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围观

类别:其他 作者:恣悠悠字数:2103更新时间:22/08/05 13:14:33
老首长年纪大了,喜欢热闹,他跟在后面给韩道伟鼓劲。

“道伟,你这么做就对了,***他老人家领导咱们打江山,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结婚是人生大事,热热闹闹的办就对了。”

他老人家开了口,这事更加的板上钉钉。令人想不到的是,老首长主动提出,给一对新人当证婚人,这可是意外之喜。

结婚讲究的是出东进西,汽车从村东的公路开出,绕着大堤开到周楼村的西边进村。一路绕过来,也就是二里路。

汽车开的慢,村里的孩子在车后跟着跑,竟然也没被拉下,就这样一路跟到了周楼。

别说孩子了,好多的大人,也在后面跟着去了。

他们跟着去听响起,两班响起对着吹,看谁吹的好听,谁吹的声音高。

两班的响起吹的都是《百鸟朝凤》,调子高低差不多,一般人就是听个热闹,还真分不出好坏来。

汽车开的慢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两班的响起,要是开的快了,两村离这么近,吹响起的一曲未终,汽车就该开到了。

有响起开道,一路吹吹打打,汽车翻过大堤,就到了周楼村口,迎亲的人已经在村口等着了。孩子看见花车,就大声的喊起来:“这汽车上全都是花,真好看啊。”

大人也跟着议论,特别是年轻人,看着花车都羡慕冬梅:“冬梅可真有福气,出嫁坐汽车,还是沾满鲜花的汽车。”

“除了韩屯村,听说只有县长才能坐这种小汽车,冬梅这出嫁和县长一样的待遇。”

“韩屯的人真能想,咋想起来把花粘在汽车上来,不过这花车可真好看,坐在车里就像坐在鲜花里,想想都觉得美。”

“你想也是白想,除非离婚在韩屯再找一个。”

“她啊,离婚也白搭,人家韩屯的人,黄花大姑娘都上赶着,哪能要个寡妇。”

“黄花大姑娘也得看啥样的,真以为谁都是冬梅啊,不光有才有貌,还有丰厚的嫁妆。”

还真别说,就是因为冬梅的这场婚礼,还真是勾起了周围村庄姑娘的幻想,她们做梦都在想着,怎样才能嫁进韩屯去。

个别人为了嫁进韩屯,还使用了卑劣的手段,韩屯村为此差点闹翻了天。

冬梅的嫁衣,是大红织锦缎的唐装,悠悠和智茹俩人,跟着红英舅妈,早上就去了冬梅家,给她盘了个新娘头,化了个淡妆。

智茹跟来是送亲的,她和冬梅最小的弟弟一块,给冬梅当送亲的童子。

这里结婚的习俗是,送亲必须有男女两个童子,一般由自家的亲人担任。送亲童子有个任务,那就是抱门帘。当年桂金结婚的时候,悠悠就给她当过送亲的女童。

送亲童子的任务其实挺重要,没下车前婆家先给喜钱,新媳妇和两个送亲童子都得给。

喜钱不离六和八,六代表顺溜,八代表发财,一般都是八和六都有。

喜钱的多少根据年景和新郎的家境而定,现在大多数是新娘的88元,孩子的6元钱。

上世的悠悠可没给新娘盘过头,为此特意熬了好几个晚上,跟着智脑一步步的学,在假发上练手艺。

冬梅拍婚纱照时,悠悠在她头上实践了几次,所以这次的新娘头,盘得很成功。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可没有盘头的,还都是扎两条辫子,唯一的装饰就是系根红头绳。都说新娘子是最美的,装扮出来的新娘,更加的漂亮。

周楼村的人看着冬梅,都说:“平时就知道冬梅长得俊,这打扮出来,比电影明星都好看,找韩志明可真是亏了。”

“亏啥亏,能嫁到韩屯村,找个瞎子瘸子都不亏,一步迈入**。”

“那是咱们,冬梅家和咱们可不一样,他们家这几年,那年都得挣上万元的钱。”

“十万元户又咋的,他们照样是个体户,和**可挨不上边。”

看来,在人们的心中,韩屯村和**,是划上了等号。**就是老一辈人的梦想,他们追求的是共同富裕。

别说万元户了,就是十万元户,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是个体户,和共同富裕的**可是搭不上边。

冬梅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嫁妆,可不是现在时兴的四十八条腿了,而是从京都友谊商店买回来的欧式古典家具。光是这一套家具,就花了一万多元。

除此之外,还有全套的家电: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四大件齐全,还有各种小家电:录音机、电风扇等。三转一响更不用说了,肯定得有。这一套家电,又是一万多。

这些家电,大头是悠悠姥姥给准备的,全都是震宇牌的家电。洗衣机除外,是进口的全自动洗衣机。

冬梅帮着自家干了好几年,一直到现在,下了班就去代销点里帮忙。有时候忙的很了,晚上就住在悠悠家。

这些东西别说在农村了,就是城里有工作的人,也置办不起。再说了,村里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好,具体的价格还真不清楚。

要说这些东西价值二万多,得在十里八村掀起巨浪。就这村里人还都在议论:“这么好的闺女,嫁了个三寸丁,还死命的倒贴,冬梅开了这个头,往后谁家的闺女嫁到韩屯,还不得把娘家掏干。”

“老周家可真舍得,这把家底都给了闺女,往后还有这几个小子,拿啥娶媳妇。”

“咱们操这心都多余,人家这粉坊一年就挣一万多,娶媳妇还差钱。”

“你以为是咱们娶媳妇,两三千就够了,他们家陪送闺女这么多,娶媳妇咋着也得比这多。”

“再多能咋的,一万块钱砸下去,再好的媳妇都能娶进门。”

“唉,人比人该扔,这几年开粉坊的多了去了,几户哪个村都有,别的粉坊一年能赚上二千块钱就是好的,谁家也没冬梅家这粉坊开的好,每年都赚上万的。”

“这可眼气不了,他们家的粉条就是好吃,同样的价格,谁都想买质量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