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东门点兵(二)

类别:其他 作者:响木字数:4218更新时间:22/08/08 15:33:17
护商队一团三营在陈有福和罗景云的带领下,沿东门外的龙泉大道向成都府开进。www.uu234.net

此时,朝廷在四川的两位最高长官,却在与他们相向而行。

巡抚廖大亨与巡按刘之勃各骑了一匹马,在一群抚标的护卫下,一边闲聊一边向成都东门缓缓走去。

两位文官一位是领兵的,一位出生在民风剽悍之地。两人控马自如,没让下人牵马。

“廖抚为何今日如此雅兴,要陪本官出城一游?”陈士奇的弹劾奏章牵连了廖大亨,可刘之勃根本没在脸上表现出来,反而显得兴致勃勃。

刘之勃抢在廖大亨说话之前,先把自己的态度亮明:“本官从陕西到京师,又从京师到四川,一路上不知看了多少悲欢离合。这城里城外又有多大之区别?本官有言在先:若是没有些精彩之事可以流连,本官午前可就要回衙了!犬子文郁昨日遣人递书来,说他今日午前便要到成都府。老妾已经出门买菜做饭。中午这顿家宴,甚是难得,本官是一定要吃的!”

“偷得浮生半日闲!自从出仕为官,这清闲二字,可就不沾边喽!”廖大亨陪着刘之勃发了句感慨,随即说起了自家的烦心事:

“刘大人家有孝子,尽享天伦之乐也。我云南老家那几个混账东西,整日里吃喝嫖赌、偷鸡摸狗,没有一个成才的!本抚之俸禄全部带回去了,还是不够他们花销!他们还从老家托人带信来,说要来四川襄助于本抚,真是恬不知耻!本抚活了大半辈子,他们那点小心思,还不知道他们在想啥?!”

刘之勃像老友一样附和廖大亨,就差一点拍膀子了。

“哎呀,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本官发妻难产早逝,大人小孩都没有保住。老妾又无所出,只生了个女儿。犬子文郁本是我长兄之子,过继于本官的。若没有兄长割舍,本官也就绝后了!”

廖大亨吃惊地喔了一声:“刘大人春秋鼎盛,何不再买几个能生养的?我们前面,出了东门,便有一个人市。不如……”

可廖大亨低头一看,随即否定了自己的提议:“今日不妥!本抚与刘大人皆身着官袍,进了那人市,可能又有流言传出。再说了,人市里的下等货色,刘大人岂能入眼?”

“多谢廖抚了。本官宦囊不丰,目前市面上斗米三钱,本官实在是……”

“不是本抚倚老卖老,刘大人实在也是清廉过分了些!”廖大亨听到刘之勃的推脱之辞,突然瞪起了眼睛。

“官俸是朝廷发的,自然要收着。但是三节两敬(注一),那本是朝堂上的惯例,为何收不得?本抚也是京官出身,朝堂上的规矩也懂。皇上还给老臣赏点东西呢,那些阁老们不是一样高高兴兴收着……”

“那不一样。君有赐,不敢辞。就算皇上赏下一根白绫,那臣子也得收着。”

刘之勃不温不火的平淡语气,噎得廖大亨喉咙紧缩,好像真的有根白绫缠在了他的脖子上。

廖大亨可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人。他把手一伸,弹出一根指头对着刘之勃。

“那好!本抚问你,按例每年正旦,各藩官员都要向藩王敬献酎金助祭。国初之时,酎金乃是多少不论。现在可不一样了,少了三百两你就等着被参吧!像你我这个品级的封疆大吏,一千两都拿不出手!

请问,这笔银子哪来?

刘大人,这种事您还别笑,到皇上哪儿是一参一个准!皇上自己就是藩邸出身,最恨大臣借事羞辱藩王!

要知道,地方与京师不一样。藩国之中,藩王那是天家。他们是君,我们是臣!”

见到刘之勃嘴皮一动,廖大亨连忙占住话头,不让刘之勃开口反对。

“是!是!刘大人想说的本官知道!我等是皇上的臣,不是藩王的臣。藩王在皇上那儿也是臣。可都是臣子,也要讲个亲疏。圣人说的好啊,疏不间亲!”

