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无道则隐(二)
类别:
其他
作者:
我叫张小天字数:2872更新时间:22/08/05 16:45:21
凌晨了,先上传两章!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曹操算是想明白了,该回头了,期盼一个太平正道吧,于是抚摸着曹安民的小脸蛋道:“孩子,你读书长进很快,你想想我给你介绍一个老师?”
曹安民听后很高兴:“谁啊,当然好啦。”
“他啊,在我的家乡,博览群书,在沛国谯县做家塾先生,孩子你去和他学习读书吧。”
曹安民有些着急了,赶忙对曹操说道:“大人,您是不要我了么?”
曹操笑了,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说道:“傻孩子,怎么不要你了,我的意思是,咱们一起回家。”
曹安民听了曹操的话,虽然很高兴,但是不由得担心问道:“大人,都回家了,您这官怎么办?”
曹操拿起了他抄的竹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官啊,谁爱当谁当吧。”
曹操说完之后,搂住了曹安民说道:“和我回家吧,平日里和阿宝学习一些武艺,我在找一个叫你读书的人,对了,家里还有我的儿子曹昂,还有夏侯家的小孩儿,年纪和你都一般大小,你们以后就一起玩一起读书,一起习武,回家吧,都回家吧。”
曹安明听了之后,也很兴奋的点了点头,曹操给他描绘的景象,确实让他向往,总之一定比现在好。
曹操也很神往,他也很向往自己描绘的那一番天地,回家,或许真的是自己目前最好的选择,想到了这里他忽然想到了战国的时候介子的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最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想起了这首诗,曹操自言自语道:“我们的皇帝如果有晋国公子重耳那样的勤政就好了,那我也愿意做到割肉奉君尽丹心了,哎。”
于是曹操也不耽误,说走就走,就开始着手收拾行李,收拾得也很方便,家私一概不要,把一些该带的带上就行了,尤其是那几本书,曹操把它们装在了自己的身上,阿宝办完差事回来,看到曹操竟然在收拾家物,大吃一惊慌忙问道:“少主,您这是……”
曹操看到了阿宝回来了:“你回来的刚好,吩咐人去把东西收拾了吧。”
阿宝不知所措:“少主,这里有你的奏章……”
曹操对他说道:“不看不看,收拾东西,早点启程,我要回家了,这官我不做了,咱们一起回家去。”
阿宝大吃一惊
,赶忙对曹操说道:“少主,为什么要辞官,您不知道,老爷和许相一家说动了张让十常侍等人,二国舅和大国舅也都左右帮衬着,现在皇上丝毫没有怪罪您的意思,而且还要给您升官了,升你做东郡太守!”
曹操冷笑:“哈,东郡太守!”然后把几件衣服草草的收拾在了一起,也不理会阿宝,忙碌了半天才说道:“你不知道,朝廷为什么要让我做东郡太守。”
阿宝说道:“这多亏朝内上下的人都在给少主说好话,也多亏了老爷的打点。”
“你想的太浅了,我在济南任上多少年了?这些人都是我一手换掉的,我杀贪官,重新整顿济南的官场,现在朝廷啊要把我调走了,目的也很明显,就是谨防这些人形成我的势力了,朝廷怕我拥兵自重了。”
阿宝没想到这层原因,曹操继续收拾东西:“济南离洛阳多远啊,东郡离得多远啊,我在济南他们不好管我,到了东郡就不一样了,就等于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方便管理。”
曹操收拾了一阵说道:“今日二国舅何苗也让伯伟来做说客,说了很多我的短处,他现在呀,要把我拉上外戚的队伍,再说宦官那边,十常侍不追究我,无非就是不想让我说什么,那我就一句都不说就是了,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说道了这里,曹操闭目沉思:“现在天下已经没有了正道了,既然如此,就要无道则隐了,我已经想明白了,这官我不做了,谁爱做谁做,咱们回家。”
阿宝看到曹操已经想明白了,也就不多说了,跟着曹操一起开始收拾物品。
曹操叹了一口气,收拾完了最后一件衣服,站在大堂内看着看着这个熟悉的地方,来这里不觉间已经数年了,想起刚从洛阳北部尉到任于此地,拿回自己还是一个少年,如今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年纪渐长,自己青春的一腔热血,全部都撒在了这里,十年如一日,曹操不由得感叹道。
自己初来乍到的时候,杀了多少贪官,随后出征,哎一晃眼竟然都不觉得过了这么多年,可是这么多年这个王朝越来越无道了,君主昏庸,臣子贪污,从上到下,每一个正直的存在。这难道就是自己花费了这么多功夫整顿的大汉王朝么?难道仅仅因为不贪污就被评价为青州最优秀的郡县么?这难道就是自己励精图治的结果么?
想到了这里,曹操越想越不甘心,不甘心又有什么用呢?自己已经当不下去了,前后都被堵死了,再下去,可能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了,曹操好像已经看到了几年之后的下场了,为了自己,为了家为了自己的前途,乃至说简单点就是性命,曹操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路
只有一条,辞官回家!
到了该舍的时候了,就要舍得才可以,现在自己三十岁也还年轻,五十岁的孝廉都一抓一大片的,自己才三十而已,等二十年以后,天下太平了,再入仕途,也不算迟。
等一个清明的君主,等一个人人翘首以盼的王朝,那个时候自己的理想,抱负也就可以真正的实现了,回家等二十年怎么等不得,黄子琰不是也在家呆了二十年才被放出来的么?
道理想明白了,就该走了,于是曹操收拾起来了所有的东西,能带的就都带走了,不要东西也都扔了,带着阿宝,曹安民二人驾着马车就离开了济南,这一次跑的很突然,也没有去给济南王打招呼,也没有和官吏们辞行,留下了一封信件和观音,就撤了。
行到了一片麦田,曹操看到百姓们在田里耕种,曹操很欣慰地笑了,尽管世道昏庸无道,尽管朝廷无能,但是百姓们最终还是得靠着种田这种方式来过日子,曹操笑得很欣慰,世间万般苦,尽管兵荒马乱,黄巾军的起义盛行没几日又被镇压了,哎最终逃不过种田的命运吧。
“哎这就是归宿吧。”曹操看着百姓们汗流浃背的样子,自言自语道,曹安民问道:“什么归宿?”
曹操摸着他的脑袋,指着远处说道:“你看尽管百姓们再怎么反抗,黄巾军也好,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得种田,这就是他们的归宿。”
曹安民看着远处的农民,眨巴着两只小眼睛,突然看向了曹操,有点疑惑的问他:“那我们的归宿在哪里啊?”
充满童稚声音的一句问话,问的曹操哑口无言,对啊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呢?童言无忌,但是曹操却一时间想不到答案了,自己的归宿,许久之后才对曹安民说道:“或许,咱们的归宿……就在家乡吧。”这句话说得很没有底儿,因为曹操自己也不确定。
他看着外面的风景,心里一直在反问自己:读书十余载,难道最后就要学做隐士,不问仕途么?这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归宿了,曹操心底还是说服不了自己,但是已经决定了,回家吧,先回家再说吧,自己的夫人们,孩子都在家里,回家以后在思考吧。
这一次,曹操心灰意冷,励精图治所治理的济南最终又回到了贪污官员的手中,十年如一日的济南,最终还是难逃一劫,自己做的一切功绩,就在他离开的这个时候起,变成了乌有,不复存在,但是却和曹操没有多大的关系,他已经决定了要隐居山野。
曹操回到家后,却发现,自己连个隐居的闲人都不是这么好当的,因为回到家,最让他困扰的事情又发生了,那就是家族的产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