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电教楼
类别:
其他
作者:
树的孤独字数:3595更新时间:22/08/09 08:40:23
子曰:兰翔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才培训机制虽然亟待解决,但是更要紧的是给网校找个新场地。
李源转让给马军的不止网吧,还包括市技校的租赁合同,这是在市里相关部门报备过的,按道理说,他应该在第二天就把网校搬出来,不过因为网校报名人数很多,这件事拖了半个月还没解决。
主要是没有合适的场地,最后还是郭华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他可以租借石油中学的电教楼。
郭华的提醒让李源茅塞顿开,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四部中学的电教楼合适吗?当然。
首先,这座楼从前年建成之后,除了一楼的化学实验室之外,其他几层一直处在空置状态。
李源印象中,自己高中放假还跟朋友一起偷偷翻进去过,里面预留了微机室,只不过没有电脑罢了。
这是大环境导致的。
在立项时,四部中学的教育水准还很高,学校经费也足,然而随着下岗潮的到来,很多油田职工下岗后带着子女返回老家,学校的生源大幅减少;生源减少意味着班级数量减少,而班级数量减少,又导致教职工人数削减。
在这个恶性循环中,四部中学的教育质量大幅滑坡,但凡成绩好一点的,都转去了其他学校,到李源参加高考那年当时他在任县读高中整个四部中学两百多名应届考生,只有三人考上本科,最终不得不在次年彻底取消了高中部。
目前的四部中学还没沦落到那么凄惨的地步,不过拨款减少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即使有心,也只能任由电教楼闲置下去。
说电教楼适合用来办网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位置。
虽然网校打着“市政府定点”的旗号在瀛洲引起广泛关注,但是真正报名的大部分来自油田。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会儿的石油人更乐意接受新鲜事物,更……舍得花钱。
因此,网校搬到他们的家门口,他们非但不会反对,反而会举双手赞成。
这不是李源的一厢情愿,从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学员和家长都支持网校搬迁。
所以,现在只剩一个问题,说服学校。
……
想说服别人,无外乎三种办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李源以校长李鸿飞作为突破口,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最终成功说服了对方。
说服过程顺利的出乎李源意料,固然有印象分的加成,关键还是互利互惠。
李源主要提出两点。
第一,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这和他上次说的(第三十二章)正好相反,他上一次说的是应试教育有益无害,认为语文教育的侧重点是应用,而不是创作。
“如果只谈学校教育,我依然坚持之前的看法,中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更好的成长空间,换句话说,升学。只有考上大学,考上好的大学,才能继续接受更好、更专业的教育。而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针对个体因材施教,只能采取更具普适性的做法。题海战术也好,死记硬背也罢,最终都是为了提高整体成绩……但是,从广义的教育来说,让学生提前掌握一门未来工作生活中的必须技能,从长远来看是有益无害的……”
李鸿飞频频点头,说道:“你说的大部分我都很认同,只有一点,你确定计算机是必备能力?”
“我确定。”李源肯定的说:“计算机的本质是工具,这个工具现在看来还有些高端,但它最终会走
向平民化……就像电话取代书信、开车取代骑马一样,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看来是必不可少的……”
“计算机会取代什么?”李鸿飞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
李源思考了一下,说道:“电视、电话、计算器、笔墨纸砚、报刊杂志……也许无法做到全面取代,但是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
“这样一来岂不是很多人都要失业?”
“也不用太悲观,毕竟每一个新工具的发明,在摧毁传统行业的同时,也会催生出很多新兴行业。”
“嗯。”李鸿飞接受了李源的观点。
李源接着提到第二点学校的发展。
“四部中学和瀛洲市其他学校比起来,最大的优势就是师资力量,大部分老师都是从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的,其中不乏重点院校,这也使得四部中学的升学率一直保持领先。但是,企业改制导致很多职工下岗,其中相当多的人会返回老家……”
李源简单说了一下学校将会经历的恶性循环,接着说道:“要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只能从外部着手,放宽‘借读’范围,加大对外招生,只有保证生源充足,才能留住优秀教师,教师团队不散,学校的教学质量才有保障……而这一切,都需要钱。”
李源说到这里,微微一笑:“看上去我在占学校便宜,其实我是给学校送钱呢。”
……
李源说送钱,并不是说说而已。
他和李鸿飞最终达成一致,李源在正常支付电教楼的租金之外,每年额外拿出网校利润的20%无偿赠予学校,至于学校怎么用这笔钱,李源不会干涉。
“当然,这不是以我个人名义捐赠的。”李源说,“我会让专人代表公司和学校谈这个事情,具体金额要看最终谈判结果。”
李鸿飞笑了。“你这是画饼充饥呢。”
李源也笑了。“总好过守着金山饿肚子。”
……
在和李鸿飞达成一致后,李源立即把冯婉从北京召了回来,要她去和学校谈判。
谈判当天,冯婉在临出门前,突然问了一句。
“源少有什么要提醒我的吗?”
