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九劫不悔尚从容

类别:其他 作者:流年书柬字数:3287更新时间:22/08/05 16:36:33
大汉太子刘琚,自从踏上西域的土地,就被巨大的惊喜笼罩了全部心情。他们这一行人绝对没有想到,当行程结束,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如此令人震惊的场面。

“元侯威武!赤火军全体将士威武!他们这次立下的功劳,可真是太大了。佩服佩服!”

如凤九这样的皇家忠诚守卫者,虽然并没有机会亲自上阵杀敌,但对于这些浴血沙场的汉家勇士们,一直都是心存敬意的。听闻大战的酣畅淋漓,不由得大呼痛快。

随行的东方朔面带微笑,也是不住点头。他看到太子仍旧意犹未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正在详细的询问迎接他们的那些人,关于这次河西战役的一些精彩之处。不禁心中暗自叹息,元召为了太子的利益着想,可真是煞费一番苦心。

太子今年十**岁年纪,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身材修长面容英俊,皇家贵气十足,不过在眉眼之间,倒是传承的皇后卫子夫基因多些,因此脸上线条和脾气秉性偏向于阴柔。

虽然皇帝近年来开始着力培养他处理政事的能力,把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加以磨炼,以便于加快他的成长。但他毕竟是从小在深宫中长大,经受的风浪还是太少了。因此,还根本就做不到那种喜怒不形于色、沉静威严的样子。

太子一边听着大批簇拥之人的诉说,一边不住的畅快大笑,听到激动之处,免不了手舞足蹈。而听到那些为国牺牲的壮烈情形,也是不加顾忌的面露悲伤洒下泪水。

一大帮随着西来的东宫属官侍从们,有许多人在一边暗自皱眉,心中埋怨太子不自重身份。奉了元召的命令在此等候太子大驾的,只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军中校尉领着一小队骑兵,而其余的却都是些这次随着西征军来到西域的大批中原商贾们。

在东宫侍从们看来,太子身份贵重,乃是一国储君,有什么话应该等到见到元召之后再说,在这些人面前要拿出自己的威严,稍微加以辞色就好,和他们多唠叨些什么呢!

一般来说,只要能够有资格随侍太子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才智杰出之士。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等到将来储君继位,他们就将是朝堂上的新班底,皇帝的心腹大臣。因此,有着目空一切的骄傲,也是无可厚非的。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在这东宫班底中,沉静深远之士也大有人在。

只是心中不满归不满,在这样的场面下,自然没有人会表露出来。他们也只是各怀情绪的在一边看着,心中最为期盼的就是太子赶快去往草原,主持那场即将开始的草原会盟,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然而,太子似乎对于这些从中原远涉至此的商人们十分感兴趣。得知了自己最关心的那些消息后,他又随意的询问了几句商人们在西域的活动情况。

这些商人来自中原各地,从南到北什么地方的都有。他们所代表的,几乎涵盖了汉朝的经商百业。原先第一批跟随西征军的脚步来的人还并没有这么多,不过后来随着西域局势的变化,尤其是赤火军一路势如破竹的大捷消息,令越来越多的南北大商闻风而动,以最快的速度赶了来。

商人逐利,此是寻常。他们的嗅觉,在某些时候,远远比任何人都灵敏的多。西域通道的顺利打通,这将是一件改变地缘格局的大事,不管是谁,只要能够在这千载难逢的机缘中抓住机会,那么未来得到的好处将会有想象不到的巨大!

加上最后跟着元召船只来的在内,大略统计一下,中原商贾之家也已经有数千在此,如果把这些人的财力都集中起来的话,那将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太子刘琚虽然并不善于经济之道,但他这些年听元召言传身教,对于这一方面在国家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也是有许多领悟。因此,他才放下太子的架子,与他们随意的交谈。因为他很明白,元召之所以吸引这么多财力雄厚的中原商人们到这边来,一定会有一个大的计划。他虽然暂时不清楚这将是一盘怎样的大棋局,但心中已经很是期待。

高原大江,发源之地,令人心胸格外辽阔。在热烈交谈的气氛中,终于,那奉命在此迎候的赤火军校尉过来请太子一行人启程,以便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草原上的疏勒河畔,完成元召交付的使命。

态度殷切的大汉太子刘琚挥手告别之际,他在马上看到有许多商人们雇佣的西域民众在往船上搬运着东西,不禁心中有些奇怪。就随口问了一句。

“那些黑漆漆的坛子里装的是些什么东西啊?难道是这西域的特产吗?”

