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类别:
其他
作者:
子夜归歌字数:4225更新时间:22/08/05 15:55:27
《浮生六记》是清人沈复所写的自传体散文小说。沈复是苏州人,字三白,生于1763年,做过幕僚,也经过商。他的《浮生六记》包含六卷,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其中前四卷广为人知,后两卷遗失,人们至今仍在不断地搜寻之中。
《浮生六记》的第一卷《闺房记乐》是描述沈复和妻子芸的感情生活的故事,作者UU小说的芸贤惠可爱,词句之间流露着浓浓的眷恋之意,与古人含蓄内敛的描写风格完全不同。而第三卷《坎坷记愁》主要记载的是作者自己对于家族亲人之间的隐痛,作者率真抗拒的态度跃然纸上,其在家族的荣光和张扬个性的挣扎都表达出来,对于后人认识传统的中式家族都有益处。沈复这六卷都描写精彩,体现本我的率真,所以令人读之有畅快风趣之感,没有丝毫累赘繁复或厌倦,这是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
《浮生六记》无论哪一卷都有一个追寻本我的想法,不随大流的思想,所有的文章抒情皆是出自沈复内心,不喜欢的直接描述自己的不喜,喜欢的也直接表达自己的欣赏喜爱之情。该书整体的风格随意洒脱,文笔构思又精巧别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刻意的感觉。这本书由杨引传、俞平伯和林语堂等推广开来,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俞平伯赞其文笔“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林语堂赞其妻芸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在沈复的UU小说,芸和沈复一起经历困苦不如意、欺诲,却都保持着一颗恬淡的心。芸爱美,美丽的事物都欣赏痴狂,丝毫不觉得爱美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见到美丽的歌伎心生喜爱而想要丈夫迎娶,甚至在被他人争夺走之后还生气得病。观“花照”的时候,还会脱去罗裙着上男子的衣帽。这样不流于纷繁世俗的女子,只凭借单纯天真的心去喜欢自己喜欢的一切,也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和追求本我的沈复相知无猜。看了他们的《闺房记乐》,才能体会到两人的深情眷恋吧。
这样简洁动人的故事、精致入微的文笔和率真朴素的抒情一起构造的《浮生六记》,值得让更多的人来品味、欣赏。
(本章已完)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1,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2。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3,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注释】
1衣冠之家:衣、冠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士大夫及以上的阶层才会注重,所以衣冠之家在这里是指官宦人家。
2天之……至矣:上天厚待我,可以说是到了极点了。
3事如……无痕:苏轼的七言律诗《女王城和诗》,意思是往事就像春梦一样没有留下痕迹。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
【译文】
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1763)冬天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正好赶上了太平盛世,自幼生活在官宦人家,家住苏州沧浪亭旁边,上天于我已是厚待之极。苏东坡说:“往事就像春梦一样没有留下痕迹”,如果我不把我的事迹用笔墨记录下来,未免有些辜负上天的厚待了。
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1,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2,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3矣。
【注释】
1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所以本书把闺房之乐放在第一卷。2稍识之无:据说白居易在六七个月的时候就认识了“之”字和“无”字,所以用“稍识之无”来表示识字不多。
3责明于垢鉴:想要从满是污垢的镜子上找到明净之处。鉴,镜子。
【译文】
因为想着《关雎》在《诗三百》中名列第一,所以我想把记录夫妻生活的故事也放在第一卷,剩下的就按照顺序写了。惭愧的是我年少时曾经辍学,认识的字不多,所写的不过是记录真实的事情罢了。如果要从我这里考订文法,那就好比想要从满是污垢的镜子里寻出一点明净之处一样可笑(镜子污了就无法把人映照得清楚,喻义白废力气,徒劳无功)。
余幼聘1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2,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3。芸既长,娴4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注释】
1聘:对……下聘,在这里是指定亲。
2怙:依靠,在这里指的是父亲。
3家徒壁立:家徒四壁,家里穷得只有四面墙壁了,形容十分贫穷困苦。
4娴:娴熟,精通。
(本章未完,请翻页)《浮生六记》是清人沈复所写的自传体散文小说。沈复是苏州人,字三白,生于1763年,做过幕僚,也经过商。他的《浮生六记》包含六卷,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其中前四卷广为人知,后两卷遗失,人们至今仍在不断地搜寻之中。
《浮生六记》的第一卷《闺房记乐》是描述沈复和妻子芸的感情生活的故事,作者UU小说的芸贤惠可爱,词句之间流露着浓浓的眷恋之意,与古人含蓄内敛的描写风格完全不同。而第三卷《坎坷记愁》主要记载的是作者自己对于家族亲人之间的隐痛,作者率真抗拒的态度跃然纸上,其在家族的荣光和张扬个性的挣扎都表达出来,对于后人认识传统的中式家族都有益处。沈复这六卷都描写精彩,体现本我的率真,所以令人读之有畅快风趣之感,没有丝毫累赘繁复或厌倦,这是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
