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集体领导(二)
类别:
其他
作者:
响木字数:3279更新时间:22/08/08 15:30:08
朱平槿在新军中创立集体领导的体系,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结论。
春节期间,朱平槿委身书斋,潜行研究比较中国历史上各种军队的控制手法。结论是令人惊异的,集体领导下的军政双主官制度,是控制军队的最优越方案!
中国控制军队的办法,历朝历代各有不同。西汉中央军实行南北两军制度。南军在宫墙之内,兵少将弱,所以全用外地人。京人骚乱,影响不到南军。北军在宫墙之外,兵强马壮,所以全用本地人。外镇叛乱,强大的北军可一举平之。唐代中央实行十二卫,外镇实行府兵制。以内外相制的办法,创造了唐初的辉煌无比。
唐中叶出现藩镇割据后,中国在军制这个层面上进行了重大反思和调整,进一步强化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武将甚至武人,被君主视为对自己和国家的一种重大威胁,既要用,更要防。手无寸铁的文官凌驾于握有利器的武官之上,形成了以文御武的国家制度。此外在军制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军队内部的组织控制。这种策略,在宋代达到了顶峰。
宋太祖赵匡胤利用禁军高级将领的身份黄袍加身后,转而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温柔策略,将那些对皇权有威胁的将领送去养老,极大地消弱了军队造反的潜在可能。此后,他继续通过制度来强化皇权对军队的控制,具体就落实在“内外相制”和“兵无专主”的统御制度中。
“内外相制”就是将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禁军为中央军,是精锐;厢军是地方军,是杂牌。通过强干弱枝的办法,防止地方造反。
“兵无专主”就是将军队的固定建制单位缩小到营,一营只有约五百人。军队战时出动时再根据枢密院的调令,临时指派将领,编组成军。如此一来,高级将领平时手中无兵,很难造反。但是一次大的军事行动,可能需要临时调集几十,甚至几百个营,造成了“将不知兵”的情况,极大削弱了部队战斗力。大宋国富而兵弱,靖康崖山两度亡国,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大明开国,便对军制进行了改变。一将宋代的募兵制改为了都司卫所的世兵制,利用世兵世将来屯戍边疆。二是直接用文臣领兵。大明朝军队的基本建制单位也是营,但是营的规模十倍于宋,至少纸面上有五千多人。正、奇、援、游四种营,分别由总兵、副将(副总兵)、参将、游击率领,但营制大同小异。到大明中后期,文臣地位已远高于武臣。武将完全丧失了部队主官的地位,成为了文臣的附庸,文臣视武将仿佛猪狗家奴。表面上总兵可以统辖各营,但实际上总兵并不能调配各营。“文臣领兵”更成为一种制度,兵部、督师、经略、总督、各省巡抚、兵备道、监军道等文官,经常一手持圣旨,一手握尚方宝剑,直接指挥军队作战。
文臣能够完全压倒武将,除依靠强大的皇权外,还有一个控制军队重要的手段,那就是粮饷。一旦皇权消弱,军队又有了相对稳定的粮饷来源,明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兵制,比起宋朝的募兵制,更容易形成“将门”这种军阀的初级形态。比如对著名的辽西将门,文臣的指挥便不灵了。一旦将门兴风作浪,文臣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此外,大明朝的将领家丁制,也让将领个人拥有了一支有战斗力的私人武装。一旦武将脱离了朝廷控制,这支私人武装可以立即发酵为一支庞大的私人军队。目前不仅辽军,而且楚军和秦军,已经有很明显的军阀化趋势。朝廷对某些大将,已经指挥不灵了。
兵者,凶器也!为了防止军队这把双刃利剑,历代王朝都在军队控制力这个要命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但是效果都很差,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因为这些控制措施,无一不是从外部对军队施加束缚力量。这种力量有限的外部束缚,不仅制约了军队战斗力,而且一旦弱化,军队脱离控制的力量就会立即反弹。
只有共产d领导的军队,通过支部建在连上,建立了各级军事单位的“d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军事政治二元领导机制,保证了d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通过思想教育,强化了军人的自我约束,保证军队的忠诚,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当朱平槿被形势所逼创建军队时,为了强化他个人对军队的控制力,他所熟悉的集团领导制度立即成为了他的首选。
然而,除了改头换面的集团领导制度,朱平槿还为军队的忠诚准备了第二道保险:那就是士兵的个人效忠!
