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报名
类别:
其他
作者:
破叶随风字数:3156更新时间:22/08/05 15:28:45
贾昌朝走了,刘贤走了,王全早也走了,一片慌乱之后,徐府里又恢复了平静,但是徐府的名声却是轰动了整个高阳县,比起想当年徐才正辞官回来,可是出名了太多,另外一起出名的,还有徐德善所建的学堂,相想看,安抚使大人,一路首脑,亲自前来视察工作,并与建造者亲切交谈,这是多大的面子与荣光,不仅是高阳县,就算是整个州都觉得倍有面子。
这样一来的好处自然是大大的,原徐德善还发愁自己建造这么一个学堂,没有名气,没有生源,现在好了,徐德善又跑了一趟县衙,现在的县衙对于徐德善来说,跟自己家的后花园没有什么区别,徐德善的大名早就传遍了整个高阳县,就连马德彪这样的二愣子,都对徐德善礼貌有加,所以徐德善来了,连一声通报都没有,直接从大门进到了王全早的私宅,然后一脚踹开了王全早的屋门。
也亏的王全早已经四十多岁,改享受的都已经享受过,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了,可是堂堂知县大人没穿裤子的样子还是挺让王全早生气的,王全早顿时气红了脸,很客气的叫徐德善滚了出去。
王全早对于这个徐德善,真的是又恨又怕又喜欢,不过说别的没用,就凭借贾昌朝对徐德善的喜欢,只要自己帮助徐德善把他的学堂办好,想来到任之时,官升半级是没什么问题,于是等王全早穿好衣服出来,与徐德善交谈了几句,便直接叫衙役在大门口贴了一张告示,徐德善的学堂即刻招生,下月上课,然后,再让人把告示抄了几分,拿到县里各乡中去,欢迎众乡亲踊跃报名。
王全早拿起笔来,正要写,可是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皱起眉来,徐德善在旁边看见,吓了一跳,急忙问道:“王大人怎么还不下笔,难道其中有什么不妥不成?”
王全早道:“对啊,我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办法下笔。”
徐德善问道:“什么问题,大人说来听听。”
王全早道:“问题就是,你的学堂虽然已经建好,可是他好像还没有名字,没有名字,你叫我怎么写。”
徐德善道:“这个好办,现在想一个名字不就好了。”
王全早道:“按道理说新建学堂,要到县衙备案,走一个手续,不过这学堂既然是县衙出资,你来督造,那这个手续之后再补吧,你却想一想,这个学堂叫什么名字吧。”
徐德善皱眉想了想,说道:“这还不简单,既然是在富平乡修建的学堂,那就叫富平乡第一学堂。”
徐德善说完抬头看了看王全早,可是王全早的脸色好像不太好看,徐德善想了想,接着说道:“你要是觉得学堂是县衙出资,叫富平乡第一学堂的话突出不了你的功绩,那就叫高阳县第一实验学堂如何,或者把名字叫大气一点,叫河北第一技术学堂如何?”
王全早使
劲盯着徐德善,认真的说道:“小公子,咱们说真的,你就不能给这个学堂起一个好听点的名字吗,比如说白鹿岳麓什么的,这个第一……也太……俗气了些吧。”
徐德善道:“有吗,没有吧,这学堂嘛,叫什么都一样,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教的好不好,反正这名字就是这几个了,你随便挑一个写吧。”
对于徐德善这儿戏的态度,王全早是很气愤的,要是有可能,王全早恨不得翻开自己的藏书,逐字逐句的给学堂挑一个响亮名字,但是王全早有这个心,实在是没有这个胆,他对于徐德善敢怒不敢言,斟酌了半天,还是选择了一个高阳书院的名字写在了布告上,叫衙役贴了出去。
在这个年代,衙门贴出来的布告便是百姓们了解天下大事的唯一途径,这布告一贴出来,满大街各种各样,闲着没事干的人便都围了过来,不管识字还是不识字,一样都要看一个热闹。
能识字的,自然能够看懂什么意思,有不识字的,旁边便有识字的人炫耀一下,没有一个时辰的功夫,高阳学堂的招生广告就在高阳县尽人皆知。
什么叫做名人效应,之前众人还在谣传徐德善与安抚使大人的种种事迹,现在徐德善的学堂就要开始招生了,有什么比这还要刺激的新闻呢,走在高阳县大街上,只要看见有人聚在一起说话,十有**,都是在讨论徐德善的这个学堂。
其实这个学堂要是光凭借着徐德善一个人的名气,热闹是热闹了,但是真正关心的,恐怕并没有多少,因为徐德善的事迹太过传奇,大多数听过的人,都觉得多半只是谣传,再说徐德善就是再厉害,开办了学堂又能够怎么样,难道还能有比自己高价请来的先生教的好吗?
