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擦肩而过
类别:
其他
作者:
畅泽字数:4143更新时间:22/08/10 14:33:09
接下来的几天,厂里完全陷入了停工、停产状态,曾经热火朝天、相互比、赶、超的劳动场面,再也不见了,车间里除了两、三个席地闲聊的工人,生产区域内再无人影。
工厂劳资科门口、厂区公告栏前,却与门可罗雀的车间形成鲜明对比。早上,根本不用响铃儿召集,一上班就涌来百十号人,热闹的人群聚到一起,摩肩擦踵、呜呜嚷嚷,那场面倒真的像一个菜市场。大家围坐在公告栏、劳资科前的空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边聊天儿边相互打听小道消息,耐心的等待厂领导开会结果。
同样是等,不过有些中年人,仅仅几天没出消息就开始沉不住气了。这部分工人不能跟厂里的小年轻比,小年轻们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手里挣得几个油盐钱,就是全家的唯一进项,如果这股活水有个闪失,那么一家老小就有饿肚子的危险。所以,这些人改被动等待为主动进攻,直接跑进厂里劳资科,坐在劳资科办公室里不走,等待厂里的安排,早来晚走,风雨无阻,比上班还准时!
奚雨菲也没闲着,每天按时和杨招娣相跟着去厂里打听消息,一天、两天、半个月过去了,轴承厂还是不死不活,大门照开,只是里面的人越来越少,部分工人干脆不来了,待在家里等通知。
等待组织安排的工人跟流水般的日子成了敌人,日子越久,工人越少,后来就连厂部里的人也坐不住了,原来还能看见劳资科、宣传科等厂部里面有人上班,后来索性连这些地方也都关门大吉。偌大的厂区里,只剩下几个老工人还坚守岗位,每天按时上下班,死盯厂部、宣传栏等这些重点部位,拿出当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无畏精神,等待最终结果。
这种日子又过去了半个月。
5月初的一天,奚雨菲正在院子里洗衣服,“、、........”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农家小院的暂时清静,还没等奚雨菲问话,外面就传来了杨招娣的喊话声:“老奚、老奚......”
奚雨菲听出了杨招娣的声音,丢下衣服,慌忙应了一声:“来了,来了!”说话间,三步并做两步跑到门口,拉开门栓,还没等她打开大门,就听“咣”的一声,大门被杨招娣猛力撞开。
“哎呀!”门后的奚雨菲没留神,被一股突然出现的冲击力推了个趔趄,差点摔倒,她捂着怦怦直跳的胸口,“杨姐,啥事儿啊,这样着急麻慌地啊!”
她这里气儿还没喘匀,就听见杨招娣火急火燎的说:“啥事、啥事!老奚,你你倒是躲了个清闲,这都啥时候了,还在家闲着,快去厂里看看吧,厂子厂子快完蛋了!”她来的匆忙,说话速度又快,再加上手脚没停边说边比划,所以说到后面明显听出上不来气,最后越说越着急,拉起奚雨菲的手臂就往门外拽。
“啊?啊!”奚雨菲被杨招娣火烧屁股的动作表情搞糊涂了,她皱着眉头,竖起耳朵努力辨别对方话语中的意思,她不相信厂子说关门就关门,毕竟是国营工厂,还有那么多正式工没安排,不可能散伙儿!但杨招娣的举动又不像危言耸听,抓住对方喘口气的时机,赶紧问道:“厂里下通知了?”
“嗯?那个......”这句话把杨招娣问住了,她并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仅仅因为邻居一句闲话儿就跑来了,具体情况她真心不知道。
杨招娣嘴里卡了一下壳儿,接着说:“不知道!我听林场的小郭说的,他是我的邻家,他下夜班时,看见我们厂子门口围了很多人,特意停下来打听我们厂情况,听说我们厂要关门,一回到家就赶紧跟我说了。好了,别问了快走!”
奚雨菲听完杨招娣前言不搭后语的叙述,彻底懵。,厂子里到底怎么回事,到现在她也没有搞清楚,不过杨姐脸上慌张的表情无疑告诉她“厂子里大事不好!”想到这里,不再多问,急忙推上自行车,关上院门,急急火火的跟着杨招娣往轴承厂奔去。
一路上,两人只顾奋力蹬自行车赶路,彼此没说一句话。当她们气喘吁吁的快到轴承厂时,远远看见一大群人正合围在轴承厂大门口吵闹,吵闹声虽然听不清楚,但从一浪高过一浪的喊叫声中,隐约可以嗅出现场浓浓的火药味。
见此情景,两人更不敢耽搁,双脚不觉加力紧蹬脚踏板,心里恨不得一下子冲进人群,马上一探究竟。
两人越接近人群,喧闹声越大,在距离人群五、六十米的地方,她们齐齐跳下自行车,随手把车子丢在了路边。
顾不上锁车,二人脚下拌蒜,倒腾着往前紧跑几步,厂区前的境况已是一览无余。门口儿,权文花站在一辆三轮车上,挥舞着手臂,扯着嗓子带头喊口号:“”她喊一句,周围的人立刻呼应,紧跟着举起拳头喊一句:“打倒张田,打倒杜秃子!我们要工资,我们要吃饭......!”阵阵的高呼声,整齐划一,响彻云天。
两人跑到近前,却被警察拦住,根本无法进入核心地带。
原来,在叫喊的人群外围站着一圈警察,他们身穿制服,表情严肃,背对着里面的人群,手拉手围成一个半圆,组成的人墙刚好把闹事的人群挡在圈子里,外面的人冲不进去,里面的人也跑出不来。
正当二人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听见:“奚姐、杨姐!”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两人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定睛细看,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冲破警察的包围圈正站在不远处冲着二人招手。
杨招娣眼神儿好,马上认出了打招呼的年轻人,脱口而出:“小王!”