“你放开谈,就当我不存在。”
“明白了,不会让你变成老师眼里的怪物的。”
冯婉笑了一声,迈着轻快的步伐出门了。
李源走到窗前,注视着冯婉驱车离开,心中充满感慨。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李源和冯婉经历了一场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
冯婉是个特别的女人,她的特别和能力无关,而是因为她和李源没有内在羁绊。
她不像乔若男,乔若男把李源当成亲生弟弟,所以无条件支持他的决定;她也不像马楠,马楠重义气,又和李源志同道合,所以一直不离不弃。
冯婉和他们都不一样。
她很骄傲,之所以甘心给李源打工,只是因为认同李源的眼光。
然而佩服李源的眼光,不代表她佩服李源的能力,在具体事务上,她几乎从不征求李源的意见,当然,她也有能力这么做。
从一开始,冯婉就没把自己当成李源的员工,在她看来,两人是合伙人关系。
合伙人的关系显然不够牢靠,李源有时候会想,要不是看在乔若男的面子上,冯婉早就甩开他单干了。
这当然不是李源希望看到的。
为此,李源做了两手准备。
一方面,努力和团队成员们建立感情。
不是每个人都像冯婉一样理性,李源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大部分人都会被感动,从而在关键时刻选择站在李源这一边。
另一方面,努力学习。最近一段时间,李源一直在努力学习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且和冯婉保持着非常密切的沟通交流,但凡遇到不懂的地方,立即虚心求教。
求人不如求己,只要他的能力够强,就不用担心冯婉突然撂挑子。
当然,以上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目前来看,冯婉的表现无可挑剔。
更令人欣慰的是她出门前的话,放在以前,她是肯定不会请示李源的,某种意义上这也代表了她对李源的认可。
……
被人认可是件很愉快的事。
李源哼着歌,开始整理行装。
从月初开始,吴次仁隔三差五就打电话过来,催促李源去上海签约。
是的,出版社已经联系好了,上海文艺出版社。
“校对工作我和几个编辑做过了,但是签约以后出版社还要再次校对和排版,你再不抓紧,决赛前恐怕拿不到样书……”
吴次仁虽然没有抱怨,但是李源能够体会到他的焦急心情,对此他深表歉意,只不过之前网校的事一直敲不定,他也只好一拖再拖。
现在事情终于有了眉目,李源不打算再拖下去。
什么?你说事情可能会有反复?不存在的。
石油中学和地方上的中学是不同的,李鸿飞不仅是校长,还兼任党委书记,所以说,李源说服了李鸿飞,事情就已经成了。
至于谈判,不过是为了避免别人非议,特意走个程序罢了。
……
“哎?你要出门啊。”
沈竹音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李源身后。
李源吓了一跳,转身道:“你是属猫的啊,走路一点声音都没有!”
“吓到你了?”
“废话,我心脏都差点跳出来。”李源捧着心口说道:“不信你摸摸?”
沈竹音想起前天晚上的事,脸红了一下,装作没听见李源的话,若无其事的瞟了一眼行李箱,问道:“你要出远门?”
“嗯,去上海。”
“去签约?”
“嗯。”
“你怎么不早说?”沈竹音嗔怪的说了一句,风风火火的跑了出去。
“什么意思?”李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言自语道:“这丫头抽什么风?”
“谁抽风了,你才抽风了!”
沈竹音说话间又跑了回来,手里还拖着一个行李箱,得意洋洋的说:“幸好我早有准备!”
李源傻眼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
“去上海啊!”沈竹音理直气壮的说,“早就知道你要去上海,所以就提前把行礼准备好咯。”
“你的意思是,你也要去?”
“是啊,不行吗?”
“别闹了,你不上学啦?”
“请假呗,反正我成绩好,参不参加期末考试都一样。”
“你爷爷知道吗?”
“你管他知不知道,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我是怕被打死。”
“放心吧,我跟若男姐说过了,她答应帮我打掩护的。”
“你真跟她说了?”
“真的。”
沈竹音说着掏出手机拨通乔若男的电话,然后把手机递给李源。
“你不相信自己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