这样的心理,徐德善早就考虑到了,办学校嘛,管理人员不是最主要的,能够吸引学生,或者是吸引家长注意力的,是在学校里,要有一位能够压得住场面的老师才行,这才是学堂真正的金字招牌,而徐德善这个学堂的招牌,不是别人,正是徐德善的老父亲,徐才正。
徐才正是什么,国子监司业,专门给京城里面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孩子上课的,那水平还能差的了?瞬间就把这些大户家里的先生比的一文不值了,为了孩子的前程,家长们一咬牙,粉粉跑到了学堂里询问细节,那种场面,不管家里有没有小孩的,都愿意跑去凑个热闹,基本上能够达到十室九空的效果。
这个时候,徐德善的第一步计划就完成了,然后他学堂正式的招生也就启动了。
这个学堂,果然分成了士农工商五科,其中士科由徐才正教导,而农工商三科,则是由徐德善来上课。这年头,谁都知道百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何况士科乃是徐才正教书,人们哪怕奔着徐才正的名头,也要一窝蜂的报名士字科去,而这个时候,徐德善则给学堂立下了另一条规定。
学堂是县衙建造,为国为民,不收取学生费用,但是呢,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凡是报名的学生,都要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等到或半年或三月的课程结束之后,徐德善会组织学生考试,若是考试及格,则押金全数退回,而若是考试不及格,不好意思,押金就当捐给学堂做公益了。
另外,徐德善把士字科学生的年龄规定的很苛刻,只招收十五到二十五岁之间的青少年,毕竟徐才正人家是先生,不是保姆,年龄太小了没法管,年龄大了注定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所以这个年龄就卡死了很多人。
最后,就算是符合了以上的两个条件,士字科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报的了的,因为想要报士字科,先要拿来纹银十两作为押金,若是没有银子,那就签一个卖身契,勤工俭学,每日里除了上课读书,剩下的时间里,做饭打杂,扫地烧水便都是你的活了。
有了这三个条件卡着,整个高阳县里能够报的了士字科的恐怕也没有几个,相比于士字科,其他三科的条件可就要宽松的多了,其中商字科作为仅次于士字科的存在,条件就放宽了一半,而条件最宽的农字科,想要报名的话,只要十个铜板就行了,年龄只要不是走不动路的老大爷就可以。
人都是有选择的,就算是那些县城里的那些商贾大户,在看了这些条件之后也不由得心里犯一些嘀咕,大家都知道读书最好,可自己的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材料,什么孔子曰孟子云,读起来就要打盹睡觉,二十两银子不是钱啊,干嘛白给了那个徐德善,倒是这个商字科看着不错,叫孩子学些知识,以后帮自己打理生意也能当个帮手。
人家有钱人家都这么想了,再穷一些的工匠就更舍不得拿出来毕生的积蓄去学什么虚无缥缈的诗词歌赋了,你读你的诗,我做我的活,还不都是一样的活着嘛,凡是来到了,或者参加过建设学堂工程的工匠,见识过了徐德善的手艺,都惊为天人,同时,这些人深知在这个行业里,若是技术落后于人是多么的难过,所以十有七八,都愿意自己,或者把后辈送到学堂来学习一下。
当然,徐德善的学堂最不缺的就是这一科,没办法,刘贤既然知道了贾昌朝对徐德善的学堂这么看重,自己怎么能不给点面子,于是官方报名,凡是州境内在籍的工匠,以户籍为界,十中选一,全部都要到高阳学堂来学习,这一下子,就把徐德善的课程排的满满的了。
再有,就是农民了,可能对于这个时候的农民来说,学堂是一个很遥远的事物,但是得益于高阳学堂的推广力度和徐德善的坊间传闻,所有人都知道了高阳学堂的存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知道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有人动起了些小心思,不是所有人都是想要种地一辈子都,这个学堂,会不会成为改变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呢,何况,报名只要十个铜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