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辽东雪 塞上风
类别:
其他
作者:
流年书柬字数:3151更新时间:22/08/05 16:35:13
王险城民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欢迎大汉太子殿下入城。楼船停靠在南岸后,所有的汉军将士盔明甲亮气宇轩昂,护卫着太子刘琚正式踏上这片归降的土地。
从东宫跟随而来的一些属官和随从,意气风发地跟在太子的身后,心中的得意劲儿就别提了。这到手的功劳简直来得太容易了吧!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的灭国之功啊。
想当初从长安出发时,刚刚听到要随军远征辽东消息的他们,心中是有很多抵触的。辽东之地偏远苦寒,尽人皆知,在这大冷的天跑到那儿去,岂不是活受罪吗?哪里有安安稳稳地呆在长安来的舒服。再者说了,太子储君的地位早已经确定,哪里还用得着亲自去受这些苦来为自己加分儿呢?
只不过这件事是皇帝陛下亲自决定的,而太子本人和即将成为大汉皇后的卫夫人也极力赞同,就自然没有他们这些东宫属官说话的份。然而每个人心中的埋怨和腹诽还是有的。
然而等到今天来临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不满都烟消云散。离开长安以来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要说受寒受苦了,就是连路都没用他们走几步。每天陪着太子在船上好吃好喝,除了感觉有些气闷之外,简直和在东宫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
就是在这样的一次“出宫游玩儿”中,他们等来了平定真番国的大功劳。身为宫廷优选派在太子身边的人,都是些精明的家伙。每个人其实心里都很清楚,这样的功勋到底是属于谁的。但他们同时更加清楚,那位小侯爷把这些功勋转嫁到太子头上后,究竟对太子的地位稳固和未来意味着什么!
无论世人怎样认知和理解,年幼的大汉太子第一次随军远征就平定了敌国这样的事实,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而只要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和一大帮属官们的兴奋情绪比起来,太子刘琚则显得高兴中带了几分羞愧。因为自己什么也没干,就跟着看了一路热闹。他所在的楼船被保护在正当央,不会有一点儿危险。每当听到护卫们在兴奋的谈论元召取得的那一次又一次胜利时,他也会高兴的像个孩子。
对于这些杀伐征战,刘琚其实并不热心。之所以关心这些,是因为那个领兵在敌人国土上拼杀的将军,是他认识了八年多的朋友。
自从那年他和舅舅被元召所救,他就已经从心里把他当作了唯一的朋友。无论元召是那个梵雪楼中的流浪儿,还是今天的大司马大将军,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
而今,元召领着他的士卒凭着无双勇力征服了一个国家,就等着自己去接收,在进城的路上,他想起了父皇和母后曾经叮嘱过的话。
“元召是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如果能得到他的真心辅助,皇儿的未来,将会比父皇的路更加宽广……至于能不能把握得住他,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喽!……。”
刘琚虽然年纪还小,但他自小聪慧,这些年又在名师指导下饱读经书,通晓世事,他自然能够明白父皇和母后对他嘱托过很多次的话中隐含的意思。不外乎就是帝王秘传的恩威并施御下之道也!
但刘琚从来没有想过对元召耍什么手段,他只想把他当做一个朋友,一个可以平等对待的朋友。利用任何手段来笼络这种关系,他觉得都是一种亵渎和贬低。此刻 ,远远地看着高大的城门边那个熟悉的身影,大汉太子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大将军威武!辛苦了!所有我大汉将士也都辛苦了。”
几丈之外,刘琚还没等等候的人行礼,他早已主动的跳下马来,先提前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问候。这些为国征战浴血沙场的好男儿,当得起任何礼遇。
“大汉威武!皇帝陛下威武!太子千岁威武!万胜、万胜……!”
以大嗓门儿的公孙戎奴领头,几千名汉军将士整齐的大声呐喊,声音威武而雄壮。那些远处观看的真番民众不禁心中暗叹,有这等强军,而卫王还去招惹,真是自作孽而不可活呀!
