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壮怀凛凛大丈夫

类别:其他 作者:光棍琉璃字数:4256更新时间:22/08/03 06:02:57
弘立二字是渊亦是巅,自祖师杜立心执掌牛耳始开辟有教无类先河。

寒门贵胄共坐一堂,共读一文。

匪儿官子同处一室,同鉴一章。

不拒大奸大恶,不揽善仁志义,凡求学者有三分悟性皆可入门户,只要完成天下行走便内院学子,可观所有藏书以及长生法门。

三省殿,殿门向东,迎门而入可见数十席听课座次,与之相对是正堂一张长条木案,案上放着一把戒尺,尺旁是一杯尚有余温的茶水,抬目可见正堂大匾,书写苍劲有力的四字:一字之师。

触类旁通是历代弘立院主最喜欢的育人手段,从一开始便不限制学生的自我认知,仅从侧面提携个中道理,让其举一反三达到育人成果,且学子心中也有自豪之感。

“太平,归来了!”

正堂一侧青帘后传了幽幽之声,这声音有一分喜,也带三分哀。

帘子轻撩,一位老书生从卧榻走出,这位老先生与杜太平有几分神似,修长的胡须延伸到胸膛,手中拿着一本古籍,那青衫已经洗的发白,撩袍处尚有几个补丁。

杜以弼几十年如一日的穿着这青衫,更像是个寒酸老书生。

“父亲大人。”

杜太平见了父亲十分羞愧,连忙撩袍下跪。

“不必拘礼了!来坐到为父身旁。”

杜以弼一生注重礼节,行事作风都要合乎礼法,今日却席地而坐异于往常。

“父亲,孩儿不孝!请父亲责罚。”

杜太平不敢起身,向前跪走的两步,从案上双手拿起戒尺,与往常一般等待父亲严厉的责打。

“为父言传身教于你二十载,今日也便就不打了,且抬起头来,让为父好好看看你!”

杜以弼双膝盘坐将古籍放在腿上,满面笑容的看着儿子,这是他第一次在儿子面前露出笑容。

“父亲,孩儿知错了!”

杜太平对父亲的反常十分恐惧,从小到大他便不敢正眼直视家中长辈,杜家的家规传到杜以弼手中格外严厉,皮开肉绽也是常有的事。

“听闻认识了一位姓聂的姑娘,她待你可好?你娘亲若是知道了定会十分高兴。”

南国先皇一生有两个女儿,长公主朱秀仪嫁给了天下行会主君赫连大宝,次公主朱秀芝便是杜太平的生母,两位公主都是秀外慧中的人物,但皆红颜薄命早早便离世,让人惋惜不已。

杜太平看着父亲苍老的容颜,不知该如何说出这离经叛道的话语,一切归于沉默,低头不言。

“平日里为父只教你书籍文本着实是为父的错,今日为父便于你讲一个关于情爱之事。”

杜以弼满目慈爱的抚摸着杜太平的额头,此时恋世道与杜藏主走入了三省殿。

杜藏主看到这情景立即上前拿起杜太平手中的戒尺,狠狠地抽打在杜太平的背部教育子侄。

“你这不孝子!大伯我今日要活活打死你!”

杜藏主看似严厉,但下手极有分寸,只伤皮肉不伤筋骨,血液很快染红了杜太平的后背。

杜以弼不言,恋世道也不语,二人就这么看着杜太平咬牙忍受戒尺。

最终,杜以弼还是开口了。

“兄长莫再打了,我意已决,就算兄长打的再狠也无济于事。”

杜藏主一听停了手中的戒尺开口为侄子求情道:“二弟,太平尚且年幼,心性不稳出了岔子也情有可原,二弟为何……”

“兄长莫在言,禅师与太平且随我来。”

杜以弼起身将古籍放在木案上,迈步向书圣后山走去。

三人过了数十个亭台楼阁到达后山,后山荒芜长满了杂草,在山丘处有一座小塔。

塔前石阶周围没有一颗杂草,阶上也扫得干净,可看出时常有人打理。

“禅师,很多年没有到过此地了吧?”杜以弼笑道。

“二十多年了吧!和尚记得当初来此地还没有收留绝情,这时间真是刀摧火赶!”

