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天帝亲耕
类别:
其他
作者:
金属沸腾字数:2281更新时间:22/08/04 23:27:08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秦钧终于用失蜡法制作了两件物品。
这是两枚拳头大小的印章,印章上方各盘绕着一条龙,秦钧发挥出了超越时代的艺术才能,以及经过系统“+2”提升的精神力量,把这两条龙雕刻得栩栩如生,更有一种独属于他本人的风格。
印章的材料不是青铜,而是黄金!
那个出产黄金的牛鬼族部落,早已经被秦钧派出军队征服,并从他们的村庄搜到了大量的黄金饰品和器皿。
铸造这两个“天帝金印”,只是用掉了其中一小部分。
金印的印文也直接铸了出来,其中一枚正是“先有鸿钧后有天”,而另一枚则是“燧皇老祖更在前”。
这涉及到一个创世神话,秦钧暂时还不打算拿出来。
他准备把这两枚金印公开展示,作为跟鸿祖二十四泥板、钧祖先天炉一个级别的夏族圣物。
等过一段时间,他再把第二枚偷偷埋起来,对外则声称是自己随身携带着。
这样如果他死了或者离开,这“第二枚金印”的去向就成为未解之谜。
下一轮游戏,秦钧再把它挖出来。
那时候他拿着金印,以“天帝传人”身份自居,看谁敢不服!
这次秦钧能够迅速整合夏族的力量,几次战斗就把牛鬼族轻松击溃,“钧祖宝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钧尝到了甜头,当然要继续这么干。
没错!穿越不到一年时间,秦钧就开始为下一轮做准备了。
在炽金城下游郊外,新建了一座遮阳通风、形如走廊的茅草建筑,内部挖着浅坑铺上了地砖,又有一块块砖瓦竖立摆放,每天都有奴隶来这里浇灌粪尿烂鱼……千年前钧祖用过的硝田,如今终于重出江湖!
秦钧准备制作一批硝保存起来,以后再找到硫磺就可以进行配重储藏。
上次挖出来的火药材料,用掉了三分之一还剩下大部分,这些材料同样要埋回去留着给下辈子。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秦钧不断往返于洛京和炽金之间。
大量的竹筏战舰从这两座城市出发,在大河、大江两个流域进行探索贸易并彰显力量,秦钧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越来越坚实。
任何部落敢于违抗天帝旨令,都将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就算是夏族部落,带头的首领也会被囚禁、流放。
这种强权的做法,当然不是没有争议的。
现在大河大江的夏族部落,隐然开始流传一个说法:鸿钧以德,天帝以力!
意思就是以前的鸿祖和钧祖,都是依靠族人的拥戴成为夏族的首领,而龙昊天帝却是用武力强迫大家服从。
总之就是拿祖先当牌子,哔哔对现实的不满。
不过秦钧并不在乎,国家政权的建立必然以武力为基础,被人说点怪话又算得了什么?
到时候哥向各部落派出巫史,把祭祀和记事这两个权力拿在手中,这些怪话也流传不到后世去!
穿越后第三年夏,秦钧率领十艘竹筏战舰回到了祖地,在两千年前鸿生活过的山洞进行了隆重的祭祀。
鸿建立的第一个村庄,被秦钧正式命名为“夏城”。
为此秦钧还制作了一块大型石碑,记述了夏城两千年前的历史,这方面他比当今时代的任何人都更具权威。
同样待遇的还有龙城,有一块石碑记述了它一千年前的历史。
夏城、龙城、洛京,就是鸿、钧、天帝三代主宰的都城,这种传承有序的历史沉积很是让强迫症感到舒适。
在拜访夏城的时候,秦钧没有再像一千年前那么客气,直接把“鸿祖二十四泥板”带回了洛京。这二十四块陶板历经两千多年,竟然还大体保存完好的状态,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
鸿祖二十四泥板(多件套装)、钧祖先天炉、天帝金印(一对套装),这三样东西被秦钧定为夏族三大至宝,供奉在洛京的祖庙正殿之中。
另外其他的宝物,如鸿祖用过的陶盆、泥炉,钧祖的炼金图、秤砣等等也得到了供奉,但是相比之下没有三大至宝那么重要。
三大至宝中,钧祖先天炉还可以用!
不过它的辐射性大幅衰竭,秦钧只能把植物种子诱导的周期改为一年。
每年春播之前,秦钧都要将一些收集而来的植物种子,放入钧祖先天炉进行“炼制”(辐射诱导),同时把上一年放进去的种子拿出来。
这些种子由秦钧亲手种植,由此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春播仪式”。
地球古代从汉文帝开始,皇帝亲耕就不是罕见之事。
少数是真的懂种田,大多数只是执行仪式,以表达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现在秦钧也要在这个世界,从源头把这个传统确立起来。
以后所有的帝王,都要亲耕务农!
这一天阳光明媚、春风怡人,秦钧与三公四卿、各级官吏站在郊外,肃穆地面对着一片田地。
“锄来!”秦钧一声令下。
主管内政的司徒龙鹿山,双手拿着一把锄头递给了他。
这把锄头以直木为杆,锄刃是金灿灿的金属……没错,它正是用黄金铸锻而成!
有个说法叫“皇帝的金锄头”,秦钧现在就让它成为现实。
天帝,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啊!哈哈哈……
金锄头在田地里翻动了几下,这块地其实早就被奴隶翻耕过一遍,秦钧现在就是意思意思而已。
翻好了地之后,秦钧撒上了植物种子。
这样他的“春播”仪式就算完成了,接下来这片田地自有人细心打理。
而真正的播种工作,也开始轰轰烈烈地展开。
由于新开发了大量的土地,此次春播一直忙碌了一个多月才完成,从洛京到炽金大量的土地播下了种子。
春播的重点还是粟,这玩意非常的好伺候。
基本上粟的种植,就两个操作:春播,秋收……没了!
不过粟的亩产量较低,所以秦钧还是尝试推广水稻。
他在洛京郊外进行了灌溉的试点,从河里引水入渠浇灌出一片水稻田,这片灌溉水田的规模非常小,主要是作为“科研试验”所用。
毕竟由于物种、土壤、气候不同,哪怕农业专家穿越也要试验收集数据,秦钧这种半吊子就更不用说了,肯定要长期总结经验才能大范围推广。
现在这个阶段,稻米仍只有少数人能吃得起。
……
后世史书记载:自古务农者,帝王以金锄,诸侯以银锄,庶民以铁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