元召呵呵笑着,给太子介绍过各位有功人员,刘琚态度和蔼,一一慰问嘉勉。他虽然年龄尚幼,但终究是大汉的储君,未来的帝王,谁也不敢轻视半分。得到他亲自勉励的人,都喜笑开颜,与有荣焉。
当下来到景阳宫中,大略听元召说起战争过程和俘获的卫王等人情况,刘琚便只是频频点头,做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其实他的内心深处,早已恨不得大家赶快离去,他好痛痛快快的拉着元召,好好听他讲是怎么去把那位淮南的表姐救出来的。
也不怪他如此着急,相比起这些军国大事,其实这位十四岁的太子更在意的是元召心里有没有忘了自己的大姐儿素汐。
看着他心不在焉的样子,元召对他使个眼色,示意他要注意自己的威仪。这些真番投降的贵族臣子们现在的心理敏感,一点点儿轻微的举动,有可能就会引起他们的胡思乱想,在大汉的镇守官吏还没有派来之前,还是需要好好抚慰的。
所谓的等到太子接收,不过就是一个简单的仪式而已。只要他出面了,就已经达到目的。所有的繁琐事宜,自有属官们去完成。元召其实早就列好了一个章程,递过来给他看时,刘琚根本就无心细看,他对元召自然是绝对信任,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这也是临来之时父皇的吩咐。
大汉太子在那个章程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征东大将军的名字并列,这便算是他们两个人的决定。
一切准备妥当后,元召当众宣布,经太子殿下同意,准予当地民众的所请,把这三千里土地去掉真番国号,正式归入大汉所辖,不日将有皇帝陛下派出的官员来划分郡县,分别治理,各种规章制度、民生福祉与大汉子民一体无二。
以大汉天子名义开库府,赏赐远征将士。并 派出专人登记户口,按人头开始赈济灾贫民众米粟财物不等。反正这些都是卫王历年来搜刮的民脂民膏,正好拿来收买人心,安定局势。大汉朝现在不缺这点儿钱。
然后遴选有功人员,随太子赴长安未央宫觐见皇帝,听候封赏。卫王及其随属臣等一并押赴长安,宫阙罪裁。
类似的措施有条不紊,方方面面的安排下去,局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下来,民心大安。短时间内治理这样一个小国,对于元召来说,完全搞得定,何况还有崔明贞等人在旁边尽心竭力的协助,不到几天的功夫,已经尽皆欢喜,街市如常。
不过还有一个特殊的人,需要特殊对待,那就是大王子卫离人了。他虽然走出了叛逆的一步,但因为特殊的身份,他心中的忐忑不安,比别人还要强烈的多。他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什么,因此与那些投降贵族们的期盼不同,这几天情绪有些低落。
好在他的担心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元召与他单独交谈过一次后,这位大王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元召给了他一个最安心的承诺,归长安后,他会上奏皇帝,赐封卫离人为国侯。并答应他的个人请求,让他入长安学院修习汉学。
卫离人大喜,他为人好学,一向倾慕汉家文化,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是求之不得。连连拜谢,然后安心的回去做起身准备了。
“元哥儿,长安学院将来改成王子学院得了,已经有好几个藩国王子要去了啊,会有的热闹了。呵呵!”
刘琚终于得到和元召单独的机会,神情很是兴奋,说话也随便了起来。
元召也笑了,其实这也是他的一个小心思。以文化的力量去征服人心远比军事来的彻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成效显著。他想在这个时代实验一下。
“太子,这边大局已定,应该不会再起什么波澜。接下来,你要准备跟随凯旋的队伍回长安了。回去后,好好休息,顺便把我嘱托之事帮助办好,不要有所遗漏。”
刘琚听他如此说,心中一愣,不禁脱口问道:“怎么?元哥儿,你不和我们一起回长安去吗?”
“暂时不会回去的。我们将在此分别,淮南王和那些楼船军会去探寻东海诸岛,这是我早就答应过的事。我会分给左将军荀羽两千人马,让他保护你们回长安复皇命,献俘于阙下。至于我……呵呵,太子可知道北疆雁门关外现在局势如何了吗?”
“雁门关外?是匈奴人与汉朝的战争吗?前段时间不是说已经派出大军前去支援北疆将士了吗,难道舅舅他们作战有所不利……?”
刘琚并不太了解这些情况,他素喜文华,征伐之事离得他还有些遥远。元召微微叹了口气,脸色十分凝重。他抬头看了看阴郁的天空,温暖的宫殿之外,雪花又飘舞。
“昨日接到消息,雁门关外,开始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