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东门点兵(三)

类别:其他 作者:响木字数:4256更新时间:22/08/08 15:33:17
想不到世子有如此慷慨的举动,刘之勃对朱平槿的认识又加深一层;也想不到蜀王府的王府官过得如此滋润,那又何必去当贪官呢?

刘之勃想到这里,饶是向来以清官自诩,也忍不住在心里将吏户两部的人痛骂一遍。www.uu234.net

如此算来,自己这个一省巡按,倒还真不如一个王府里的正八品典正了。刘之勃入仕就是从正八品的行人做起,第一次拿到俸禄时他高兴了许久,俸禄标准记得很清楚:正八品是月俸六石六斗。

他心里换算着,按世子的折法,可以折银九两九钱。

“我们还真不如王府的一个典正。不仅不如,而且差了一半!”刘之勃算出答案,酸楚地对廖大亨道。

他不是羡慕典宝典乐这些侍奉官,更不是在乎那身外之物。俸禄多少只是表相,背后展现出的是一个人在主子眼中的价值!

“不如一个典正也就罢了,据说连王府里那些不入流的杂吏工匠都不如。”廖大亨继续在刘之勃伤口上撒盐,“所以本抚当着刘大人你的面说清楚:本抚的三节两敬是要收的。不收,本官没了体面,敬献的官员也没了脸面,何必大家难堪。若要有人想生事,借此弹劾本抚,那就让他们参去好了。”廖大亨说话语气轻松,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

这些节敬钱没有傻瓜会去参劾。整个朝廷,上至阁老,下至县里主簿,人人都往上送,人人都向下收。刘之勃虽然清廉,但也不是海瑞。他不收下官敬献,但是衙门的年例公使钱也是要拿的。

巡按有权监视地方不假,可是监视的目的是要督促地方把事情做好。地方出了问题,能够及时纠正,这也是皇帝派员巡按地方的根本原因。

否则官员再清廉,藩司、知府、知县这些守土亲民官们罢了工,导致地方糜烂了,巡按也跑不掉。

说到底,巡抚、巡按名义上是钦差,实际上都是地方官,与地方官员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皇帝可不会因为你是巡按,出了事就对你网开一面。

刘之勃能够做到一省大员,这些事情早就想通了、看透了。所以他连忙对廖大亨道,这些是朝廷成年积弊,都是些枝末小节。目前四川的大事是流贼与钱粮,还望廖抚与他同心同德,不负圣恩!

刘之勃的高调刚刚唱完,廖大亨却冷冷回道:

“你巡按衙门还好些,俸禄虽少却也饿不死;本抚领着兵,只要打输了,十之**要谪戍论死!

这些年来,四川的巡抚谁有个好下场?

刘汉儒谪戍,王维章毙死狱中,邵捷春下狱论死。

升官何人?秦督傅宗龙也。可他也下过狱,如今还是个刀口舔血的营生!

五月间他奉旨出关中进中原剿贼。秦将骄横,多不听命。胜了还好,若是败了要么朝廷要他的脑袋,要么是流贼要他的脑袋,总之没了脑袋!

现在,轮到本抚了……”

刘之勃听廖大亨说得凄凉无比,心里也有些打鼓,连忙宽慰他,也顺便宽慰自己。

“陈士奇空谈兵事,误国误民。战阵上损兵折将,把省府精锐丢得七零八落。没有本官用乌纱保他,他一家早已满门抄斩!”廖大亨再次说起了陈士奇。

说完,他假装没看见刘之勃惊愕的眼神,突然脸上多云转晴,灿烂微笑起来。

“本抚今日力邀刘大人出城散心,便是为我这项上人头,也是为了刘大人似锦前程,更是为了皇上之大明天下!”

廖大亨说这话的时候,头上的天突然一黑,一行人不知不觉已走入了东门的城门洞。

……

出了东门,过了护城河,省城的繁华渐稀。

抬眼望去,便是大片的农田。农田之中,全是即将收成的稻穗。

就在这时,抚标中一员将领折马返回,操着生疏的汉话向廖大亨禀报,世子的队伍就等在前面的舍亭。

世子为何也出城了?刘之勃不及细想,便跟在廖大亨身后,打马加速向前方奔去。

不多时,刘之勃就见前面一

处四方草亭里,站着身着灰色麻袍,头戴小金冠的少年。

这少年不是蜀世子朱平槿又是谁?

