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类别:其他 作者:重复的点字数:3462更新时间:22/08/08 12:54:26
“陶将军,还在等什么!”窦海不悦的大声厉喝,在他看来,这可是与严冬等人决战的好机会。正是应该一拥而上,将其围剿。

看了激动的窦海一眼,陶州弼又是望向远处那灯火点点的山丘。

“好!就听窦将军所言,今夜,定要与敌军决出胜负。”陶州弼也做出了决断,虽然心中之前是想先行离开,然后再缓缓的拖住严冬,待其疲惫再一举决胜,但是窦海的话让陶州弼明白,虽然自己心中所想并没有错,可是士卒们并非这般看待,只怕不少士卒心中都存在着和窦海一般的想法。

如果自己贸然的后退,肯定对军心有碍。

“将军英明!”窦海脸色大喜。

“窦将军,你率领本部人马向敌军靠近,与我军成夹击之势。”陶州弼轻声喝道。

“末将遵命。”窦海满是兴奋的应道。

“!!!!.......”

沉重的战鼓声喧嚣着平静的夜晚。一支支火把照亮着安宁的夜空,士卒前进的步伐震荡着山林。

严冬率领着期门骑军已经息声停驻在远处的一片山丘之中,此刻,高其昌已经占据那两座高大的山丘,严阵以待。而叛军的灯火,如同那天上的繁星般,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想要包围,吞噬那两座山丘。

两刻之后,叛军终于到达了山丘之下,这一次,他们如同刚才的严冬一般,并未急着进攻,而是将高其昌等平叛大军缓缓围了起来。

迟迟等不到陶州弼的号令,窦海直接骑马而来。

“陶将军,为何不下令进攻。”窦海焦急的喝道。

“窦将军,敌军占据地利,暂时不宜强攻,我听闻,他们乃是疾行而来,定没有携带什么辎重粮草,只要我军将之围困在这里,不出三日,敌军必定自溃而败。”陶州弼出声,这些话有真有假。

陶州弼是希望严冬率军攻下山来,这样他才能看清楚严冬现在此举的用意,兵法之中,并不是很在意是谁先开战,但是却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弄清楚敌军的用意,是战是佯,是牵扯亦或是拼死一战。

只有弄清楚了敌军之用意,方才能调兵遣将,如有神助。

严冬是想要今晚一决雌雄,陶州弼清楚,可是他有些疑惑的是,严冬就这般的自信自己等人会率领大军前来围剿?看着山丘上的火光,陶州弼有些迟疑了,他觉得严冬定然还有什么阴谋诡计。

所以现在,陶州弼唯有逼得严冬先出手,这样,才能打乱严冬的部署,让战势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

而现在平叛大军的布阵,无疑给了陶州弼这样一个机会,镇守高处,固然能够占据地利,但是对于孤军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死战之地,孤军,应该四处游走,不给敌军以围剿的机会。

既然严冬犯了这么大的疏忽,那自己又岂能放过,自己刚才之言,围困平叛大军,不出三日,他们必定自溃而败,绝非虚言。

可关键是,能够围困住他们三日。陶州弼绝不奢望严冬会坐视不理,任凭自己等人将之逼到绝境之步,所以陶州弼只希望,严冬能够攻下山丘,抛弃那一时的地利之举。

听到陶州弼所言,窦海一时也无话可辨:“好,就依将军所言。”

隐藏在山林之中的严冬眉头紧皱,叛军只是围困而不强攻,这多少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也许是之前自己太一帆风顺了,所以自己觉得战势理所应当的应该朝自己所想的方向发展。可是真的遇到善战者,只怕他们绝不会让战势依照自己的思路行进。

心中有些暗恼,严冬觉得自己这一次太大意了,用兵也太随意,如果真的任由叛军这般围困,别说三日,就连两日只怕都守不住,而且如果天亮之前不想出对策,驻守山丘的大军肯定士气动摇。

到那时再想与叛军一决死战,结局可就未尝可知了。

目光凝重而又深邃的望向那围困山丘的叛军,严冬脑海飞快的旋转起来,如何才能破除当前之局。

严冬自己做局将自己困在其中,高其昌也看出了此时的劣势,站在高处的他不由朝四周看去,想要寻找到那期门骑军的踪影,找到严冬,以好平复一下心中的不安,可惜那茫茫夜色,满是黑暗,毫无严冬的踪迹。

这一次,高其昌是真的怕了,甚至心中暗暗觉得,严冬有可能见情形不对,自己逃了。那心中一腔热血逐渐的冷却下来,高其昌站在山丘之上,吹着那徐徐的冷风,浑身更加的冰冷起来。

