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平金打籽

类别:其他 作者:镶黄旗字数:4220更新时间:22/08/06 21:39:56
几天下来,李主任使出了浑身解数,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打了无数个电话。

这种行为真有点像现在的电话销售,完全是一种全面撒网的意思。

但好在当年人生活节奏慢,到没什么人因为反感挂断电话的。反倒为了解闷儿聊得不亦乐乎者居多。

这样,还真被他们趟出了几条路来。

最先获得解决的,就是苏锦的工作问题。

有关这方面,李主任给联系了三个关系。

一个是“京城服装三厂”的人事科长,一个是“雷蒙服装店”的采购员。还有一个是“普兰德洗染店”的织补师傅。

于是洪衍武就邀李主任作陪,在外连连请客。

而命运这东西就是这样,要说事在人为的确没错,但有时候还真是成事在天。

因为苏锦这事儿,居然在最有希望的地方纷纷碰了钉子,而最不报希望的地方,却偏偏获得了成功。

先说“京城服装三厂”。

按理说人事科长就管招工人,应该成功的概率最高。可是呢,人家说了,他们厂子全是机器生产,首先就不在乎工人裁缝手艺的高低。

另外,他们厂子现在人满为患,领导为了安插人手,彼此都快打起来了。互相正窝里斗得欢呢,弄得现在就连工人的孩子办接班儿都难。

他这个人事科长工作太难做了。说不好听的,被领导、工人们挤兑在夹缝里,跳楼的心都有了。要能安排,他都情愿把自己安排到车间去,让别人干这个人事科长。

说最实际的,就连他自己的孩子现在家里还待业呢。所以就是好处再诱人,他都办不到啊。

结果这顿饭,就成了人事科长的诉苦会。

跟着再说“红都服装店”。

1956年的时候,总理与京城市长曾共同提议,将沪海的“雷蒙”、“波纬”、“造寸”、“蓝天”、“万国”、“鸿霞”等一批名牌服装店迁入京城,来满足首都人民的生活和外事工作的需求。

而“红都”这个牌子,其实是从伟大领袖诗词里选出来的,属于“运动”中改名的创举,实际上呢,这家店就是过去的“波纬”。

店址最先在“前门饭店”,后来又迁至“东交民巷28号”。

因为技术力量好,服务质量优,不但在外宾和社会名流中享有很高的口碑,自1957年来,还开始承担“中南海”里领导和外事人员的制衣业务。

于是为了方便裁缝师傅,中央甚至破例给“红都”特批了一辆轿车,专供他们进出“中南海”使用。这是何等荣耀?

