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胡儿王世充(上)

类别:其他 作者:兔狲字数:3310更新时间:22/08/06 14:25:41
一部汉民族五千年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与四方蛮族的征战史。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是汉民族的先民对于身周那些野蛮落后的异族们的蔑称,也是当时汉民族四面是敌、艰难求存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的祖先开疆拓土、浴血奋战得来的赫赫之功的踏脚石,汉民族的故土从最初的巴掌大小发展到一度超过上千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都是硬生生的从这些蛮族手中抢夺过来的。最先倒霉的是东夷,那里的土地早早的就成为了华夏九州之一,还诞生了不少圣人,而且两千多年来,从来没有人质疑过汉民族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

南边的问题比东边复杂,不过虽然以那位得意洋洋的自称“我蛮夷也”的楚武王为代表的南方政权对周天子不太尊敬,而且在民族认同上觉悟也不高,但实际上包括楚、吴、越在内的南方诸侯国的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自秦汉之后已与中原无异。而衣冠南渡尤其是赵宋南迁大大强化了南北方汉人的融合和江南的开发,至此中华只有南方而无南蛮。

北边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起来一茬的北方游牧民族对华夏帝国的威胁始终未除,甚至几度差点断绝了汉民族的文明传承,这里暂且不提,先来说说比较奇葩的西边。

要说这些最早被称为西戎的蛮族,老祖宗也曾经是牛叉过的,在那个为了逗老婆开心玩了场烟火大赏、把天下诸侯当猴耍的著名典故中(烽火戏诸侯),攻破周都镐京、杀死周幽王姬宫、抢走大美女褒姒的就是西戎的开山始祖之一的犬戎。之后又有义渠、大荔、林胡、楼烦等各种戎跟秦晋等国相爱相杀数百年,之后五胡乱华中的氐、羌等族,以及后来让唐、宋两朝头疼不已的吐蕃、西夏也都是从西部发家。

不过就算汉人与周边的各种蛮族把人脑袋打成了狗脑袋,也好像跟西域诸胡没啥关系。他们充其量也就能算个吃瓜群众,卖卖呆、间或叫两声好,或者是顺便做些向参战双方队员贩卖瓜子、饮料之类的小买卖,如此而已。而且更悲催的是,无论哪边打赢了都会忍不住顺手再把他们拾掇一番,于是西域诸胡一会儿成了北方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的附庸,一会儿又得向英明神武的中原皇帝(比如汉、隋、唐)俯首称臣,可是即便如此恭顺也没落着什么好。粗野的游牧民族把他们当作奴隶驱使,任意杀戮掠夺和淫辱就不用说了,即便是自称文明人的汉人对于西域人来说也没好哪去,什么一言不合就宰王啦(傅介子斩楼兰王)、强买不成就灭国啦(汉武帝远征大宛),发句牢骚就砍人啦(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等等,对汉人来说都是无上的荣光,但是对西域人来说就是无尽的屈辱了。可就算受辱了又能怎么样,还不得忍着?谁让你弱小呢,落后就要挨打,身板不够结实就得被欺负,从古至今这种事情都堪称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这个年头没有种族歧视这种说法,如果有的话,那么西域人一定是处于种族鄙视链的最底端。所以身为一个西域胡人的王世充,而且还生活在高高在上的汉人中间,生存之艰难、经历之坎坷就可想而知了。

可算他爹拼死拼活混了个汴州长史的小佐官,又借着奶奶改嫁过去的霸城王氏资助,王世充才得以进入了大隋的卫府,拼死拼活厮杀了二十多年也不过还是个小小的校尉。不过运气这东西不来则已一来就不可收拾,开皇十年时为晋王的杨广出镇江南任扬州总管,在平定高智慧叛乱中对这个上了战场就不要命的“西胡”印象颇深(也许是因为这货长着卷头发、灰眼珠,相貌比较奇特?),对他颇为青睐,将其连升三级,战后更是授予其仪同三司的官职。

打完仗不久杨广就急吼吼的回京跟他大哥杨勇争夺太子之位去了,王世充以为自己的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贵人多忘事,也许没几天晋王殿下就忘记了他这个“貌相奇伟”的胡儿了吧?

