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芦苇帽子

类别:其他 作者:千年胡杨树字数:2193更新时间:22/08/03 04:04:36
几只小小黄斗完公鸡,败了丝毫未觉得羞耻,离开三奶奶家,它们几个又自己打闹在一起,跟着李来到村里的商业街上。

不管怎么说,它们几个进了三奶奶家的院子,虽然也没欺负的成鸡群,但是也得跟三奶奶说一声,不然等她回家看那战争的现场肯定纳闷。

村里就这样,家家户户不锁门,相去谁家借个东西,户主不在家进去拿就行,当遇到户主或是送的时候再给说就行。

狗崽子们进院也得说一下,进到三奶奶的店里,她戴着老花镜,坐在马扎子上,手里抱着一个半成品的芦苇帽子正在编着,左手五个手指灵巧的压住编的岔口,右手把劈开的芦苇顺着当筋的那根芦苇上下翻飞着,看看编了几道后,左手松开,再挨道紧一遍,随后左手再压住,左右手互相配合着,一会就围着帽顶编一圈。

芦苇帽子还是很受家乡人青睐,和草帽相比稍微沉一些,但是芦苇帽子的好处就是透风,结实。

编好的帽子在里面用竹篾在编上一圈的头箍,戴上那个后在头顶会有一个空间,隔热还透风。

芦苇帽子结实度,是可以承受一个5.60斤的小孩坐在上面。

去河里抓鱼,芦苇帽子又变成一个抄网,去果园菜地,芦苇帽子又可以当成篮子。

所以因为芦苇帽子的用途广泛,在家乡是每户必备之品。

以前都是邻居求着三奶奶给编一顶,顶多也就给二斤鸡蛋,拿罐麦乳精,送包豆奶粉的这就算是比较讲究的了。

编这么一顶帽子,算是劈芦苇蔑,最低也得半天时间,这就让三奶奶有时为难,为了给人编芦苇帽子都把自己的活耽误了,后来随着三奶奶年龄大了也就不再给别人编了,不然她儿媳都不乐意,农忙时她的看孙子啊。

这次村里建了商业街,二哥为了商业街的商品多样性,有特色,提着牛奶是三顾茅庐,才请出三奶奶出山,并且答应了她儿媳的三个要求:

1不交房租.

2卖了芦苇制品的钱村里不许收任何费用。

3三奶奶享受村里的福利不能给取消。

听了这三个条件,二哥不但全部答应下来,并且承诺每个月还有一千块钱的工资。并且和村里其它的福利不冲突。

谁知三奶奶重操旧业,村里人的订单是让她一天到晚的住不下,导致有的游客想买,根本就买不上,找到村里的游客中心投诉。

这又把几方的有关人员召集一起商议决定,三奶奶紧着自己的身体为主,别累着,赶紧收个徒弟。先卖给游客,每顶芦苇帽子定价五十,加名字再加十块。

其实这样三奶奶每天可以编两顶,游客大多数都选了加上名字,这样三奶奶一天最低就可以收入100元,一个月就是三千,可是把她儿媳乐坏了,那是一天三顿饭给三奶奶送来,没事还过来给打个下手。

这会店里就三奶奶自己一个人,李过来看了一会,她还没有住手的意思。没办法还是打断她手里的活吧:“三奶奶,你歇息下吧!”

她头不抬,手里的活也没停顿的回了句:”我不累,你怎么过来了。”

“三奶奶,刚才我带着我家几个小狗,走您家门口时,它们跑进您家跟您家的鸡闹了一阵。”

“哦,咬死鸡了?”

“没有,让您家的公鸡给撵出来了。”

“哦,那就没事。”

“我这不是想过来跟您说一下吗。”

“没事。”

看三奶奶这架势是不打算跟李闲聊了,这老太太现在是钻进钱眼了。

看看等在门口的小小黄们不耐烦的在抓门,那爪子抓的门是吱吱的,还是赶紧走吧,别鸡没给咬死了,把门给挠坏了。

别看现在是冬天,游客还是没有减少,虽然外面的人少,但是都在大棚里。

有带着家人在采摘草莓的,

有情侣在玫瑰花的大棚里想搞点浪漫的。

游客多,做小吃的店里生意就好,这还没到中午饭时间就有趁着人少先来吃点的,不然等到饭时还得等位子。

不过那家生意好也不如六大娘的剪纸店,剪个福字用不了五分钟,二十块钱就到手,遇到大活有结婚的全套下来,便宜的2.3百,要求多些的就得小一千块,她这里的学徒不但帮着她干一些要求不高的活,还得给她学费。

李趴在她店的玻璃上往里瞅瞅没进去,里面不是小媳妇就是大闺女的,自己进去不方便。

在这里还有卖饰品的,不是真金白银吧,但是也做的很精致,卖的不贵,生意也还不错,李进去转转,老板是邻村的一个小伙,去南方打过工,今年秋收回来就来村里租了个铺面,从他打工的地方进来这些饰品,不得不说他脑子还是满灵活的。

带着几个狗崽子没法去大棚里,刚开始带它们去过一次,这些败家玩意进去就奔着草莓去了,它们又不吃那个,可是能糟蹋啊,等李看着把它们赶出去时,它们已经把一分地大小的地方,连扯秧再踩踏的废了。

虽然大棚算是集团的,但是管理大棚的这个本家的叔叔,还得靠这棚草莓的产量拿奖金呢,没办法李回家取了两千块交给二哥让他补给叔叔。

所以在那以后,李是不再带着狗崽子去大棚那儿。

以前的冬天是农民闲着的时候,有想多挣些钱的就出去找个建筑工地干个瓦工什么的。

可是从去年村里开始干大棚时,冬天就越是忙的时候,每天光是为了大棚保持鲜花和水果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就要忙活半天,村里的大棚多数还是老式的塑料膜大棚,不像是农场里全部是玻璃温室大棚,像是掀盖棉帘全部是机械操作。村里的棉帘还是得用人工,所以冬天的大棚比露天的时候还要费工费时。

为了冬天鲜花保持新鲜,别让冻着,村里可是想了不少的办法,像是装货的地方就建了一座面积一亩地的个玻璃温室,装运鲜花的厢货车可以进来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装车,能让鲜花一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避免冻坏。

真的村里的老乡为了自己能发家致富,是想出了不少实用的点子,为了赚钱,他们也是舍得花钱给装货的地建一个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