众人随着回头去看时,只见在高原大江岸边,一块干净平坦的空地上,从远处用马车运来的大批黑漆漆的陶瓷小坛,被整齐的堆放在这里,然后在商人们派出的管家随从看护下,由那些从当地雇来的民众正小心翼翼的搬运上船。

其余人也和太子一样,并没有明白这些是什么东西。素来见闻广博的东方朔却心中一突,一种悲伤涌上心头,他知道这些是什么了。

果然,那赤火军领头的年轻校尉听到太子的询问,他的脸色变了变,强行掩饰住浮现的苍凉,眼眶却已经有些微微发红。

“回太子话,这些小坛子里……却并不是西域的什么特产,而是我大汉牺牲将士们的英魂!”

话既出口,已经带了哽咽。而其余的所有知情者,也都低下头来,有一种肃穆的情绪如同大风刮过人群,寂静庄严。

太子刘琚在马上呆了一呆,他的手紧紧地抓住了缰绳,然后又松了开来。当他再次抬眼望过去时,脸上神情,已经是不同。

亲自被元召授命来迎接太子的赤火军校尉名叫黄涛,自从当初出长安,过玉门关,追随骠骑将军马后,每次冲锋在前,已经在军中崭露头角,成长为赤火军中的中坚力量。他当然知道,那些小黑坛子里装的,都是战死在西域沙场上的赵破奴部三千勇士,以及在后来的几次大战中陆续牺牲的将士们。

每一次辉煌胜利的背后,总有一些慷慨与悲壮。热血的忠诚与不屈的意志,铺满这高原大地。巍巍青山不老,留住了他们的矫健身姿。滔滔江水自此发源浩荡东去,却流不尽,几千年英雄血!

太子刘琚跳下战马,所有从长安来的人都默默的跟随在他的身后,神情庄严地走到那处空地前。负责这件事的几个领头商人们连忙走过来,躬身施礼。

“你们,用心了!请允许我以我自己的名义对你们真诚致谢!”

说完之后,太子并不矫情,长揖为礼,一躬到地。

“太子切勿如此!折煞小人等了……这都是元侯的安排,我们也只不过是略尽薄力而已。”

那些商人们连忙拜倒在地,不敢接受太子这么重的礼节。

太子刘琚点了点头,不再多说。他知道元召既然来到了西域,就绝不会让将士们寒心。不管是受伤的还是为国捐躯的,他一定都会妥善安置好的。

太子解下了自己身披的蜀锦团花披风,把它盖在船头那一片即将回转故国的英魂之上。以此致意,虽轻如鸿毛,心中敬佩,却重如泰山!

黄涛和他率领的那队赤火军骑兵以军中之礼致敬过后,跃上马背,头前开路,引领着太子一行转而向北,直奔草原深处而去。

两天之后,当东方的朝霞重新铺满天空,战火暂息的西部草原上,在朝阳的照射下,仿佛重新焕发了勃勃的生机。这种气息,与从前是如此不同。

远处的祁连山脉,仿佛远古的巨兽盘踞在那里,千万年来,它曾经见证过无数沧海桑田,天翻地覆。而今天,它又将用自己的博大胸怀,来容纳一场重要的草原会盟。

这次在历史上被称为“疏勒河会盟”的大型诸王会,它的原址就在河畔不远处的那一片平阔草地上。而在不久之后,这里将会平地而起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市。它的名字叫做:敦煌!

当然,现在这个青史流传的名字还没有出现在世间。它只存在于大汉尚书令元召的心中眸底,轻轻的出现在他铺开案头的奏折上,淡淡的流淌在饱蘸笔墨的狼毫下……。

连续几天的时间,元召都很忙碌。他甚至忙到连自己的得意弟子来过他的大帐几次,都没有来得及说上几句话。

西域三十六国,应约而来者共三十位国王或者是掌权的太子、国相。他们代表着这些国家的诚意而来,无论国之大小,元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分别与他们一一逐个单独交谈过。

效果是良好的,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在一切以共同利益为前提的条件下,会谈的结果,无不皆大欢喜,赞叹不虚此行。

大汉,西域,草原,大漠……在这西部的道路上,终于连为了一体。元召看着自己画下的蓝图,西出玉门关外的大片地域都被涂上了烈焰般的火红,那道红色的箭头更是延伸向更远的西方……他终于满意地露出了笑容。

这就是我的先族,我的大汉故土!一个迅速崛起中的红色帝国,山河峥嵘,气象万千,九劫不悔,生死从容!从此以后,愿我之热血,融于此华夏大地血脉,激情澎湃,壮烈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