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饕餮天下意难足

类别:其他 作者:俱邀侠客芙蓉剑字数:3404更新时间:22/08/05 12:15:39
公孙霸篡汉自立,悍然称帝于洛阳,颁布天下。海内骚动,舆论鼎沸。即便长安、洛阳、幽州之地,也多有议论反对者。可见人心仍怀念汉朝。公孙霸废汉自立,人民多不归心。

公孙霸闻知人民议论,问归海卫道:“朕建立新朝,人民多议论,该如何应对?”

归海卫奏道:“禀报陛下,此皆汉朝遗民牢骚之言。蝼蚁之众,岂能撼动泰山?不足为提。陛下已经君临天下,当行鲲鹏之志,席卷天下,包括四海也。何必在意地上蝼蚁呢?”

公孙霸闻言甚喜。卫尉吴江又出奏道:“禀告陛下,汉朝遗民虽然无力扭转乾坤,然人言可畏,若别有用心之人用之,将危及社稷,陛下不可不察也。”

公孙霸问道:“卿有何建议?以制止安定流言?”

吴江道:“臣以为,散布反对陛下建立新朝之流言者,乃中原、山东士人也。此等人坐议立谈,天下无人可及,实为沽名钓誉之辈。讥讽时政,当为社稷之害。臣愿为陛下治之,以平息不利陛下舆论。”

公孙霸道:“甚好,卿即可替朕办理此事。”

于是吴江得公孙霸旨意,乃以卫尉特权,组建监察军,令射声校尉统领,专于刺探士人、官民持有异论者。逮捕械系中原士人官民数百余人,累此兴动大狱。豫州名士周纲,乃前青州刺史周崇之子,吴江曾前往拜见,周纲不齿其人行径,拒绝出见。吴江以此为耻,深恨周纲,遂趁此以言论之失逮捕周纲,诬告其接连汉中王、欲犯上作乱之罪行,将其治以重罪,又上奏公孙霸,请杀之以警示天下,公孙霸许可。于是中原名士周纲、刘策、夏侯声等人,皆因言论获罪被杀。汉朝太学生孔成、徐思、云若等十余人,皆被下狱,或遭流放。周崇前为兖州刺史,后值诸王之乱,遂卸任刺史,告老退居豫州田园,深居简出,不问世事。中原屡次动乱用兵,因周崇为汉朝治世之良吏,仁慈爱民,颇得拥护,无论叛军还是流民等众,皆不犯周崇所居之村。周崇有二子,长子周领,次子周纲,皆有才学,名闻中原。周纲为公孙霸所杀,时年39岁,周崇年老,不胜悲痛,恐吴江等人再欲加害,遂令其长子周领变换姓名,潜藏身形,前往南方荆州游历,以保全自身。未几,周崇病卒,年78岁,顺安29年夏七月也。

公孙霸用吴江为酷吏、以严刑峻法整治中原,舆论遂息,少有再反对议论者。公孙霸甚喜,然皇甫照退而叹道:“主公今所用非人,恐自此以后,中原士人,皆人人心怀不安矣。”为监察侍卫得知,报与吴江。吴江密奏公孙霸,公孙霸闻皇甫照此言,甚为不乐。

汉中王闻知公孙霸公然废汉帝,篡位自立,心中大恸,遂率领汉中文武官员,于汉朝祖庙前跪下,以手沥血,奏道:“历朝高祖高曾在上,不才子孙刘建夏如不诛灭此篡汉国贼,誓言死后不入祖宗牌位也!”乃下令为汉朝设祭奠,挂白幡以为招魂。然后举赤旗,以明重建大汉之意。时汉中太守李昂、益州刺史胡荣等皆上书建夏,请继承大统。建夏愤然道:“孤誓言诛灭此贼之后,再行此事。

”众人一致劝进,建夏道:“孤岂能效仿国贼之行?”文雄见之,遂道:“今主公以中原末平,不便行此事。待取得长安之后,当定大位可也。”建夏才同意文雄所言。

建夏随即发书与领英,道:“公孙国贼公然篡位,人神共愤。汉朝不幸,大道陵迟。孤欲统帅南方之众,收取关中,光复中原,诛灭大盗,使汉朝复明。军师坐镇荆襄,治理南方,今兵甲可成?粮草可足?以备孤之进取中原乎?孤此时兴兵诛逆,可适宜乎?”

领英接到建夏书,遂回书道:“公孙逆贼逞兵威之强,行王莽之径。天地不容,海内所愤,必将覆灭倾败也。然今日之势,燕贼兵锋正旺,殿下不可强抗之,以致互有损伤。以臣度之,公孙霸于关中、中原、两淮之地,皆有重兵布防,我若进取,非良策也。殿下目前尚宜防守为上,如其前来,我可以逸待劳。臣今治理荆州数年,兵甲将成,粮草将备,可供殿下以进取中原,争衡天下之资。逆贼篡汉之仇,愿殿下稍稍忍之,早晚必将雪也。逆贼篡汉之后,必将以兵锋向殿下,汉中、荆州、扬州三处者,其必先进取汉中。臣已有对策,如逆贼率众亲至汉中,殿下可以两川之兵力共拒之。臣再统领荆襄之众,趁机进取中原,袭其洛阳。其必然畏惧,则我再可视局势情形再作进退也。”

建夏阅领英回书,示文雄道:“潜龙军师所言,正合孤意。如若公孙逆贼果然来犯汉中,贤弟以为汉中可守否?”

