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长公主汤离

类别:其他 作者:吐露字数:2106更新时间:22/08/08 11:33:44
何璇说完玉牒的事,也拿了第三册尚服局的年鉴,开始抄意匠图。m.www.uu234.net只是,她一开始就没抄多少,实在不熟悉,抄的非常慢不说,还频频出错。

何青衣只得停笔,让何璇负责校对她抄写的意匠图。毕竟,校对比抄写快,一会儿,何璇就看好了,坐在何青衣身边,百无聊赖。

何青衣抬头看了一眼,窗外不远,就是西一路的宫墙。墙角爬着一片绿莹莹的爬山虎,嫩绿已经褪去,却还没有深绿。阳光斜斜地从叶子后面穿过,照的爬山虎分外的亮。红墙绿萝,时光平静的,一刻就像一生。

何青衣继续低头抄书,突然,何璇说:“张姐姐,我的玉佩不见了,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在,怕是帮端王找书的时候弄丢了,我去找找,你继续抄书啊。”

何青衣点点头,反正抄写的就是她一个人,何必拴着何璇呢。何璇跟管事的任公公说了一下,又一个人上楼去找玉佩了。

日头渐渐西移,从宫墙上一跌,天色就开始暗了下来。何青衣抄了一天的书,何璇也找了一天的玉佩,这时,任公公也来催了,说:“张女官,我们藻堂又到关门的时间了,你们收拾收拾,也该走了。”

“好的,麻烦任公公了。”何青衣开始清点今天抄写的意匠图,昨天跟许嬷嬷一起,才抄了三十七页,今天她一个人,差不多也抄了这么多。多亏了尚功局的空白意匠图啊。只是,校对的事,何璇做事,何青衣有点不放心,就打算明天再来校对。

这时,何璇也下楼了,笑盈盈地拎了块玉佩,说是找到了,就丢在书架上面。何青衣心想,藻堂又不大,虽说是个藏,可毕竟只放些后宫各院的书目,何璇找了这么一整天,也不知道在找什么东西。

两人收拾了东西,就离开了藻堂。许嬷嬷出宫找吴思训,也不知道寻找了没有,何青衣一边想着,一边跟着何璇回了尚服局。

而这会儿的乾清宫,却热闹非凡。先是端王跟庆王拿了玉牒去上书房找中宗,中宗知道了,赶紧派魏明去请太后,又派了周和出宫,去请睿王。

等大家都聚齐了,中宗问:“太后,这玉牒到您手里的时候,上面是否写记了梅妃的女儿?”

太后靠在榻上,脸色颇为凝重,听见中宗的问话,就点点头,说:“哀家是听了七王爷的话,才收了这玉牒,拿来的时候,上面已经有这行字了。”

中宗看向睿王,问:“七皇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睿王也不装病了,说:“皇上,这字您还不认识吗?”

中宗看了一眼玉牒,问:“是父皇的手迹?”

睿王点点头,说:“永安二十一年,刚过完元宵节,先皇就找了本王,吩咐带玉牒进宫觐见。过了几天,彭如海把这玉牒送回宗人府的时候,这行字就已经写着了。”

睿王说的彭如海,就是肃宗一朝的掌印太监。司礼监总管太监的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就是司礼监的首领,其次才是秉笔太监。

这玉牒是彭如海亲手交给睿王的,字迹又是肃宗的亲笔,玉牒上的内容,应该没人篡改。所以睿王才觉得古怪,交给了太后。

“梅妃不是永安二十年就没了吗,”端王问:“怎么永安二十一年还生了个公主?”

太后摇摇头,说:“当时何皇后还在,听说梅妃突然消失的事,跟何皇后,还有何嫔有点关系。至于是真死假死,我们当时也不清楚。”

关于梅妃,中宗也不想多问。要知道,他能上位,跟梅妃之死,有很大的关系。

永安二十年的时候,中宗还是个皇子,肃宗突然有了个新宠梅妃。当时,二皇子中宗跟三皇子令王之间的争斗,已经日趋白热化了。

而何皇后却突然出手,要收养太妃的五皇子端王。还打算给他定一门婚事,虽然是杨崇检的孙女,却也是何家的外孙女。

这样,既不用借用邓家的兵权,又能用上杨崇检家的人力,很巧妙地解了肃宗的心结。再加上,端王年幼的时候,甚得肃宗欢心。一时间,争夺太子之位的人,除去中宗跟令王,眼看就要多一个端王了。

谁知,肃宗却突然有了个新宠梅妃。何皇后妒火攻心,暂时搁下收养端王的打算,全心全意地对付起梅妃,疏忽了前朝的政事走向。

严世玉抓住机会,给中宗娶了邓家小姐,又把自己女儿许给方王,一下子取得压倒性胜利。等何皇后斗赢梅妃的时候,局势已经明朗,五岁的端王,怎么都不可能赢得了十八岁的二皇子中宗了。

肃宗写下这行字后没几天,何皇后就突然殁了。肃宗就把朝政交给太子汤辛,自己

专心炼丹去了。

当时后宫为首的,是皇贵妃的琪太妃。可是,庄妃的儿子汤辛已经被立为太子,又有邓家的军队撑着,日后富贵,是必然的事了。所以,睿王见了玉牒,心知古怪,就拿进宫,给庄妃看了。

叔嫂两人一合计,就把这玉牒藏了起来,私底下寻找梅妃和公主下落。不到一年,肃宗驾崩,中宗继位。新政的时候,太后忙着帮中宗打理后宫和朝政,一时间就把梅妃的事情搁下了。

睿王也派人去找过几次梅妃,实在是无影无踪,加上肃宗当时已经在服用丹药了,时常神志不清。一时记差了,也是可能的。太后跟睿王,就默认这事,是肃宗思念过度乱写的。

后来这玉牒又混入经书,被送进藻堂,过了十来年,一直没人提及此事。

最近,端王奉命去宗人府,为了接睿王的班,处处用心,才发现这本玉牒不见了的事。再加上睿王因为刘进的事情生气,避不见人,端王才找到宫里,翻出了这本多年未曾露面的玉牒。

玉牒上的公主汤离,除去过世的肃宗,知道她名字的,估计只有睿王跟太后了。在中宗一朝,如果汤离活着,应该算是长公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