廖大亨这话说得实在,刘之勃清清楚楚。

天启朝

,藩王受尽了魏忠贤的气。小心翼翼躲在家里生孩子,还要被阉奴敲诈。

藩王再不顶事,他也是主子;太监权势再大,他也是奴才。主子要向奴才行贿,这日子才能过下去,这在正义感特别强的崇祯皇帝眼里,那简直是朱家的奇耻大辱。所以,当今皇上处处护着藩王,也是很正常的。

崇祯年来,除了领兵进京勤王的异类唐王和臭遍四面八方的恶棍郑世子以外,藩王中就没有谁被朝廷处分过。福王洛阳遇难,宫里传出的可靠消息说,当时皇帝大叫一声,立即便昏厥不起。好容易醒转,又是嚎啕大哭。随后缀朝数日,说是皇帝病了。此后河南的高官,为此杀的杀,关的关,弄得人人自危。

这些都还是刘之勃眼见为实的东西,耳听为虚的东西就更多了。

京师早就有传说,当今皇上还是兴王的时候,当时九千岁魏忠贤就收了他一对青玉麒麟的重礼。再加上皇嫂张皇后暗中回护小叔子,当今皇上才能顺利继承大宝。

要不然,九千岁早就从外边捡个婴孩回来,然后顺便找个临幸过的宫女说,这就是皇子怎么样?

当时九千岁权势熏天,谁敢顶撞他?狸猫换太子,在大明朝又不是头一回了(注二)!

可怜那个傻瓜魏忠贤,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天启皇帝不豫,当今皇上进宫受命。

不吃不喝为啥?怕下毒呗!

剑履上殿为啥?怕暗害呗!

当今皇上对他已经防到这个份上了,他还以为可以不死?他还以为可以躲到凤阳守陵?

说到底,魏忠贤还是死在自己的愚蠢和短视上!

刘之勃在京为官七八年,这些乌七八糟的市井流言不知听了多少。他自己的原则是不听不说,但是流言还是像风一样灌进他的耳朵。

只是今天廖大亨突然提起酎金,又进一步语涉藩王和皇上,这让刘之勃心里开始打鼓。

昨天陈士奇和傅崇奇联名弹劾朱平槿,牵连廖大亨的事情不少,难道他这么快就得了风声,今天专门找个由头来说这番话敲打自己的?

刘之勃暗自想了想,今早临出发前,自己确已将奏章锁进了木匣。如果真是泄密,那只能怪陈傅二人虑事不周,用人不明,与本官无涉也!

……

廖大亨见刘之勃沉默不语,以为他被自己的话说动了,连忙继续趁热打铁:

“还有三年一考成(注三),考完了便有升转黜停。停官还好些,久任一地,心志遂坚,故而民多沾恩。可惜久任之法崩坏,考满即转,升转黜都要到异地做官。如今驿站大都裁撤,路上我们要吃要住要车要马,这总要钱吧?

家里人带两个,师爷幕友带两个,奴仆丫鬟带两个,千里为官,这要走多久,路上要花多少银子?这官俸够吗?我曾听陈士奇说过,从他家福建什么地方到四川就任,路上竟要走四个月!你算一算,这要花多少银子!”

恢复国初官员的久任之法,目前在官场中甚嚣尘上。支持的官员不少,刘之勃个人也是基本赞同的。不过廖大亨又提到陈士奇,让刘之勃心里再次咯噔一下,只是他已经不像刚才那么紧张了。

廖大亨是围着三节两敬和官俸微薄在说,而且说的都是事实,所以刘之勃逐渐也听出了兴趣。

刘之勃这次到四川赴任,就因为银子不够,所以将嗣子刘文郁暂留京师筹借盘缠,晚到四川近一个月。

刘之勃还算是好的。他毕竟是四品的一省巡按,索命的京债总能借到。有些新科进士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赴任路费,只好向京师的钱庄借了高利贷。那些钱庄都是勋贵外戚家开的,甚至还有宫里的份子,所以必须要还。还不起怎么办?