宗藩在前,刘之勃连忙跟随廖大亨下马,前去施礼。

蜀世子却笑着快步从草舍中出来,扶住廖大亨和刘之勃,不让他们跪下去。

廖大亨还未开口致谢,蜀世子已经笑道:“诚赖廖公相邀,这才有幸见识一番城外丰收之美景。否则本世子一月半年也出不了门,真是活活憋死了!”

刘之勃明白,这是世子在发蕃禁的牢骚。

廖大亨与世子极为熟络。世子的牢骚,他却毫不介意,只是笑道世子言重了。这里的田地皆是王庄与护卫屯田,世上哪有不准巡视自家产业的情理?

刘之勃顿时心里一阵绞痛。

这里庄稼长势这样好,却是王府的庄田!

哎,天下苦藩王久已!王府积财如山,自然可以厚禄于王府官。只是这些厚禄,还不是王府搜刮的民脂民膏!

廖大亨和刘之勃都没有多少随员,世子身边的随员却不少。于是世子便热情地把随员们一一介绍给巡抚和巡按大人。

穿红袍白鹇补子的官员是王府右长史郑安民,大帽圆领青衣的举人是王府首席文案程翔凤、(蓝)衫儒巾的生员是王府文案舒国平,还有文案书生孙洪等人。铁甲铁盔的将军则是成都左护卫千户宋振宗,黑盔红皮甲的将军是成都左护卫千户尹家麟。

这些文臣武将之后,还有数十名骑马的护卫。他们与尹家麟一样,皆是一色的黑盔红皮甲。

“今年承蒙老天眷顾,雨水应时,本世子也不必领着两位大人大热天地去龙王庙祈雨了!”朱平槿给廖大亨和刘之勃开了一个玩笑。

眼见众人皆笑,气氛轻松,朱平槿却道:

“丰收在即,百姓们也可以吃顿饱饭了!本世子刚才着人到东门人市里又买了几十个草标。今年本世子花钱不少,只能省着挑选几个。总之是买一人,便救一命。佛经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陀!”

“世子仁厚!蜀人皆感恩德!”廖大亨连忙拱手恭维。

“还有一月,农民便可开镰收割!现在是粮价最高之时,只要我们苦苦捱(ai)过这一月,粮食大量入市,这粮价便可降了下来!如此,廖公便可将本世子的俸禄,还有蜀地宗支的俸禄补齐,让我朱家也吃顿饱饭!”

世子开口讨要俸禄,让廖大亨顿时一脸苦笑。

“这……世子有所不知,下官……”

廖大亨结结巴巴,仿佛苦不堪言。他与朱平槿约定在刘之勃面前唱双簧,这戏就要演得真些。

果然,刘之勃上钩了。

刘之勃对藩库积欠蜀地宗禄之事早有耳闻。因为这并非特列,而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北地一些宗室更惨。他们从万历年间便没拿到宗禄,已经拖欠了三十几年。只是世子当众逼迫巡抚,他看不过去,这才不得不出来讲话:

“世子,下官初来乍到蜀地,本不该插话,然则……”

刘之勃自己跳出来了,朱平槿正等着呢!

他打断刘之勃:“刘大人是想说,我蜀府阡佰万顷,何苦要与廖抚为难?”

“正是!”刘之勃毫不示弱,眼睛正对着朱平槿,没有丝毫退让。

“好汉子!”朱平槿心里赞叹,嘴上却是又加重几分。

“刘大人是想说,宗禄者,民脂民膏,尔食尔禄?”