恋世道的心境早已达到了返璞归真,草木一秋不过流水华年,禅机道破又有何妨?

杜太平听着二人的交谈对此塔的兴趣也愈加浓烈,幼年间可不止一次偷跑到此地。

登上台阶便见塔门,小塔两侧石壁上书着这两行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太平,此塔名曰君子塔,与天下榜相同,记载天下君子。”

杜以弼说罢推门而入,门内悬挂着一个竹牌,上面写着四个字:竹节端人。

着眼望去塔高四层,每一层都有数列铁牌。

“太平,可还记得天下榜的规矩?”杜以弼出言考校杜太平。

“弘立院书生不得上榜。”

弘立院肩负着记载的使命,院内之人不允许出现在天下榜,因为这对天下人来说有失公允,那些名相史家上榜必须褪去弘立书生的称号,这是自古留下的规矩。

“不错!这君子塔则不同,凡德才兼备者皆可刻录铁牌,陈列塔中。”

杜以弼翻开最近的一块铁牌,铁牌上写着一个人的名字:羡问途。

羡老将没上过名帅榜,但他的细柳军却列入劲旅榜。加上他一生为人坦荡,不与官场恶俗同流合污,列入君子塔最后一位君子。

“老夫已经决定君子塔再不录入任何一人,等到老夫逝去埋骨于塔前,观瞻端人风采。”

杜以弼将铁牌归还于原位,领着二人到了四层塔尖,高塔越往上走空间越是狭小,陈列的铁牌也越来越少,直至最高层陈列着四个铁牌。

杜以弼逐一将铁牌翻开,第四块铁牌上是公羊载,第三块铁牌上是杜立心,至于前两块铁牌却没有书写名字。

“太平,你可知为何这两块铁牌上没有姓名?”杜以弼问道。

杜太平上前观摩了一番便开口回答道:“世间流芳者千万,文德无巅,君子无顶,祖师自谦所以没有将名字写在第一块铁盘上。”

杜立心是读书人心中的圣人,天下君子的楷模,他的名字理应书写在天下榜首,但祖师却屈居第三位,可见其虚怀若谷。

“对,也不对。若是祖师自谦,那应该放在第二位,为何会又落在第三位?”杜以弼摇头说道。

杜太平低头沉思了片刻,突然惊呼道:“难道这天下还有比祖师更高洁的君子?”

“然也!这第二块铁牌上本是闻人君。”

“沁儿山,闻人天尊,十天尊中的丙位。”杜太平当然听过这个名字,但他不敢相信这个满是污点的天尊竟是天下最高洁的君子。

“当初为父听你祖父说时也是这般表情,但此事是祖师亲口承认,且将闻人君一生彪炳为榜样。为父要说的情爱事便是出自于此人。”

杜以弼拿起身旁的掸子打扫陈列台,随即回忆道:

“古人云: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访长生之道,遍布浮云恶果,一朝返璞归真,方才羽化飞升。若真做到无欲无求,人生有何意趣!此仙为何而修?只愿潇洒凡人。

大天朝,定德四年。

冬至之月,银妆点缀江山,大雪漫盖燕南道。

北平府,长平县,亭乡里的行脚路已被冰雪覆盖,相邻诛县的车马难以运送生活所需,一时间小麦糠成了紧俏物件,各家只得食秋藏之粮,据书载贫困破落户都已经将来年春耕种子吃食殆尽。

这等贫困时期最忌讳家中出现变故,平常人家多是自顾不暇,哪里敢操办喜事换房动土,但天有不测风云,生老病死无法避免。

亭乡里北落第一户,高挂污白之布,家徒四壁却遇上了丧葬事,左右乡邻冒着寒风施以援手,乡老将自己备下的寿棺送予丧偶郎,富余户也帮衬几斤粗粮,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也做不到绝情。

“阿君,莫要过于悲伤,小月的事公皙兄也会理解的,毕竟小月自小体弱多病,当年壤驷道长为苦命的孩儿测字,推断她不过二八年华,如今双十而亡,也算……唉!”

