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主人公简短和必要的介绍

类别:其他 作者:黄蓓佳字数:3607更新时间:22/08/02 20:22:06
金铃,女,刚过11周岁生日,在本市新华街小学读六年级。身高1.55米,体重50公斤,标准的重量级选手。因为胖,脸、鼻子、嘴巴都是圆嘟嘟的,一看就叫人喜欢,一喜欢就忍不住要在她脸上揪一把。金铃从小长到大,脸蛋上被人揪过上千回,用她的话说,都快被揪出老茧来了。

金铃最大的特点是跟谁都能够“自来熟”,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她一概都能搭得上话、聊得上共同的话题,时不时还把对方逗得哈哈大笑。从她的学校到家,一路上要经过四个小杂货店、三个小吃摊、一个美发厅、一个修自行车摊,还有一个新开张的礼品店。这些店里的老板和伙计,都是金铃的忘年交。

放了学,书包背在肩上,她晃晃悠悠地走过来,伸头向杂货店的柜台里仔细看,有没有新到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包装袋里夹着塑料恐龙的粟米脆啦,编十字架的空心玻璃绳啦,最热门的动画片人物玩具啦。无论店主多么漫不经心地把这些东西放在多么不起眼的旮旯里,金铃总能一眼将它们寻找出来,掏钱买上一个,或者仅仅让老板拿出来给她摸一摸再放回去。

然后她去小吃摊找她的老朋友一只浑身脏兮兮的虎皮花纹的小黄猫。她熟门熟路地穿堂入室,一直钻进店老板的卧室里,从人家的床上把小黄猫抱出来,搂在臂弯里亲热一阵子,拍拍它的脑袋放它走路。不认识金铃的人,准会把她当这家小吃摊的孩子。

再然后,她从美发店门口扬长而过她对美容美发这一类的事情不感兴趣径直走到修自行车摊前,蹲下来看修车的老爷爷如何操作,有一句没一句地说些闲话。这时候她忽然一抬头,妈妈已经在不远处的阳台上扬眉毛瞪眼睛地对她作威胁状了。她赶忙站起来,跟老爷爷说了再见,稍稍加快脚步上楼回家。

就这样,从学校到家不足200米的路程,她至少走半个钟头的时间。

有一次,她在路边碰到一对推车的青年男女,不知怎么就跟他们搭上了话。那两个人一高兴,居然请她坐到自行车的后座上,推送到楼梯口。

回家她跟妈妈说这事,妈妈吓得脸都白了,连声喊:“真是不得了!如果碰上两个人贩子怎么办?”

金铃嘴一撇说:“我有那么幼稚吗?人家劫持我,我不会喊救命?”

妈妈反驳她:“如果你是说着笑着不知不觉被他们拐走的呢?如果他们用麻醉剂迷惑了你呢?”

金铃嘟囔说:“我这么胖,哪家会要我?不怕我吃穷了他?”

不管怎么样,妈妈还是对金铃进行了一番不准跟陌生人接触的教育,比如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那里面很可能有安眠药;看见对方拿出小瓶子之类的东西要赶紧躲开喷雾式的**药就是装在这类容器里的;千万不能接受邀请跨进出租车绑架事件总是发生在出租车上。

金铃听得捂起了耳朵:“好了好了,我已经不是二年级的小孩子了!”

关于金铃的学习成绩,情况是这样的:

语文还可以,尤其在回答一些难度较高、需要课外阅读知识作补充的题目上,她总是能出奇制胜。

作文比较难说,碰到对胃口的题目,她兴致勃发激情喷涌时,能写得酣畅淋漓妙语连珠,令老师击掌赞叹。

遗憾之处在于这样的时候不是太多。老师把大部分的题目出得苍白拘谨,诸如《我的老师》、《我的同桌》、《记一次游园活动》、《参观xxx有感》等等。这些题目都是要写眼前发生的事,不能瞎编,万一编得太精彩了,老师在班里当范文一读,不就要露馅了吗?金铃胆小,不敢做这样偷天换日的事,因此大部分的作文也就是拿个80来分。

最要命的是金铃粗心,错别字多得离奇,“既”写成了“即”啦,“再”和“在”不分啦,“看”和“着”总是忘记写最后一横啦。其实她也不是不会,只是写的时候一不小心就随手用了另一个字,结果吃一个大大的叉。一篇作文,即使写得不错,被一二十个错别字一扣,分数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致说起来,语文成绩在85分左右徘徊,高也高不过90,低也低不过80。

数学就不那么妙了。数学功课是金铃最不喜欢做的,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里面夹着小数和分数的,她一看就头疼,稀里糊涂算下来,10题起码错6题。她从小到大,妈妈一直为她的数学担心,晚上的时间大半都花在辅导她做数学作业上了,可就是不见数学成绩上去。

老师当然也为她着急。老师说:“小升初考试,最能拿分的就是数学。数学很要紧。”

妈妈也说:“不光小升初,将来中考、高考,哪一回少得了数学?你数学不好那就要命了。”

金铃偏偏就是数学不好。

金铃妈妈掐着指头算来算去,死活不明白这孩子从哪儿继承了数学不好的基因:丈夫学的是工科,数学当然没话说;自己虽是学文科的,可中学数学一直出类拔萃,考大学就因为数学比别人好,总分才得了高分;娘家人中,弟弟妹妹都是工科毕业;婆家人里,四个倒有三个当着会计师……简直找不出一点点可抱怨的根据!