应该说,这个工作绝对对口儿,要能去再理想不过了。

而且采购员办事痛快,根本没什么墨迹的。听洪衍武这边许了两条大中华,吃请的时候,这位就真把他们的经理给请来了。

按理说这事儿,凭着洪衍武有各类热门儿的家用电器当底牌,应该有的可谈。

可“红都”的经理一听苏锦的家庭情况,都没下一步,就一口把这事儿回绝了。

这不是他有多么高风亮节,就一点不动心。关键还是“红都”要承担领导人制衣任务这一条,对内部职工的政审条件很高。

据经理称,他们的职工基本上父母都是党员。苏锦就是家庭条件再差,那至少也得是没犯过错误的产业工人家庭,自己是个团员才好。可一个“小业主”的孩子,这就……

总之,这还真不是靠人情、托关系就能解决的事儿,无能为力。

所以这顿饭又白请了。为守信诺,也为交个朋友,洪衍武还搭进去两条烟。

这样最后也就到了“普兰德洗染店”缝补师傅这儿。

其实这时候,洪衍武和李主任都是想着死马权当活马医了。他们的打算是哪怕把苏锦先弄进去当个洗衣工呢,总比修脚强不是?其他的以后再想办法,慢慢调换吧。

没想到那织补师傅很有自知之明,为人特别谨慎,见面归见面,坚决不去饭馆。哪怕洪衍武再三相邀,织补师傅也坚决不吃请。就在大街上让他们直接说事。

洪衍武没辙,就只能直截了当,把苏锦的事儿说了,还把他家传手艺全方位地夸了一番。

可织补师傅仍旧显得很为难。

他说真不是不帮忙,而是自己职位太小说不上话。

他倒也能把经理给请出来,可问题是“普兰德洗染店”同样是沪海迁京的企业,而且还是京城唯一一家提供洗衣和精工织补的单位。他们照样也要承担外事任务。

那么在政审要求这儿,恐怕比起“红都”来也宽松不到哪儿去。

所以虽然听着苏锦是个人才,可办不成是大概率的,得先有个心理准备。

就这样,当天草草地散去,洪衍武和李主任简直都丧气到家了。

可没想到才第二天一早,完全出乎意料,“普兰德”的经理竟然主动给李主任打来电话,说自己听织补师傅说,有个想找工作的人是裁缝世家,还会做绣工,是不是真的?

李主任含糊其辞地应了,那头又问水平怎么样?李主任说这我可说不好,你们得见了单谈。

更没想到的是,那头还特急。说马上就要见。

这么着,当天没等下班,李主任找了洪衍武。然后俩人一起去让苏锦请假出来直奔了西四,与“普兰德”的经理见面。

这次见面异常顺利。听苏锦一说起“京绣”和“苏绣”头头是道。“普兰德”经理是特别惊喜,说你工作的事儿好说,只要你能帮我一个忙。

说完就急匆匆又把他们给带到了西四南大街20号,位于丁字街路口的西南角的“造寸女装店”。

洪衍武一见“造寸”这俩字儿,就特腻歪。心说真是的,怎么还非跟沪海干上了。

原来这里也是沪海迁京老店之一。其店名正是由民国时期的知名作家张爱玲,一句“造寸造寸,寸寸创造”的好评而来。

“运动”前,京城甚至一度还流传着“男装去雷蒙,女装要造寸”的口碑。

这是因为这两家店曾经承揽了“中南海”领导人的全部制衣任务。当时主要领导人的衣服和几任第一夫人的着装,只出自这两家店。

像如今正红的‘红都’,那仅是后起之秀。完全是因为“运动”以做奇装异服的借口把“雷蒙”给封了。它才有机会接过男装大旗。

而最让人么没有想到的是,洪衍武他们一进店门,发现“造寸”方面居然对他们的来访也很重视,由店方经理亲自出面接待。

特别是对苏锦,更是格外热情。

再等到“造寸”的经理让人拿过一件丝绸衬衣来,“普兰德”的经理从旁再一解释,洪衍武他们这才明白。原来“普兰德”和“造寸”如今都面临着一个不小的难题。

敢情被取来的这件丝绸衬衣是一个美国女记者上个月刚在“造寸”定制的,不是标准款式,是这位美国人自己的发明创造。

由于这个美国女记者非常喜欢刺绣工艺,在京城买了不少绣品。所以当时她就特意拿来了两条蓝底金线的袖带,要求用这种材料做衬衣的袖口和领子。

这种要求对“造寸”不难,成品让美国人也很满意。可谁也没料到,后来美国记者把这件衣服交由饭店的服务人员做清洗服务时,却被无知的服务人员用熨斗烫坏了。

美国人很生气。这也成为外交事件惊动了“市外办”。

按照通常的做法,当然是由过错方赔礼道歉,并请“普兰德”的织补师傅来挽回恶劣影响。

可手段高超的织补师傅这次却犯了难。因为丝绸好补,绣线难补。

那绣线可不是简单绣上去的,是立体的,是有凹凸的。最关键那绣线还不是普通的绣线,是真正的金线啊。

谁也玩不转,就只有请示上级求助。

“市外办”也没辙,只能一面开始寻找京绣大师,另一面把这个任务交由“造寸”和“普兰德”共同商议解决。

从此之后,那美国人老打电话来问。这就让两家店是经理头疼了,虽然他们挺无辜,却真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因为这已经不是谁对谁错,能讲责任划分的事儿了。