“告诫士卒,严加防守,一刻也不得松懈。”高其昌硬着嗓子,强装镇静的吩咐着。但是此刻他的心,却在颤抖着。

燃烧的火把声不断的轻响着,高其昌已经巡视了一圈,此时,士卒们士气还算不错,并没有因为叛军围而不攻而显得慌乱。

但是高其昌绝不敢保证再过几个时辰后,还有多少士卒心中存在必胜的把握。甚至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的士卒,心中都会隐隐不安起来,到最后,不战自溃,再无一丝的胜算。

望着山丘下的火光,高其昌甚至有一种立刻号令冲锋,与敌军决一死战的冲动,但是他没有这么大的魄力,此刻他的心中,还期盼着严冬能够做些什么。

无论是两军交战还是习武之人比试武艺,‘势’很重要。

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中所言一股之气,是士气,同样也是‘势’的一种。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往往这‘势’很难为人所把握。

严冬在扬州水淹周、乾联军,借的是水势,之后在济水河畔大败十万叛军,借的是地势与时势。这一次,严冬想要凭借士卒们旺盛的斗志,携带着大胜之威,以破釜沉舟之势,一举拿下叛军。

但是偏偏自己的势被叛军所看透,他们不急与自己决战,而是等己方士气低落之后再交战,这让严冬有一种石头打如水中的感觉。浑身有力,奈何对方不与你正面碰撞。

月亮慢慢的移动着,夜色也更加的深沉,严冬紧绷着身体,不觉之中,脸色已然狰狞。

此消彼长,大军士气下降的同时,叛军士气也在逐步的上升,再这样下去,还有何再战的必要。

借势,无非就是用自己所能够想到的一切事物,来帮助自己。天时,地利,人和,这乃是势中最重要的三者。

虽然自己占有人和,占有地利,但是偏偏天时不站在自己这一方。

时间,现在最紧迫的就是时间,如果此时,高其昌能够率军突围,那么在外面有

自己的呼应,虽然大军有所损失,但也还有再战之力,只要谋划得当,收复青州,依旧可行。

只是看远处山丘上的灯火,高其昌丝毫没有率军突围的打算,这一点,严冬也怨不得高其昌,只是有些后悔为何不带童颜前来,如果是童颜镇守山丘,他绝不会坐以待毙,此刻还在等候自己的号令。

想到此,严冬又是一阵头疼,自己率领期门骑军直冲叛军,亦可以扰乱叛军部署,救出大军。但是期门骑军是自己收复青州的最重要的士卒,这般固然能够救出大军,只是自己身后的期门骑军,也会因此而覆灭。

还没有来青州之前,严冬就看出来,想要收复青州,就必须利用好随自己前来的期门骑军,否则以这般悬殊的兵力,想要收复青州,断不可行。

可现在大军被困,如果不相救,一旦战败,自己再想重整旗鼓,无异于痴人说梦,而牺牲期门骑军换得大军,严冬心中又百般不愿,大军在,可以利于不败之地,但是只有期门在手,方才能够收复青州。

此刻,严冬陷入了两难之地。

自己此次带领了四万大军前来北海,还有身后的四千余期门骑军,其中三万大军被困,一万大军在北海城附近,期门骑军在自己的身后.........

严冬脑海中不断的盘算着现在自己能够动用的一切力量,可想来想去,现在也只有那留在北海城附近的一万士卒,也不知此时陈勋是否攻下了北海城。

北海城外,陈勋一直盯着城墙,按照计划,他应该派遣士卒装作逃兵,骗开城门,然后攻下北海城。

但是不知自己自己太过急促,还是敌军早就有所准备,自己刚才派遣了百余士卒前去诈城,结果一轮箭雨,死伤了几十人,其余士卒连忙逃了回来。

难道严将军将此般重任交到自己的手上,自己却无能为力?

想想,陈勋心中就火冒三丈,这北海城内的守将,实在是太狡诈了。

“将军,我们现在该如何?”一个都尉苦恼的问道。

脸色又是一沉,陈勋没好气道:“能怎么办?来人!将此中事情,禀告严将军。”

一个士卒领命而去。

心有不甘的,陈勋仍未下令收兵,带领着士卒在城外与城墙上的叛军对峙。

快马疾驰,传令的士卒来到战场附近,看着不远处的火光,心中害怕起来,怎么那火光之下,都是叛军的士卒,这样说来,自己的大军,岂不是被围困在山丘上。

“什么人!”

一声低喝,士卒连忙看去,只见一身身黝黑的甲胄泛着黑光。士卒认出来,这是期门骑军的甲胄,忙道:“我是陈将军麾下,前来为严将军送信的。”

“何事?”严冬骑马走了出来,但是任谁都能看出,此刻的严冬,脸色绝对不好看。

“北海城防备森严,我们诈城失败。”士卒低声说道。

“北海防备森严?”严冬轻声嘀咕着,顿时,眉目逐渐舒展开来,北海城,这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之所。

“你立即回去,告诉陈旭,让其将北海城附近的山林点燃,火势越大越好。”严冬厉声轻喝,眼睛盯着北海城的方向,泛出精光。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