没想到不到一年工夫他就被一纸调令调入京师出任兵部员外郎,王世充在京师有个屁的关系啊?看来晋王殿下居然真的没有忘记他!此时的王世充正值壮年,又在基层历练多年堪称经验丰富,此时蒙贵人青眼得以调入中枢,正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以报效晋王简拔之恩,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他成了兵部、或者说整个六部中的另类。

大隋中央政府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暂且不说,在六部中,每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也就是说,在六部里边从六品以上的中上级官员共有四十二名。

为啥要单说这事呢?须知自魏晋以来有句能让人耳朵磨出茧子的至理名言,叫作“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按照九品中正制授官,从六品下是道坎,士族子弟要进入仕途的话,哪怕就是个傻子授官最低也是个从六品。而你要是寒门出身,就算才比天高干这辈子到正七品上也就到头了。

所以六部里的各司主事有不少肥缺,可是世家大族子弟们却连瞅都懒得瞅一眼人家就算差钱,也丢不起这个份儿!所以他们的眼睛都盯着那区区四十二个主官的位置,哪怕是个上下受气、没多少实权的员外郎都可能有好几个血统高贵、家世不凡的公子哥为此抢破了头。从魏晋以来几百年这样的官位就是天然为世家大族准备的,极少出现例外,现在可好,这个王世充就算有晋王撑腰又算哪头蒜?而且还是个下三滥的西域胡儿,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王世充发现他在京师中简直寸步难行,不但在公务上上官横挑鼻子竖挑眼,动辄拿个芝麻绿豆大的破事当众斥责羞辱他,而且下属们也不把他这个员外郎当回事,敷衍塞责都是轻的,公然顶撞、拒绝行事的也不少见。最过分的是,他一个堂堂的朝廷命官在大街上被受人指使的泼皮混混羞辱,报官之后居然没人愿意管!然后他以数倍之金在京师购屋置业,居然无人敢卖!

短短数日之内王世充便受尽了屈辱,他本想找晋王告状,但是思虑再三之后还是断了这个念想。他采取的办法对于羞辱继续隐忍的同时,一边积极的越过上司直接朝廷陈事进言,以图引起晋王的注意,一边利用职权徇私作弊,随心所欲的贪污受贿。这时候看他不顺眼的人跑来斥责他,他就言辞非常激烈的巧言诡辩文过饰非,就是绝不认错,让这些人无可奈何。此时晋王杨广在朝中的声望正如日中天,隐隐有压倒太子杨勇的趋势,谁也不想因为这个小人物直接得罪了这位大贵人,毕竟他们只是想通过小动作逼走王世充,直接撕破脸闹个不可开交他们也没这个胆子。

不过杨广的耳目十分灵通,很快知道了王世充的遭遇。杨广素怀大志,对皇位势在必得,而且早就对登上帝位之后的施政方针有所谋划,破坏山东士族的根基,消除其对皇权的威胁就是他所瞄准的目标之一,他也因此大力提拔了一些像王世充这样的出身寒门的臣子以备他日之用。可是此时他毕竟还未当上太子,不想太早暴露出对于士族的敌意,所以在权衡之下他决定将王世充外调,把他外派到江都那个荒僻之地当了个宫监。

在京师的世家子弟看来,调任京师不足半年便被贬斥到地方的王世充是个十足的失败者,并因此而欢呼,又不知道做了多少首诗来嘲讽、讥笑这个不识抬举的西域胡儿。可是王世充却不这么认为,在他心里对于杨广是感激的,哪怕杨广其实并未在他与士族子弟的斗争中为他出头,而是把他当成了妥协的牺牲品踢出了局,但是这毕竟也是一条出路。这种待遇,不论是对王世充个人,还是他身上烙刻的西域胡人身份而言,都是一种难得的善待。

杨广继位之后,并未立即将王世充调回中枢,反而任命他为右监门将军,使他成为了江都事实上的军政一把手。待到东征开始之后,为了稳固后方,杨广干脆任命他为江都留守。要知道此时的大隋三都留守中,除了王世充之外的另两位都是皇孙之尊,由此可见杨广对他的信任之重。

杨广的信任很快得到了回报。杨玄感造反导致东征失败之后,杨广回军平叛受阻于河北,天下一片大乱。拥兵十万、坐镇江都的王世充此时也在杨玄感的招揽之列,并向他许以王爵以及纳言之位。不过王世充不为所动,不但将使者斩首,还连斩劝他易帜反隋的数名亲信将领。在表明了自己忠于大隋、忠于皇帝的坚定立场之后,王世充并没有头脑发热的立即北上救驾,而是出动兵马大肆清剿江都周边的反贼,杜伏威被他撵得走投无路,只好跑到河南当起了义军的副盟主,沈法兴更是被他杀得鸡飞狗跳,一路逃到了东海边上差点跳了海。大反贼尚且如此,那些势单力弱的山匪蟊贼更是被他杀得人头滚滚,江都周边方圆数百里内凡是敢刺毛乍刺的统统斩尽杀绝,剩下的好像除了良民就是顺民,算是彻底的给他的皇帝打下了一块安稳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