了一圈后,池非问“马中人,这里干不干净?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传闻?”

马中人明白他的意思,马上回答道“苏小哥请放心,你我已经合作这么多次,我是不会骗你的。

当时发生火灾的时候,那一家人连下人全都逃了出来,没有人烧死在里面。

火灾的起因,大概是因为屋里有人用蜡烛的时候不小心把东西给点着了,才酿成大火。

这么多年来,周围邻居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怪事发生,你不信的话可以去附近打听一下。

但这里毕竟发生过火灾,很多想买地建房子的人觉得这里不吉利,所以大多只是过来看看就没下文了,于是这块地就一直空着。

如果你不喜欢这里的话,我再帮你去留意一下有没有更合适的地方。

不过说实话,京城这地方寸金寸土,到处都住满了人。想再找到这样一块又大又便宜的空地,实在不容易。”

“屋主为什么不回来重建房子?”

“不瞒你说,屋主也觉得这里不吉利,所以就在外面另外买了房子,于是就想把这块地出手。”

“对方要价多少钱?”

“开价六千两三百银子。”

池非想了一下,这么大的地方只要六千多两的确很便宜。如果按照附近周边地区正常地价,至少要加三分之一以上。

假如这块地是在内城里面的话,别说六千两,就算几万两都有大把人抢着要。

京城的格局就是这样,越是挨近皇城中心就越贵。

这就跟现代北京的一环、三环、五环的楼价相差巨大一个道理。

“行吧,老规矩,你去帮我砍砍价,能砍下多少我给你砍出来的差价一成。”

“行,我这就去帮苏小哥你去问问屋主。”马中人顿时眉开眼笑地应了下来。

一开始他是看在陈帐房的面上才帮这小哥的,收的中介费也是最优惠的。

但经过几次合作后,他是越来越欣赏这位年纪轻轻就有本事不断置业的少年。

更难得的是他做事爽快,为人大方。

只要对他以诚相待没有任何欺瞒,他不仅中介费给足,而且还经常多给一些茶水钱,是那种非常难得的好客户。因此马中人最喜欢跟他合作。

果然有钱好办事,在马中人的努力下,把价钱硬生生地砍成了五千八百两。

双方在办理好过户手续后,池非也很爽快地另外付给马中人一成砍价费,双方再次合作愉快。

拿到地契后,池非立刻找来一批声誉好手艺佳的工匠把整块地清理干净,然后按他所画的图纸进行建设。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池非也没有整天留在工地里监工,最多就是每天过来看一下,待上个把时辰就走了。有时还会特意叫大牛送些水果或点心过去慰劳那些工匠。

由于池非给的工钱优厚,而且又会做人,所以工匠们颇受感动,做得分外下功夫。

张小娥和大牛以为当家买这块地是想建成铺子出租,所以并没有多想。

但随着整幢建筑逐渐成形,他们却发现这建筑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的四合院。

整块地都有围墙围着,前面是一幢两层高的建筑物,后面分成两部分,左边是一个全部打通的仓库,右边则是两排住人的房子,最后面也有一排房子,只有中间部分留有一块空地。

张小娥和大牛从未见过这种结构的房子,与其说是四合院,还不如说更像是一个作坊。

除了风风火火地买地建房子以外,池非还特意去找聚雅斋的金掌柜拜托他一件事。

“什么,你想找做印刷机的工匠?莫非小兄弟你想开印书作坊?”金掌柜听他说完,十分惊讶地问道。

池非摇了摇头说“我要印的并不是书,而是报纸。”

“报纸?何为报纸?”

池非解释道“所谓报纸,就是把一些文章和故事,又或者是一些重要的消息印在一张很大的纸上,然后卖给别人阅读。”

“就像是邸报那样?”

“对,两者的确有相似的地方。

但邸报是专门给地方官员看的,而我这报纸,是卖给所有平民百姓看的。

这报纸每四到五天就定期发行一版,每版的内容都不一样。

里面既可以刊登连载的小说,也可以刊登各种短篇小故事。这样平民百姓就可以用很低的价钱看到最新的连载小说和短篇故事了。

除此以外,没什么名气的话本作者也可以通过在报纸上连载自己的小说,来增加自己的名气和收入。

这样一来,不仅作者有了一个新的发表平台,读者也有了一种更新更廉价的阅读方式。

而印报纸的人也能通过大量售卖报纸来赚钱,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对三方都有利。”

听他说完,金掌柜有种三观都被全部刷新了一遍的震惊感。

这个设想实在太过新奇了,但细想之下又觉得可行性很高,并非毫无根据的妄想。

试想一下,例如市面上出现一种名叫报纸的东西。

而这报纸远比普通话本要便宜很多,上面却刊登着最新的小说,例如现在最受欢迎的《仙侠》系列。

如果这报纸每隔几天就会连载新的内容,识字的平民百姓会买吗?

当然会买!

因为平民百姓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看到最新的故事内容,怎么可能不买。

金掌柜越想越觉得可行,但同时又觉得不寒而栗。

因为他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这名叫报纸的东西太可怕了。

一旦真的出现,那他们这些以卖书为生的书坊哪里还有活路?

假如所有人都看报纸去了,哪里还会有人愿意花钱买话本?

想到这里,金掌柜忧心衷衷地劝戒道“小兄弟,你有没有想过一旦你这报纸做出来,对各家书坊会造成多大的冲击吗?