朝廷可能去拉拢诱惑某个将领,但是朝廷不可能去拉拢诱惑所有的士兵。只要士兵不愿跟朝廷走,将领拉走部队的概率就会小很多,拉走以后的损失也会小很多。
正因如此,朱平槿为保证士兵的忠诚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大量选用王府家奴为士兵;二是施以私恩;三是以家属亲眷为人质;四是利益绑架。最后一点是政治动员、思想启迪,取得士兵发至内心的支持和信任。最后一点,说得难听点叫洗脑,但却最为重要。这批士兵年龄大多十七**岁,苦大仇深,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有很大的可塑空间。只要把他们放在一个团体中,他们的思想就会受到周围的影响。待他们的思想固化之后,他们就成为了朱平槿的死忠阶层。
古代、近代、现代,上下两千年治军的政治智慧,奇怪地掺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四不像,就像东瀛相扑人士吃的大杂烩一样,可能催生出一个令人恐怖的怪物。
夜深了,山中凉气袭人,天上繁星点点。士卒们经过一天的折腾,早已是困倦不行倒头大睡。朱平槿站在小院的廊檐下,呼吸感受着这个时代的气息。一个人影从门外进来,惊动了朱平槿。
“微臣拜见世子!”原来是贺有义。
“先生忠心可嘉,但是今天先生效忠本世子的提法有点不合时宜。”朱平槿坐在屋里,对贺有义慢慢地说道。
“微臣知错了,微臣正是为此而来。”贺有义一撩衣襟,跪在朱平槿面前,“请世子责罚!”
朱平槿笑笑道:“先生不必自责。那些兵士都是本世子的家奴。先生以家人投献王府,我等也是主仆一家了。家奴效忠家主,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何必大张旗鼓?还担心别人听不到?”
贺有义听了朱平槿的话,恍然大悟,连忙叩头道:“世子聪慧过人,微臣远不及也。请世子示下,微臣以后该怎么做?”
朱平槿道:“兵士本都是人市上苟延残喘的流民。天子没给他们饭吃,本世子给了;百官没把他们当人看,本世子把他们当人看;流贼掳掠他们,本世子给了他们一个家。他们不把本世子当恩人,他们还算人吗?他们不尽忠效死本世子,他们还配做本世子的兵吗?你现在也是带兵之人了,兼着副营长、副营监和第四连的连长和第三连的连监,给兵士们讲讲做人的道理本是你的职责嘛。你还兼着营参谋长,全营的作战训练计划都将出自你的手……”
贺有义道:“微臣明白了。只是舒先生那边……”
“舒先生乃是大才之人,本世子将来是要大用的。你出自舒师父门下,舒师傅对你有传道授业解惑之恩。舒先生、李先生、高先生,都出自舒师父门下,都是你的同学。你们要精诚团结,互相学习帮助,一起辅佐本世子,共建这解民倒悬的惊天伟业!”
明着敲打完了贺有义,朱平槿又道:“当今天下乱局纷纷,这献贼也不知现在何处。我们手中之这点兵,乃是我等在乱世安身立命的本钱。先生要尽心辅佐宋将军和舒先生,把我们手头这点兵练好练精,以后才好做点事!”
贺有义知道,世子口中的“做点事”,绝非他自己所谓的“安身立命”,而一定是什么“大事”。贺有义心中的烈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兵要练,更要拉出去打,才能得到一支敢战能战的精兵!现在这三百人都是本世子将来建军的种子。本世子是把这蒙顶山当作武学来办,出去后个个都要用的。先生现在所思所想所为,就是如何把这兵练好练精。不要上了战场,便吓得像耗子见猫一样!本世子对先生期望很高,先生切勿自误也!”
贺有义再次顿首道:“多谢世子点拨!微臣必会为世子肝脑涂地!”
朱平槿微笑道:“先生明白就好。现在夜深了,山中天寒潮气重。先生可愿与本世子同去查房,看那兵士们睡好没有?可会着凉?他们都是乱世中飘零的苦命人。这个护商队,以后就是他们的家。本世子和罗姑娘就是他们的爹妈,他们之间就是手足兄弟,而你们,就是他们的长辈师长。父母对子女要管要教,子女对父母要孝要顺;兄弟之间要爱要帮;长辈师长要对弟子学生要严要引,弟子学生对长辈师长要敬要爱……”
贺有义深躬道:“世子爱兵如子。想必将来到了战场,兵士定能齐心协力,誓死报效也!世子带兵之能,微臣叹服之至,惭愧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