别忘了,那美国大娘们可是新闻记者,要在海外一见报,领导一发怒,有关人等谁也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他们此时一听苏锦开口,就笃定地断言这是京绣“平金打籽”绣。

还说这种绣,是以真金捻线盘成图案,或结籽于其上,十分精致,华贵。只要能提供金线,他当可一试,如果实在不行,他的父亲也肯定能补。

这两位大经理简直欣喜若狂啊,真是吃了定心丸了。差点没抱着苏锦亲上一口。不用说了,下面紧着问苏锦还需要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能补好?

苏锦很实在,就说要高瓦数的立灯照明,还要一个没人打扰的空房间和一张大案。至于时间,加紧绣,一夜能好。就是他明天还得上班……

话到这儿就齐了。洪衍武赶紧站起来拦着苏锦的话头儿。代表他跟两位经理谈条件。

他就问一件事,问苏锦的工作到底怎么办?刚才只说“好说”,怎么个“好说”法,现在就得说出来了。

他还把丑话给挑明白了,说苏锦家庭出身就是“小业主”,虽然摘帽了,可跟先进家庭绝挨不上边。这样的人到底能不能给安排?

洪衍武这不要脸面甘当小人的做派逼得两位经理不得不明确表态了。

“造寸”这边还真不敢把话说满了,说这个必须得打报告跟上级请示。因为来他们店里的领导和外宾太多了。

倒是“普兰德”这位经理敢应,说我们那儿都是幕后服务,还没这么严格。只要苏锦真有本事,“造寸”这边即使通不过,他们“普兰德”绝对要苏锦,就当织补师傅。

苏锦这下高兴了。其实只要能不修脚,让他当洗衣工他也干啊。

可洪衍武还不放心呢,又追问,“那您得说清楚了,他去了能不能当正式工?有编制的。”

“普兰德”经理一听哈哈大笑。“你呀你,心眼够多的。告诉你,我们这样的单位就没临时工。”

就这样,口头协议达成。苏锦豁出去熬了一宿,凭着家传的本事,很顺利地把衬衣上的图案给绣出来了。

而且不但如此,他还把一些因为年久已经有点残破的地方,用金线做了弥补和修饰。

最后衬衣再给美国人一看,哟呵!居然比没补之前还好!

美国娘们儿立刻挑了大拇指,直说“万德福”啊!

为此,她还要求要和织补师傅见一面,要拍照,要写文章赞扬,要在报纸上介绍华人的神奇技艺!

这样,苏锦就和“普兰德”、“造寸”的师傅们一起被拍了照片,这张照片还配着英文的“表扬信”,被刊登在了美国的报纸上。

剩下的事儿还用说吗?丢人变成露脸了!领导自然龙颜大悦。

两家店的经理和职工都受到了表扬。苏锦的政审问题当然就不成问题了。

想想看,人家都在海外露相了,这是人才啊,哪儿能再埋没当修脚匠啊。

结果在4月20日,“市外办”就下了一纸批文,让苏锦即日到“造寸”报道上班!

就这么着,最后这一次,洪衍武居然子儿没花,这事儿就办成了。而且苏锦去的“造寸”还和“红都”属于同一级别,隶属同一服装公司。

这还真是难言的一种机遇啊!

当然了,洪衍武也不会真为省点小钱儿欣喜。为了苏锦的今后,他仍旧带着苏锦,特意把李主任和两家店的经理请出来一起吃了顿饭,席间还送了烟酒,以示感谢。

这顿饭给苏锦做足了面子,为他日后的人际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酒桌上,“普兰德”经理还开玩笑呢。说早知道这样,他就应该把衬衣从“造寸”拿回“普兰德”让苏锦去补了。这下功劳分出一半,人才也没了。

这话让“造寸”的经理听了心花怒放,忍不住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