“正是!”刘之勃又顶了朱平槿一句。

哈!哈!朱平槿笑了。

他转身对宋振宗道,让他在附近田里随便找十个农夫过来说话。

……

十个农夫很快便找来了。

见到一大群高官和军士,他们吓得迈不开脚步。其中有一人,裤裆竟湿了一大片。

朱平槿伸手牵过刘之勃,两人走到第一位农夫面前。

那个农夫二三十岁,衣服虽然破烂,但精神不错,看样子早晨吃了饭。

刘之勃先问了他姓名

,然后问他家里人口和田亩数,粮食可够吃否。

“小人家中两丁五口,兄弟两人种了十亩八分田,全是稻子。今年庄稼长势不错,看这架势能收二十到二十五石稻子。五成交王府,还能剩下一半。留足一石一斗的种子粮,口粮……”

刘之勃打断农夫,“就算你们能收二十五石稻子,这一人一年也只剩两石四稻子的口粮。这如何足够果腹?”

那农夫忐忑的眼神看看朱平槿,又看看刘之勃。朱平槿微笑不语,而刘之勃则催促着农夫如实回答。

“秋粮收了,小民还可再种一季稻子。若是缺水,种一季蔬菜也是可以的。再收上一季,小民一家便可填饱肚子了。”

那农夫见朱平槿面容和蔼,说着说着就把他的想法全兜了出来。他指着旁边一个农夫道,那人想种油菜,而他家想种黄豆。黄豆既可当饭吃,又可入菜,还可当做军粮卖给护商队喂战马。他还道,世子劝农,说种豆子可以固啥,总之就是可以肥田。所以今年开春,他自家还在田埂上加种了两排胡豆(蚕豆)。胡豆晒了做豆瓣,还可卖给城里商人做炒货。

“粮食和菜蔬的种子怎么办?”刘之勃问得很细,就像审问犯人一样,“据本官所知,年初乱民肆虐,你们的种子粮都被抢了?“

“稻种还是有的。我等……乱民都是百姓。他们只抢士绅和庄头,哪有自己抢自己的?”农夫反驳道。

刘之勃被农夫一驳,反倒语气软了。

“今年你们的口粮够吗?”他又问。

“口粮年年都不够!以前只好靠饿。今年王府开恩,可以先借点粮食给我们!大人您不知道,大家伙都说王妃是观世音菩萨娘娘转世,世子就是菩萨座前的散财童子!今年我们吃的粮,有两成是从王府借的。王府告示上说,今年借的口粮不收利息,以后分三年还清,所以小人兄弟俩一合计,就借了六石。今年秋收先还两石,明后年小人再还四石。”

第一位农夫明显不能再问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刘之勃撇下朱平槿,开始盘问第二位农夫。

那农夫是个猥琐邋遢的小老头,见到红袍大官转头过来,身体开始瑟瑟发抖。

刘之勃尽量让自己和气些:“不必害怕!本官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

同样的问题。小老头回答,家里就他和婆娘,土地只有一亩三分。

刘之勃突然像抓住些什么,迅速发问道:

“一亩三分地?就算两季丰收,最多也只有五石产出!交了五成,只剩了二石五斗。两个人吃,你们口粮都不够,哪能剩下种子粮?”

小老头是个老实人,把啥都说了:“大人说的对。粮食总是不够吃。我婆娘力气大,最会吃,三碗饭都喂不饱!只是大人有所不知,我这粮食,只交一成给王府,剩下的都归自己!”

刘之勃咬住不放,追问为啥第一位农夫交五成,他却只交一成?

小老头这回不太老实了。他眼神闪烁着,吞吞吐吐回答祖上为王府立过功,流过血,所以王府对他家征租一向比其他庄户少。

这明显便是投献么!

王府的文臣武将都有些担心,朱平槿却是一脸轻松。

刘之勃看了眼朱平槿,闷哼一声,袖子一甩,准备转身离开。

“大人,小人句句是实!”那小老头被刘之勃突然的动作吓住了。他指着周围的农夫叫喊道:

“大人,去年我等收租三成,他们收租七成五。蜀地所有的上等好田都是这个价,无论民田还是军田都是如此!大人您不信,可以四处打听嘛!

,今年民乱之后,王妃和世子开恩,这才减到了五成和一成。除了我们蜀王府,全川都没有这个佃价!所以今年逃来我们王庄种田的人多得很。大人。你问他!”

小老头突然爬起来,把那个吓得屁滚尿流的人揪出来:

“他是才从雅州杨天官府上逃佃到我们庄上的!你问问他,他家种的山脚薄田,他家杨大善人要收几成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