你这就相当于要断全京城所有书坊的活路,肯定会犯众怒的。你可要三思啊。”

池非看他一脸担忧的表情,知道他想偏了,于是耐心解释道“掌柜,你不用担心,报纸是不可能取代正规话本的。

我给你算一下帐,假如一本话本十五万字,每一期报纸只刊登五千字,那就需要三十期报纸才能全部刊登完。

按每三天出一期报纸来算,就要九十天也就是三个月时间才能出完这部话本。

这在期间,假如随便漏了一期,这书就不完整了。

还有,为了节省成本,报纸的纸质是远远比不上正式话本的,甚至比覆版书还要差一些。

假如真有人把每一期报纸都剪下来装订成书的话,那这些人就算没有报纸的出现,也绝对不会买正版书,所以根本就不需要考虑这些读者。

除了印刷和纸质无法跟正版书相比外,还有另一个办法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报纸的出现而影响到正版书的销量。

那就是书坊跟作者提前签好文书,约定正版书的内容要比报纸更早上市,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报纸对正版书的销量造成冲击了。

用我的《仙侠》来举例,就是我跟你约好,最新一卷的内容你们聚雅斋可以优先出版上市。

等你们的书上市一段时间后,我才能在报纸上慢慢发表接下来的内容。

很多读者为了更快更早看到最新的内容,肯定会选择去买你的书,而不是慢慢等报纸连载。

这样我们双方就没有冲突了。”

金掌柜认真想了一下,如果真如池非所言,报纸的出现的确不会对话本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

当然,影响还是会有一些,但至少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局面。

池非接着说“其实报纸的出现,对于你们各个书商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我举个例子,有一个作者写了一部新的话本,但你们觉得这书可能不好卖,所以就没有买下来。

那个作者不想白写,于是就在我的报纸上开始连载这部小说。结果没想到读者们很喜欢这个故事。

你们看到原来这个故事这么受欢迎,于是你们就可以重新跟那个作者谈,请他把稿子卖给你们印成正式的话本出售。

假如这稿子在报纸上大受欢迎,那把它印成话本出售的话,同样能够大卖。

这样你们就不用像以前一样,完全靠经验和运气来买稿子,而是看读者的反应来决定要不要买下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选择要买的稿子就稳妥多了,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听着池非的解释,金掌柜越听眼睛越亮。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就算再有经验的书商,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

否则当年池非最早去的那三家书坊掌柜就不会因为价钱问题而放弃《梁祝》的手稿,结果让他们聚雅斋捡了个大便宜。

池非继续火上浇油地说“还有,在报纸上连载话本的内容,也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方式。

我举个例子,您店里有一本书可能因为作者没什么名气,所以卖得不怎么好。

毕竟读者选书的时候,都是比较随性的。翻了开头两页,如果觉得不合胃口也就放下了。如果作者本身没什么名气的话,那就更惨了。

可是假如把这本书在报纸上连载的话,看的人多了,自然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即使只有一半读者喜欢这本书,而且这些读者当中也只有一半人愿意花钱去买这本书,那这本书就肯定亏不了。

我假定看报纸的一共就五千人,五千人的一半就是二千五百人。

至于肯买书的人只有二千五百人中的一半,也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人。一本书能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买,已经足够回本兼有所盈余了。

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我相信报纸一旦兴起,绝对不止五千人看。

所以只要书坊跟作者提前谈好的话,报纸的出现不仅不会对书坊造成冲击,反而还能促进其销量,可以说对各方都有利。

其实吧,我今天特意来找您,除了想拜托您帮我找一些有经验的工匠以外,还有些新的合作方式想跟您谈一下。”

金掌柜觉得自己有些头昏脑胀,脑子完全被池非这些全新的概念和想法给塞满了,让他一时间难以消化。

用手揉了一下自己的额头,他苦笑道“小兄弟,你说的这些东西太过新奇,老夫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

这样吧,我回去跟当家说一下,看看他有什么意见。”

“好,那就麻烦您了。如果可以,我想跟曹先生当面谈一下这件事。”

“放心,我会立刻传达的。一有消息我就去通知你。”

“那就有劳掌柜了。”

……………………

第二天,金掌柜来通知池非,说他们当家曹先生想跟他见面详谈。

池非立刻穿戴整齐欣然赴约。

跟着金掌柜坐马车来到曹当家的住所时,池非下车后惊讶地看到,曹当家的家不仅在内城,而且正门的横匾处上书“曹府”二字。

据池非了解,大魏虽然不像他那个世界的明清两代那样规定严格,只允许藩王开府。

但大魏也有相关规定只有勋贵世家或三品以上官员方可开府。

也就是说,曹家要么是有爵位的勋贵世家,要么家里曾经有人官至三品。

但不管是哪一项,都注定了曹家绝非普通人家。

虽然池非早就知道聚雅斋背后一定有很硬的后台,但没想到最大的后台竟然就是曹当家本人。

其实有一件事池非并不知道,在他的随缘皂店刚刚爆红日进斗金的时候,就已经有权贵盯上了他,想从他身上拿到制造香皂的配方。

但还没等那权贵出手,曹当家在知道此事以后就提前向那人打了招呼,表示随缘皂店里那个年轻掌柜是他曹某人的小友,希望对方就此收手。

那权贵因为顾忌曹家,于是没有轻举妄动。

直到后来池非把配方卖给各大商家并加入皂业商会后,危机这才真正得以解除。

在暗中帮了池非这么大的忙后,曹当家却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

因为曹当家不想以此挟恩图报。

他之所以帮池非,只是因为他欣赏这个文思奇妙的少年,不想他就这样被人毁掉,而不是要他回报自己什么。

这就是曹当家做人的风骨,他不屑于做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