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与粉丝文化
类别:
其他
作者:
柳梨花开字数:2561更新时间:22/08/05 14:20:42
(本文不针对任何一个艺人及团体)
首先声明:
这篇文章谨代表我个人的看法,也是纯粹的理论性及探讨性文章。
我也参加过控评、打投和购买等,后来发现是明星公司的引导性行为,再加上精神状态不好就远离了。
在2020年的2月27日,国家和人民还在抗击疫情的时候,以某人为中心的粉丝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大风暴。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我都有幸了解,事后造成的应激反应在以后或许会一直持续,但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谈谈粉丝文化的形成,以及偶像在粉丝文化中所处的位置和责任。
=====
早年的粉丝被称为追星族,明星是人们追捧和模仿的对象,但是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许多人都是“白嫖”的态度,所以在今天才会有“欠某某某一张票,欠某某某专辑费”的说法。
当然,这其中也有比较极端的追星人士,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度的思考。
随着中日韩三国的交流和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的潮流和其他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粉丝文化来源于日韩等国,是伴随着中日韩三国的文化交流而来,主要集中在影视剧、偶像及偶像团体和二次元文化中,在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产生了强大的文化入侵,而这种影响力到今天都没有要减弱的迹象。
日韩流量在我国肆虐的时候,发生一件非常让人愤怒的事情:
2010年5月30日的上海世博会,因为某偶像团体的饥饿营销策略造成拥堵,让粉丝对执勤的武警进行了辱骂和推搡行为,事后还有粉丝代表国人去给韩国某偶像团体道歉。
这件事情引爆了广大网友的爱国热情,他们在网络上掀起了著名的“六九圣战”,对百度贴吧进行爆吧行为,对他国部分网站进行黑客攻击,民间对韩流文化也开始了刻意的疏远。
当然,这样的方式不值得提倡,人海战术会被封锁网络IP,应该采用其他有效的手段。
虽然这种攻击方式比较粗暴,但这是群体和群体之间的针对,甚至是对国外相关网站的狙击,其中并不牵扯双方的个人信息。
早年的粉丝只是购买专辑、写真集和相关产品,但是在某些选秀节目的推波助澜下,粉丝的应援方式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同时在职业粉丝的带领下形成了封闭式的饭圈文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饭圈文化成了粉丝文化中的极端代表,最显著的特点是对粉丝进行精神控制,在早期的基础上增加了控评、打投和集资等,如果不进行上述的应援就会被当成白嫖。
这种极端让粉丝成了免费的工具人和韭菜,也让粉丝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变成了网络暴力的参与者,而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因为他们觉得为偶像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正确”的。
偶像明星同时成了说不得的“瓷娃娃”,普通人只要一提到某个明星偶像的大名,就会遭受到其粉丝莫名其妙的辱骂和恐吓,甚至连说些中性的评价都会被当成是黑。
时过境迁,攻击方式变成了群体对个人,粉丝犹如飞蝗过境寸草不生,甚至有部分人士的个人信息被公开,而处于漩涡中心的偶像却置身事外。
因为对这类明星来说,负面消息也属于流量的一种,所以就产生了自我炒作的现象。
这种现象加剧了饭圈文化的封闭,致使普通人更加厌恶这类人群。
在讲诉粉丝文化的时候,我有提到过“二次元文化”,那么什么是二次元文化?
次元相当于一种维度空间,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等同于三次元,由文字、绘画等组成的虚拟世界是二次元,二次元文化包含了对二次元的衍生作品。
二次元和三次元本是互不干涉的圈子,直到同人文化的兴起并壮大了二次元文化。
同人,是在他人原创作品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文字、绘画、歌曲、视频等作品,其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粉丝文化,她的作用是联动二次元和三次元的交流。
但是,同人作品几乎等同于二次元文化,她着重的是对原创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对原创作品有非常良好的宣传作用,直到后续加入了明星和影视剧剪辑等,所以同人作品不单单是二次元文化的体现,还有其他的创作圈子的汇聚和交流。
就拿227事件的起因和发展来说,就是饭圈撕逼变成了对同人创作的干涉,而某些人是吃着同人文化产生的作品红利,反手举报了同人创作者聚集的同人网站。
这件事情让创作者们回归三次元世界,以消费者的身份对抗和狙击某偶像及其粉丝,其本质上已经不再是次元文化之间的对立,而是广大群众对某个层次积压已久的怒气的释放!
说完了粉丝文化和矛盾,接下来说偶像的位置和责任。
偶像是对有业务能力的人的称呼,是对各行各业有建树的人的崇拜,比如对钱学森、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崇拜,在今天更多的是对有号召力的年轻艺人的称呼。
处于中心位置的偶像们,一举一动都会有人盯着,甚至是会放大缺点被人批判。
但是因为这个群体的业务能力逐年降低,粉丝们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包庇,再加上不允许带大名的讨论,粉丝的控评和辱骂等一系列的行为,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饭圈”和“偶像”产生了反感和厌恶。
再加上资本的涌入,加剧了这方面的矛盾。
因为粉丝年轻人又多,所以这类偶像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流量。
部分企业开始用流量来代言和宣传产品,开始忽略了对产品自身质量和服务的更新,但是在销量上的保证,让企业越来越肆无忌惮。
粉丝将产品的销量当成了偶像的业务能力,由此对数据开始了极度的依赖和控制,从而忽略了偶像本身的演艺能力的下滑,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大量的虚假数据,给了市场错误的判断力和虚假的繁华。
这也是227能影响路人的原因,大家希望的是偶像能回归本身,用自身的能力去体现自己的价值。
那么“偶像”还能得到正名吗?
我的答案是可以的,而且偶像有义务引导粉丝,拒绝追星中的暴力现象,拒绝过度的营销炒作行为,把优秀的作品作为说话的基石!
而偶像要回到它最初的意义:提高自己的业务和道德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标杆!
因为一旦成了公众人物,就注定了这个人的不平凡。
这个时候,人的言行举止都会被无限放大,所以需要严格去要求自己的一切,继而成为令人尊敬的文艺工作者。
而粉丝是以自家偶像为中心的,偶像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粉丝的联想,所以适当的规劝和引导是偶像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把自己包裹起来“两耳不闻窗外事”!
另外要警惕粉丝文化中的低龄化,虽然适当的娱乐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但是青少年不应该利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追星!
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唯科技才可兴国安邦,唯国强才有文艺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