没别的,还是金铃自己太不用功,得过且过。这样的孩子真是烂泥巴扶不上墙。

英语成绩也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一般90来分。

比如说吧,规定40分钟做一张英语卷子,金铃不到10分钟就做完交上去了。老师拿到手里一看,不是句首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就是音标有错,再不然就是字母写得歪歪扭扭叫人难以辨认。英语老师是很喜欢金铃的,因为她读音漂亮,听力也很棒,听她读课文或者跟她练会话都是很愉快的事。可是金铃这么潦潦草草把卷子交上来了,老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当堂指出:“你错了不少,拿去改正吧!”那不是明显的袒护?现在的孩子对这些事情敏感得很呢。

有一回英语期中测验,金铃难得拿了99分的高分,妈妈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不久到校开家长会才知道,那次测验有20多个人拿的是满分。

金铃就是这么一个孩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活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叫人气也不是恨也不是。

金铃妈妈不服气自己的孩子是这么个情况,追究一切原因,后悔是自己让她上学太早了。一般的孩子是6周岁上学,金铃妈妈望女成才心切,不到6岁就替她报了名。金铃本来是9月份生日,派出所的户籍警把“9”字上面的圆圈写扁了,这就使金铃妈妈有了可乘之机,提笔将扁圆描得粗了些,改成一个“7”字,报名时鱼目混珠过了关。可是金铃妈妈后来一打听,同事中也有替孩子改户口本上的年龄或托关系提早上学的。人家的孩子怎么都那么成熟稳当呢?可见年龄大小并不是成绩好坏的主要原因。

金铃外婆对金铃妈妈说:“要怪只能怪你,从小没上好规矩。”

这个分析基本上切中要害。金铃妈妈是学中文出身,年轻时思想颇为洋化,崇尚欧美教育方法,从女儿会爬会说开始就鼓励她一切自由,自由想象自由行动,愿走就走愿躺就躺,不教认字不教数数,而是塞给她大量童话神话故事,领着她出入于恐龙时代和太空时代,结果是想象能力极大地丰富,动手能力飞快地下降,行为散漫随便,为人不拘小节。

举金铃刚上小学时的几个例子。

金铃的书包一向被妈妈称作“垃圾袋”,里面要多乱就有多乱。一天上课,老师临时要布置作业,叫小朋友拿笔出来记。金铃慌慌忙忙低头到书包里掏铅笔盒,掏出来一看是空的,笔呀尺的早溜到书包各个角落去了。她就伸手在书包里摸,摸出一支,秃得没法写;再摸一支,铅断了。这时老师已经在上面报题目,金铃急得不行,拎起书包往旁边地上一倒,哗的一声,铅笔橡皮小刀本子五颜六色摊了一片。前后左右的同学都伸脑袋去看,全班秩序大乱。老师喝令金铃罚站了一节课。金铃终于没能记下作业题,第二天又被罚抄书。

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市优秀教师,三天两头要在班上开“公开课”。有一回正上着课,金铃觉得鞋紧,脚不舒服,就悄悄在课桌下把鞋脱了。过一会儿,老师问一个关于近义词的问题,金铃积极举手。老师认为金铃回答这个问题很有把握,就点了她的名。金铃起身站立的瞬间才意识到自己是光着脚的,赶忙低头到课桌下找鞋。找也找不到,原来鞋被她自己踢到前面同学的座位下去了。要知道教室里当时坐着二三十个听课的外校老师呢!金铃的语文老师气得面红耳赤,鼻子都歪到了旁边。

老师后来向金铃妈妈告状,说:“赤脚就赤脚呗,她要不找鞋,哪会出这种洋相。”

金铃妈妈心里说,6岁的小孩子哪能有这样的应变能力?

因为金铃的书包太乱,所以她总是丢东西。橡皮平均两天丢一块。金铃妈妈买得烦了,索性抱回家一大盒,但没过多少时间金铃又要橡皮。

妈妈说:“橡皮呢?”

金铃很无辜地回答:“用光了呀。”

妈妈跑去看,盒子里果然空空如也。

妈妈这回真气了,捉住金铃按在床上打了一顿,宣布说:“明天回家先检查橡皮,丢了就不准吃饭。”

第二天金铃放学回来,妈妈堵在门口问:“橡皮在哪儿?”金铃急忙申明:“今天没丢。”然后赶忙到书包里找。

却是哪儿都找不到。大口袋、小口袋、铅笔盒、书包夹层,哪儿也不见橡皮的踪影。妈妈拉下脸,扬手做打人状:真是太不像话了!家里纵有黄金万两,也吃不住这样丢三落四。

千钧一发之际,金铃蓦地一声尖叫:“橡皮在这儿!”

摊开手心,湿漉漉的一块橡皮直冒热气。原来她放学前始终记着橡皮橡皮,干脆把橡皮攥在了手心里回家,一路走一路东张西望,竟把手里的橡皮走忘了!

看看,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金铃。你说她好笑还是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