两条路,一条当贪官捞钱,一条找绳子上吊。

“还有啊,现在物价腾贵,朝廷也是,这俸禄折钞折得……简直是匪夷所思!真乃历朝历代所罕有也!”廖大亨气得说不下去了。他

把马鞭狠狠一挥,好在没有打中任何人。

廖大亨生气,刘之勃也不会好过。两人都是佥都御史的本官,一样的官品,都是挣俸禄养家,廖大亨怨气冲天,刘之勃也是心有戚戚。

只是现在刘之勃不想跟廖大亨讨论什么三节两敬,什么俸禄微薄。

廖大亨是他的重点监控目标。猫和老鼠讨论人生,那是很搞笑的。他想借机问问另一件相关的事。

“听说王府官瘟疫时节还在承运门前请愿,可是因为俸禄太少?”刘之勃试着向廖大亨打听消息。

“可不是!有回右长史郑安民来抚衙办事,就在本抚大堂发牢骚。他说一个正五品,折来折去一年只有白米十二石,银子五十来两(注四)。一个月平均下来,只有米一石,银四两!这点米银,他便要养活爹妈兄嫂岳父岳母老婆舅子儿子女儿侄儿侄女一共十六口!喔,这还不算他自己那张嘴巴!”

“郑大人有点惨!”刘之勃笑着点头。王府官无权无势,想贪也没有地方,要贪便只能算计藩王。可蜀王府这位少年世子是好糊弄的吗?

“他还不算惨!王府典正们大都是正八品。他们更惨!”廖大亨气嘟嘟地对刘之勃补充道:“所以他们就在承运门闹事,央求王府恩赏!”

“结果怎样?”前面的情形刘之勃都知道,这才是他真正要打听的东西。

“结果?结果就简单了嘛!”

廖大亨身为一省巡抚,说着说着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脸神往:“世子下旨道:朝廷俸禄,那是太祖高皇帝定的规矩,是祖宗成法,谁也不准擅自改动!”

廖大亨的话把刘之勃绕糊涂了。

“祖宗成法,不能擅动,那到底给郑大人他们长了没有?”

刘之勃急于知道答案,廖大亨却不急了。他转头满怀深意地看了刘之勃一眼,这才道:

“世子旨意,朝廷俸禄,那是太祖皇帝定的祖宗成法,谁也不准擅动。太祖所定俸禄,是以稻米计石发放。后世钞法大坏,就用宝钞来折你们的稻米,那是不对的!世子准了,王府官可按祖制以稻米计石折银,按一石折银一两五钱计算!”

郑安民的右长史是五品官,月俸十六石,年俸为一百九十二石。按世子的折法,一石一两五,那每月便是二十四两。一年便是二百八十八两银子!

“这么多!”刘之勃倒吸一口凉气,“郑长史年俸二百八十八两银子?!”

“本抚还少说了一点。”廖大亨冷冷补充道,“王府官正月双俸。一年是三百一十二两银子!其余年节赏赐和补贴不算。对了,还有特供!就连吃饭,王府官也在王府里吃。世子每顿膳食,只比王府诸官多一个菜!”

注一:除了每月五日那一天的休假,明太祖朱元璋一年只给官员们放三天假:冬至、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两敬是指炭敬和冰敬,相当于现在烤火费和降暑费。当然,如果你单纯理解为烤火费和降暑费,那你又输了。

注二:明朝历史上出现了真实版的狸猫换太子,有兴趣者敬请自行百度。响木补充道:这事情的最终解决,历史记载是宪宗皇帝自己认了这个儿子,即未来的孝宗。可是大臣们和舆论界的意见并未统一,直至今天依然是疑窦重重。

注三:考成法,明代官员的绩效考核。京官六年一次;地方官三年一次。考核指标是以事责人,大约如今之督办事项年度问责制。

明末考成的事情几乎就两样:战事与钱粮。

近来史界皆说考成,殊不知考成乃是为了久任。久任、考成两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杨廷和,任首辅十二载;奸相严嵩更牛,六考十八年。

注四:五品官的实际俸禄,黄仁宇算的是62.05两(1578年),响木自己算出来是50两加12石米。正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