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看透
类别:
其他
作者:
南墨离字数:2104更新时间:22/08/09 05:09:22
安笙回来之后,便看出宋氏跟顾安雅的面色都不大好,虽这二人都竭力表现得自然了,但也不难看得出方才她不在的时候,这二人相处的不大愉快。
她心里明白,宋氏跟顾安雅方才肯定在说什么叫双方都不大高兴的话,但见自己回来了,便都住口不说了。
当然她也明白,宋氏和顾安雅这么做可不是给她面子多半还是为了那边的谢氏一行。
安笙想的没错,宋氏跟顾安雅之所以停止互相讽刺攻讦,并不是因为顾忌安笙,说到底,还是为了谢氏一家子。
可宋氏跟顾安雅不知道的是,从方才陆佳敏和李小姐一行指责安笙抢了她们的地方,叫安笙让位开始,一直到宋氏跟顾安雅互相拿话讥讽对方为止,就在那一片苍松古柏之后,有一群人,早已经将她们的所作所为全都看在了眼里。
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宋氏心心念念想要偷偷观察一番的那些个举子们。
按说,这些人此刻原本该是在上面的天青阁内吟诗作对,喝茶赏景的,可他们怎么又会出站在这里呢?
原来啊,是有个国子监的监生提议说,光在阁内作诗没甚趣味,也该出来赏赏景才不负这大好春光。
双峰山景致虽说不如紫霞山,但也另有一番趣味的,再加上有京都本地的举子做向导,所以从各地来的举子们也就欣然同意了那国子监的监生的提议,因而,便有了眼下这一幕。
没来京都的时候,各地举子们对邺京城有着诸多的向往,其中有一样,便是对这京都里的千金贵女们的。
少女怀春,少年们自然也怀春,年纪到了,再加上他们平日诵读诗词歌赋里常也有风花雪月情情爱爱之事,所以他们自然也对此有所向往。
更别说那些自诩才子风流的举子们,平日里就去过秦楼楚馆喝过花酒,对京城的贵女们便更有一番旖旎遐思了。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京都里的贵女们竟是这样的?
方才那事他们在一旁看的分明,先头那家人来的时候,这处空地根本没有旁人,那位夫人才叫丫鬟仆妇们整治地方的,可是,后一拨人上来之后便毫不客气地说地方时她们的,还非要先头那家人将地方让出来给她们,哪有这样的道理?这也太霸道了吧?
幸而最后来的这一行人说话公道,而且看来也颇有地位,几句话竟就叫那抢地方的几位贵女们老实了,说不得是哪位大官家里的夫人,否则不会这么有威望。
若是能趁机结识一下就好了,不骗人心里都这样想。
不过,他们却没有这样做。
这样的想法偷偷想想也就罢了,对面都是女眷,就算南诏男女大防不那么严格,他们一群外男却也不好这么贸贸然地凑到女眷堆里的,那边也多是些云英未嫁的小姐们呢,他们根本不知人家身份,贸然出去倘或再冲撞了哪位千金小姐,于名声有碍不说,搞不好还要影响仕途呢,这才是顶顶重要的事情!
他们多年苦读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高中进士,将来改换门庭,光宗耀祖么,可不是为了一时冲动坏了大事。
地方上的举子不识安笙等人身份,但许多京都的举子们却是认识的啊,更别说这其中还有两个人可以算得上是熟人呢!
这二人也不是别人,正是林子轩跟杜奕衡。
他二人同在国子监读书,今年也都要下场参加春闱,原本是想着不能太格外了,所以才来参加了今日的诗会,他们俩也是没想到,居然会碰上方才那一幕呢!
要说,如今对面坐的那三拨人,他们俩还真认识不少,有些还不仅认识,还非常熟悉。
不过,就眼下这个情况,哪怕熟悉他们俩也不会多话啊,所以,他们俩互相对视一样之后,便默契地没出声。
他们这一群书生躲在树后面偷看一群女眷可不成礼数,所以,这一行书生见谢谢女眷们“相安无事”了之后,便也悄悄地走了。
大部分人的心思还是在诗会上的,只有少部分人一面走还一面在心里感叹着,暗道这京都的贵女们除了高高在上,贵不可攀,其实似乎也没比他们家乡的姑娘好到哪里去啊,看来还是家里说的亲事靠谱,他们本就是小地方来的,纵然高中娶了京都贵女,往后怕也要让岳家提携,就看方才那几位小姐高傲不讲理的样子,成婚以后只怕也未必会孝敬公婆,成为贤内助。
当然,还是有不少举子抱着在京都找一豪门贵女的想法的,毕竟,春闱后入仕的名额是有限的,上千人一同去争抢那几个有限的名额,想也知道不可能容易。
所以,与其一条路走到黑,倒不如适当变通一下,做多手准备。
这些千金小姐们叫出一个来家世都不俗,若是能得她们还有她们家里青眼,那何愁将来不能平步青云,成为人上人呢?
有这种想法的,多是一些学问不算拔尖,家里有些小钱的人,大部分的举子们还是很有志气的,都想着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拼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而不管他们怎么想的,树丛另一面的女眷们却是不知道他们的想法的,她们甚至没有发现这些举子们的存在!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她们,一来这些举子们出站的时候动作很轻,又隔着松柏和一小段山坡,她们没发现也正常。
这二来么,方才她们光顾着抢地方么,又哪里还有精神注意周围有没有人?等到她们想起来看周围的时候,那些举子们却已经走了。
综上所述,她们没发现自己方才是所作所为落入旁人眼中也实在不奇怪。
当然,因为没发现这些人,她们也就断断不会想到,就因为今日这个“小小插曲”,今年入京的举子们绝大多数竟然对京都里的贵女们避之不及,完全没有想要求娶结亲的意思,这可把各家的夫人们郁闷了个够呛。
当然,这还是后话,此处便暂不多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