文雄看罢书,道:“潜龙军师之策,胜算颇大。殿下今在汉中有兵十万人,如公孙逆贼前来,非二十万兵力不能攻取汉中。若果然前来,殿下当奋力拒之,即便汉中不能守,尚可以蜀中为后援,率众倚靠剑阁雄关而拒敌。而公孙逆贼若调用二十万兵力,则洛阳防守将空虚,潜龙率荆襄之众,一举北上,将进取中原、洛阳。其必然不敢不以为备也。”

建夏称善,乃不作进攻,引军屯守两川各处。又遣使者前往并州塞外,以书致奋威将军王腾。

假并州刺史王腾在塞外,收集并州旧部,聚集三万余人马占据并州朔方、九原以及塞北诸地,又镇抚胡人,得其良驹战马万匹,于是纵横所部三万余人,大部皆骑兵劲旅,来往如风,驰骋河朔,燕朝并州刺史袁矫不能敌,只得用重兵防守,以防纵横南下。纵横闻知公孙霸篡汉称帝,怒发冲冠,目龇欲裂,拔刀斩案前一木道:“吾今如不能诛灭此贼,以报国仇家恨者,有如此木!”

忽然闻报,汉中王又使者送书信到,纵横急忙请入进账内。使者至军中,纵横观之,其衣裳褴褛,憔悴劳累,颇有风霜之色。纵横问道:“尊使何故如此?”

使者道:“末将奉汉中王命,从汉中至九原,送书信于奋威将军。恐司隶境内盘查甚严,难以通过,有误汉中王大事。遂绕道凉州,自西域沙漠折返,方至并州九原,行程万余里,奔驰二十余日方至。途中风餐露宿,历经千险万难,几尽死于道路。幸得上苍蒙顾,能将书信送与将军,不负使命。”

纵横闻之惊叹,遂赐酒食与汉中王使者,令其安歇。

纵横发汉中王书信,略曰:

汉朝宗室、汉中王刘建夏致书于并州奋威将军麾下:今大盗篡国,四海不容。闻知将军忠勇无双,名震北方,匡扶汉朝,数战国贼。汉朝有将军如此,必将灭而复生也。建夏将兴兵讨伐国贼,欲接纳于将军,合力击之,共平强寇。如此汉朝得以重生,将军之功,当载于汉史,流芳万世。伏乞明照。

纵横看毕书信,甚喜,道:“天下能除国贼者,唯汉中王也。”

遂回书建夏,结为外援,并应允如汉中王兴兵进取中原,将率并州所部,为汉中王定取并州。

公孙霸篡汉自立,称帝一月之后,便在洛阳召集群臣,商议并取南方之事。公孙霸身穿皇帝袍服,头戴十二旒冠冕,坐于殿上,两旁立羽林军,群臣于殿中朝拜,行三叩九仰大礼,山呼万岁。公孙霸面有得色,命群臣平身就坐,道:“朕初登大宝,欲要扫清寰宇,使天下一统。今唯有前朝汉中伪王,尚占据南方,地广兵多,朕不得不除。朕欲兴兵收取南方,众卿以为先攻何处为上?”

大司马袁鸯出班奏道:“臣以为,汉中伪王所倚仗者,为荆、扬二州也。且荆州敌寇,威胁我中原洛阳。陛下当先平定荆州,以从中斩断,其首尾将难以回顾,陛下再以兵剿其首尾,则汉中伪王不难破也。”

公孙霸闻言点头道:“大司马之言,甚得兵法要略。卿等还有何建议?”

司徒归海卫即出班奏道:“大司马所言虽然合乎兵法。然以臣观之,断其腰不如斩其首,汉中伪王乃前朝余孽之首领,今驻兵屯守汉中,陛下如起司隶军马前往,必然能下汉中,若剿除汉中伪王,渠首即除,余者群龙无首,将无所奉之,陛下率兵前往讨伐,皆不难平,甚至可传檄而定也。”

袁鸯又奏道:“如陛下出兵征伐汉中,中原防守将空虚,荆州贼寇前来犯洛阳,该如何应对?”

归海卫道:“汉中伪王荆州所部,所倚仗为水师也,其陆地军马,非中原之敌。陛下率王师西征汉中,中原只需留卒五万,既可以抵御荆州贼寇。”

袁鸯道:“虽然如此,然臣担心荆州贼首潜龙,此人善于用兵,又极有韬略。恐陛下率众西征,中原无人能是其敌手也。”

公孙霸闻言,乃问皇甫照道:“二公所言,皆有道理。丞相以为如何?”

皇甫照奏道:“陛下若先取荆州,即便取下,然其仍可以南退交州,东走扬州,西入益州。而我得荆州之后,汉中伪王末灭,却处于三面包围之中。大司马所担忧者,在于陛下举兵西征汉中之后,中原防守空虚,恐荆州贼寇北犯。然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陛下如能擒拿其首领,余者又何惧其能为呢?”

公孙霸闻皇甫照之言,西征汉中之意乃决。即下诏,命皇甫照辅佐太子公孙贵守洛阳,车骑将军朱玉所部六万人驻守宛城不动,再令卫尉吴江领三万众防守洛阳。令长安方龙所部六万人,整军相待。然后统领中原之兵十万人,又抽调司隶、河东军三万余人,准备攻取汉中,剿灭汉中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