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结盟(完)
类别:
其他
作者:
旭日远航字数:1713更新时间:22/08/04 02:43:18
贾诩的脑回路的确清奇,他看问题的角度也和其他人不同。
庞统是出于荆州的战略地位,加上对蜀汉实力有信心,所以才会采取不结盟策略。
但他不同,论其思想只有两条,要么直接掀桌子,大家一起完蛋。
要么一支苟着,等苟不下去了再去掀桌子。
极致激进,也极致保守,非常矛盾的一个人。
此时整理思路,贾诩先是低头沉吟一番,过了良久,才开口说着:“以臣之见,应与朱元璋结盟。”
“哦?文和可有高见?”刘峰顿时来了兴趣,坐直身子静听下文。
贾诩看到这一举动,无奈之色更添几分。
这种坐直身子、一脸重视的姿态明显是故意的,心里恐怕早就有了决断。
只是没有人同意结盟,所以才将自己推出来。
不过无奈归无奈,他还是要“配合演出”,从列班站出对刘峰行礼,欠身说道:“王上明鉴,结盟的益处极大,一可消弭朱元璋的威胁,让其代替蜀汉抵挡刘彻和赵匡胤,二可专心攻伐交州司马懿。
司马懿实力稍弱,虽掌管交州一地,但人口不过六千万,兵不过两百万,将才、谋臣稀少,南面又要面临南越国的威胁,反而更适合谋划,蜀汉可先易后难,逐步统一交州,最后占据东南亚诸国,积蓄力量与刘彻等人决战。”
一石激起千层浪,只要明眼人都清楚,这话纯粹在胡扯,属于为了反对而反对。
不仅庞统听不下去,连荀彧也出言提醒:“交州多以山地为主,除珠江三角洲尚能养活人口,其他地区占之何用?且自古以来,都以益、荆、杨为主,只需将这三洲占据,交州便不攻自破,何必多此一举?
况且东南亚诸国皆异族矣,尤其南越国,对华夏仇恨极深,贸然攻打对方恐怕会陷入泥沼之中,每攻伐一步,便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智者所不为。”
闻言,贾诩也不反驳,他清楚自己提的意见有些扯,不过内心里对于荀彧等人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
在没到掀桌子的情况底下,谨慎一些没有坏处,而且蜀汉的实力不算强,即便联手做掉朱元璋,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占据一到两个郡。
到时面临刘彻和赵匡胤的围攻,他实在想不出任何足以抵挡的办法。
当然,公然说蜀汉实力弱太过得罪人,他也不会犯这种错。
说倒底还是大家不愿揭开这块遮羞布,当年曹操的实力够弱了吧,比袁绍差了两倍不止,但郭嘉仍然提出了十胜十败论。
这是一篇鼓舞士气的激励文,放到现代和鸡汤文差不多。
……
等贾诩一言不发地回到自己位置,整个大殿再次寂静起来。
不论他们如何讨论,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刘峰手中。
但经过贾诩的“搅局”,原先不愿被提起的事实已经若隐若现。
蜀汉的实力的确弱小,南华夏四大势力当中,蜀汉敬陪末座。
人口规模最少,军队数量最少,武将和谋臣同样不占优势。
唯一的特殊兵种【陷阵营】也仅有三千人,影响不了大局。
之前力主不结盟,一是出于士气考虑,二是出于面子问题。
争霸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连想都不敢,还如何参与其中?
南华夏仅剩四大势力,能躲过一时,却躲不过一世,终究要面对战火洗礼。
与其被动防御,龟缩在一隅,还不如主动出击,兴许还能找到一丝胜机。
实际不止庞统、法正,连荀彧等人同样抱着赌一把的心态。
这才是众人不愿结盟的主因。
刘峰做了一年多的蜀王,不说政治水平多高,至少能看透一部分人的心思。
抬头扫视四周,见没人出头,便开口说着:“孤自登基以来,已一年有余,蜀汉能有如今局面,全赖诸位将士浴血奋战。
孤感念如此,自不会失了雄心,也不会让将士枉死。
但结盟事关重大,关系蜀汉未来发展,不能一言而决,孤会慎重考虑。”
没有明说结盟,也没有明说不结盟,说的模棱两可,但态度已经非常明确。
前面表明心志是为了让众人安心,即便放弃荆州也不代表龟缩一隅,仍有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
后面说出慎重考虑,则是为了给庞统、荀彧等人面子,不想在大殿之上反对他们。
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结盟一事稳了。
虽然心里有疑惑,但想到突然出现在蜀汉境内的北海郡以及之前的一系列“神迹”。
一张原本模糊不清的“路线图”便出现了。
相传,蜀王得天之幸,身具大气运,总能逢凶化吉,实力暴涨。
他们听说过这件事,也时常感怀,但总觉得不踏实,不敢将所有的“赌资”都压到上面。
这时看到刘峰的态度,知道无法更改,也就默认了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