乡里令已是老态龙钟,今日为了公皙月亡故事左右奔波,也算仁至义尽。

“六爷,小生自幼禀读圣贤之书,世间道理也算懂得几分,亡妻之事有劳各位乡党,资借之物小生来日必定双倍奉还。”

寿棺方桌侧面,一习素袍儿郎跪在草榻上,长发散披,绒胡落魄模样,双目看物无神,多生血丝,当初的意气风发早已不在。

“君哥,你这就见外了!亭乡里十年间只有兄长及第府县,闻人一族光宗耀祖全系于兄长一人之身,万般不可懈怠萎靡啊!乡下人的几斤粗粮和些许白布就不必记挂于心,安心入了府学,状元可期啊!”

出言者乃是乡里令的孙子闻人达,此人虽长的五大三粗,但明白事理,又与闻人君是发小好友。公皙月之死对闻人君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闻人达也不知如何安慰,只得将他的大好前途述说一二,望闻人君可以放下执念致学,成为人上人。

黄纸握于手,寒风两行泪。

闻人君好是后悔,自己对不起亡妻,富贵功名的**让他忘记了家中还有一位日夜翘首以盼的妻子。

“月儿,闻人君是卑鄙下流之人,不配再读圣贤之书,功名熏心的闻人君真不值得佳人公皙月侧目。”

罢了!

功名利禄云烟过,

红粉知己不如妻。

自今日起,

萱草坟头与子观落霞孤鹜景,

三寸白帐与妻沐寒江独钓月。

闻人君让公皙月独守空闺三年,就用一辈子偿还吧!

“六爷,小生自知品行不佳,枉为读书人!还望六爷告知东郭县令取消小生入府学的资格,此外劳烦六爷派人去长平县大玄观请壤驷老道为亡妻渡魂!”

闻人君语出惊人,放弃府学便是放弃仕途大道,放弃千万寒门庶子唯一出头的路径,十数载寒窗苦读瞬间化作泡影,任谁听了都觉得心惊胆寒。

“君哥,此事万万不可!嫂子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同意兄长的意气用事,当初君哥去北平府为了什么?嫂子又为何愿意苦等兄长数载!”

闻人达一把抓起闻人君,左臂将其狠狠地顶在墙上,嫂子吃糠咽菜之时你闻人君在临仙水榭风流快活。如今人都已经去了如此作态有何意义?倒不如奋发图强搏个金榜及第,这才不枉费嫂子的一片苦心。

“是小生对不起月儿,小生无颜面对岳丈大人!无颜……”

闻人君失魂落魄已然失了心智,少年及第县学,素有高才之名,只可惜繁华世界犹如侵心魔障,一旦入世难以自拔,千般诱惑接踵而至,一乡下书郎那能抵挡,直到一纸丧书噩耗临身,悔之晚矣!

“阿君,六爷也不逼你!府学之事可搁置三年,待你回心转意再为闻人家族争光。不过如今大雪封山道路难行,只怕壤驷道长难以抵达我们这破落乡里,渡魂之事只怕要等到春暖日。”

渡魂,大天朝自古以来安葬亡人的唯一方式,只有德高望重的习道之人方可主持,如果私自下葬不仅违反了朝廷法律,而且容易引发不死骨的出现,有可能连坐整个乡里,六爷也不敢私自行事。

“六爷,月儿等不到那么久,如若壤驷不至,小生明日便上沁儿山!”

闻人君目光坚毅没有丝毫畏惧,即便沁儿山九死一生,也阻止不了闻人君安葬亡妻之心。

公皙月,闻人君欠你的太多,即便要走,也要留下最美丽的你!

“沁儿山!阿君!六爷决不同意你这么做!那是什么地方难道你不清楚吗?”

摇一摇,龙虎潭,生人勿近腐骨滩。

铃儿口,山囚道,将军不过一线天。

三川地,皆不毒,沁儿山,漫天雪,神仙难度鬼门关。

燕南道中朝廷列三大禁地:龙虎潭、铃儿口、沁儿山。因三地常有鬼神之事出现,求仙访道者多是路死埋骨,久而久之传开了生人勿近的凶名。三者中最令人敬畏的莫过于沁儿山,童谣千古传唱岂能有虚。

“早传南陵年间有人曾请过沁儿山之士渡魂,闻人君虽非武者,但愿为亡妻一试!”

可笑世人:生前不珍惜,死后苦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