《浮生六记》无论哪一卷都有一个追寻本我的想法,不随大流的思想,所有的文章抒情皆是出自沈复内心,不喜欢的直接描述自己的不喜,喜欢的也直接表达自己的欣赏喜爱之情。该书整体的风格随意洒脱,文笔构思又精巧别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刻意的感觉。这本书由杨引传、俞平伯和林语堂等推广开来,甚至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俞平伯赞其文笔“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林语堂赞其妻芸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在沈复的UU小说,芸和沈复一起经历困苦不如意、欺诲,却都保持着一颗恬淡的心。芸爱美,美丽的事物都欣赏痴狂,丝毫不觉得爱美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见到美丽的歌伎心生喜爱而想要丈夫迎娶,甚至在被他人争夺走之后还生气得病。观“花照”的时候,还会脱去罗裙着上男子的衣帽。这样不流于纷繁世俗的女子,只凭借单纯天真的心去喜欢自己喜欢的一切,也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和追求本我的沈复相知无猜。看了他们的《闺房记乐》,才能体会到两人的深情眷恋吧。
这样简洁动人的故事、精致入微的文笔和率真朴素的抒情一起构造的《浮生六记》,值得让更多的人来品味、欣赏。
(本章已完)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1,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2。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3,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注释】
1衣冠之家:衣、冠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士大夫及以上的阶层才会注重,所以衣冠之家在这里是指官宦人家。
2天之……至矣:上天厚待我,可以说是到了极点了。
3事如……无痕:苏轼的七言律诗《女王城和诗》,意思是往事就像春梦一样没有留下痕迹。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
【译文】
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1763)冬天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正好赶上了太平盛世,自幼生活在官宦人家,家住苏州沧浪亭旁边,上天于我已是厚待之极。苏东坡说:“往事就像春梦一样没有留下痕迹”,如果我不把我的事迹用笔墨记录下来,未免有些辜负上天的厚待了。
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1,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2,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3矣。
【注释】
1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所以本书把闺房之乐放在第一卷。2稍识之无:据说白居易在六七个月的时候就认识了“之”字和“无”字,所以用“稍识之无”来表示识字不多。
3责明于垢鉴:想要从满是污垢的镜子上找到明净之处。鉴,镜子。
【译文】
因为想着《关雎》在《诗三百》中名列第一,所以我想把记录夫妻生活的故事也放在第一卷,剩下的就按照顺序写了。惭愧的是我年少时曾经辍学,认识的字不多,所写的不过是记录真实的事情罢了。如果要从我这里考订文法,那就好比想要从满是污垢的镜子里寻出一点明净之处一样可笑(镜子污了就无法把人映照得清楚,喻义白废力气,徒劳无功)。
余幼聘1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2,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3。芸既长,娴4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注释】
1聘:对……下聘,在这里是指定亲。
2怙:依靠,在这里指的是父亲。
《浮生六记》是清人沈复所写的自传体散文小说。沈复是苏州人,字三白,生于1763年,做过幕僚,也经过商。他的《浮生六记》包含六卷,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其中前四卷广为人知,后两卷遗失,人们至今仍在不断地搜寻之中。
《浮生六记》的第一卷《闺房记乐》是描述沈复和妻子芸的感情生活的故事,作者UU小说的芸贤惠可爱,词句之间流露着浓浓的眷恋之意,与古人含蓄内敛的描写风格完全不同。而第三卷《坎坷记愁》主要记载的是作者自己对于家族亲人之间的隐痛,作者率真抗拒的态度跃然纸上,其在家族的荣光和张扬个性的挣扎都表达出来,对于后人认识传统的中式家族都有益处。沈复这六卷都描写精彩,体现本我的率真,所以令人读之有畅快风趣之感,没有丝毫累赘繁复或厌倦,这是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
《浮生六记》无论哪一卷都有一个追寻本我的想法,
【译文】
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1763)冬天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正好赶上了太平盛世,自幼生活在官宦人家,家住苏州沧浪亭旁边,上往事就像春梦一样没有留下痕迹”,如果我不把我的事迹用笔墨记录下来,未免有些辜负上天的厚待了。
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1,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2,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3矣。
【注释】
1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所以本书把闺房之乐放在第一卷。2稍识之无:据说白居易在六七个月的时候就认识了“之”字和“无”字,所以用“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