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地瓜菜

类别:其他 作者:千年胡杨树字数:2181更新时间:22/08/03 04:05:37
妈妈只要是有了孙子,她才不管儿子儿媳妇干嘛,看她准备的情况,就算是李和韦欣睡到中午,她也没打算喊。

估计现在把小庄自己留到妈妈这里,让她自己给养,肯定也乐意,一个老太太了,哪来的这么大的精力。

这个事也就在心里想想就得了,可是不敢说出来。

不但女人矫情,老人也是如此,要是真的说出来,肯定是“你们自己不养,还让我养”

但是看她的表现,分明就是每天二十四小时看着孙子就可以。

俗话说“隔辈亲”

反正李从来没在妈妈哪里感受过小庄这样的待遇,亲儿子不如亲孙子!

其实每个人都想得到重视,自从儿子出生后,有时候李也吃儿子的醋,换做以前,李从来没因为什么吃过醋,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很和气大度,但是有了儿子后,才发现自己也会吃醋。

但又因为是吃的儿子的醋,说都没地方说去,只能等他长大了,有机会再跟他说说自己为了他受的委屈。

加了就添了这么一个小成员,家庭的关系就要复杂十倍,所以说人的关系是最搞懂的。

要脸的韦欣觉得睡到这么晚,儿子饿了也没给他喂,很不好意思,还稍有点失落感,觉得儿子怎么不让妈妈喂就饱了呢。

所以,在家庭里随时会出现各样的状况。

看了看屋里的情形,自己也插不上手,李跟韦欣暗示了一下,表示出去转转。

得到了韦欣的回应,回房间换好衣服,出门,奔着村里的小广场而去。

小广场是个多用途的个地方,可以用来召开村民大会,也是游客的集散中心,还是商业街的出入口,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村里闲人唠嗑的地方,现在村里的年轻人没那功夫闲唠嗑,但是村里的生活条件好转后,老人们都没了心事,有了闲情逸致,没事时就都聚集在小广场上,人闲着了就话多,所以村里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就是小广场。

李那其实不是想听那些八卦消息,只是感受一下乡间气息,听听村里的家长里短的,能感受到村里没把你当外人。

到了小广场,果然早早就有好几个老人坐那里聊天,按说初冬的早晨已经很冷了,他们穿的厚棉衣,都是自做的那种,里面絮满了棉花,棉花都是李从团场采购回来的,村里是按照一位老人八斤的标准发的,这是算上一床棉被所需的。

老人有了新衣服,也会显摆啊,他们显摆的不是外面,是里面的。

有的说:“我的棉袄里子是闺女专门在百货大楼给买的,绸子的,可贵了,一百多块钱。”

那个就说:“我里面絮了三斤棉花,这会就觉得身上冒汗。”

听了他俩的话,李忍不住上前说:“老爷爷,你棉袄用丝绸做里子不行啊,发凉,穿着不舒服,你最好啊用纯棉的布当里子。

还有三爷爷,你一件棉袄用三斤棉花,能不热吗,再说你穿着也沉,还累。”

旁边的老人听了李这么一说,都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

“我就是说吗,你用绸子当里子,肯定不行。”

“你棉花不花钱,也不能这么用啊。”

老人说话不客气,都是有什么说什么。

到了这个岁数了,说话就少了一些虚伪,多了一些实话,也不用担心得罪人。

可别说,随和着老人们的聊天,这一早晨也过得挺不错,等早起去花棚的村里人回家,经过小广场,李看到也该回家吃早饭了。

跟几位老人打了个招呼:“几位老爷爷,老奶奶们,我先回家吃饭了,你们吃了吗?要是没吃到我家吃点呗!”

“我们都吃了,你赶紧回家吃去吧!”

“这孩子,还没吃饭,就跑出来。”

“你们不知道,现在李这孩子可是了不起,他这是视察民情来了!”

还没走远的李听了这话,忍俊不住的笑了起来,还视察民情,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应该是他们看“包青天”看多了,自己视的什么民情,这不是胡说吗!

李一边走着路想着刚才几位爷爷辈说的话,一边和路上碰到的同村人打着招呼。

回到了家,早餐也弄好了,小米粥、煮的鸡蛋,还有一盘手撕的鸡肉、一盆鸡汤,主食是烙的葱花饼,不过看葱花饼的模样像是岳母烙的。

李洗手出来,妈妈又从厨房里端出一个盆,热气腾腾的。

放到桌子上,妈妈对李说:“这是你的,专门给你做的地瓜菜。”

听了这话,李的眼睛瞪起来了,这可是小的时候最爱吃的。

“你出门后,妈妈就开始做了,花生碎是妈妈用臼弄碎的,你也不知道在家帮忙。”

韦欣还埋怨了一句。

她说的臼,李知道,那个石臼在李记事起就在自己家的大门进门靠墙的一侧。

石臼是用一根花岗岩材料的石头凿成,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捣锤,长约2米,粗是个正方形大概有25厘米乘25厘米,在捣锤的前头的下方,镶嵌了一根硬木,大约有30厘米,木头的头上有一个铁箍住,石条的后部呈扁平状,从下方斜着到上面,石料的中间有一个空,串了一根擀面杖粗的铁棍,铁棍的两端各有一个带槽的石块支撑。

然后捣锤下方的硬木是放在一个大块石头凿成的石坑里面,石坑呈碗装。

用的时候,脚踩后面扁平处,上面的石料捣锤前面扬起,脚上松劲,硬木就在石料的重力下落下,这时放在石坑里面的东西就会被硬木捣碎,这样来回的踩下去,石坑里面,不管放的是大米或者豌豆,都会被捣碎,这是农村原始的一个粉碎农作物的工具,到是很实用。

记得小时候,到了做饭的点,家里的石臼就没停过,东家过来花生米,西家黄豆。特别到了过年,黏米面,从早到晚就是不停,那个时候,李就找机会不在家,不然让给拉了干那活,可是又累又无聊。

和石臼配套的工具就是箩和簸箕,一遍,用箩筛出细的,把粗的在倒到石坑里,在继续。

到现在李想起这活,还打个冷颤。

这活和推磨不一样,推磨转着圈,还听好玩。这个活可是枯燥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