这个年轻人正是王立华,是前年分配到他们厂工作的中专生,在厂部劳资科负责内勤,小伙子机灵、嘴甜,厂子上了年纪的老师傅,都被他大哥、大姐的喊了一个遍,所以大家都称他小王。
杨姐跑得快,最先冲到小王跟前,大口喘着气问道:“小王,这是闹的哪一出!”
王立华看看人群,伸手拉了一下杨招娣的胳膊说:“杨姐,这里不方便说话儿,走!”说完,自己迈步往人少的地方走去。
杨招娣听得一头雾水,心说:“这个小伙子搞什么鬼,神神秘秘的!”她向身后的奚雨菲递了个眼色,两人一前一后跟着小王离开了闹事的人群。
三人前后脚儿来到一个相对人少的地方,停下了脚步。
王立华转过身来,紧锁眉头,压低声音对两人说:“你们跟着凑什么热闹,又没你们什么事儿!”
“怎么没我们事儿?”杨姐面带疑惑的接着说:“大家伙之所以这样闹,不是因为厂里待业的事情吗?”
王立华接过话音儿说:“没错,他们闹就是因为待业的事情,不过关你什么事儿?你今年多大了?”
听见王立华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问自己这些扯淡的话,杨招娣开始有些气恼,不耐烦的说:“你是劳资科的,每年签合同都是你盖章,你不知道我四十二了吗?”
王立华听出杨招娣情绪有些激动,忙堆着笑说:“我就是因为知道你年龄,才把你们拉出来。厂里要求女四十三岁,男四十五岁待业,你们年龄都不够就别淌这个浑水了!记住,赶紧走,别等到板子打到身上再叫疼!”说完,急匆匆的重新返回了闹事人群。
“小王、小王!”奚雨菲急忙喊住小王问道:“待业就是不用上班,不是好事吗?他们闹啥!”她边问,边用手指了指闹事的人群。
“好什么好!一个月43块的生活费,还是暂时的,还是好事?亏你想得出来,轮到你头上你就知道好不好了!”王立华一副嫌弃像。
“哪,我们.......”奚雨菲本想继续问,可王立华没给她机会,说完话急急忙忙跑了回去。
现场只剩下奚雨菲和杨姐,两个人愣在原地面面相觑,嘴里嘟囔着“四十三块,四十三块,这也太少了吧!这怎么生活,怎么......唉!”
说是这么说,毕竟两人都不在厂内待业的名单里,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小王大小也算我们厂子里的领导,他都说了我们没事儿,我们肯定没事儿,既然这样我们还是离远点儿,省得以后有麻烦!”杨招娣首先开口,打乱了现场的平静。
奚雨菲想想,感觉杨姐说的话也对,喃喃地说:“既然没有咱的事,那就回家吧,省着碍眼!”
“是非之地,尽量离远点儿!”杨招娣说完,两人并肩往停放自行车的地方走去。
奚雨菲边走边跟杨招娣闲聊:“文花今年多大了?”。
“好像四十六岁了吧,每年我们一批签合同,我印象中她每次都在我们前面签”说到这儿,杨招娣扭脸看了一眼奚雨菲,又说:“我们厂子里签合同都是按照年龄顺序签的,年龄大的在前面,小的在后面,你忘了吗?”
“嗯,没忘。”奚雨菲应和道。
“有一次,我签合同的时候,刚好看见权文花的劳动合同,就放在办公桌上。我顺便扫了一眼,上面写的年龄是四十三岁,这都几年了,现在她至少有四十六、七岁了。”杨招娣的语气中透着怜悯。
经过杨招娣提醒,奚雨菲也想到了这个细节。早些时候,她们非常羡慕像权文花,因为这些人年长、工龄也长,个个都是工厂里的老前辈,也正是因为年长、工龄长,像早退休早享清福的这些好事情,都成了这批老工人的专利!
然而,谁也没有前后眼!
没想到,原来无比羡慕的一群人,目下却成了第一批场内待业的倒霉蛋儿。这些事情不能想,越想两人心里越变得沉甸甸的,一种说不出的烦闷,像石头一样压在心头,感到阵阵窒息。
回家路上,两人各自想着心事,谁也不想说话,临分手时,奚雨菲用低沉的声音问道:“我们怎么办,明天上班吗?”
杨招娣一只脚着地,斜楞着上半身坐在自行车上,想了想回答道:“还是去吧,没有通知我们不上班,我们就正常上班,节骨眼儿上,千万别出什么岔子,万一让人抓住小辫子,再借着这个机会把我们也弄成待业,那就划不着了。再者说了,估计今天闹闹就算了,还能一直闹下去?如果还闹,我们再回来,权当锻炼身体了。”
“好的杨姐,我听你的。”奚雨菲听完,应了一声。
“早上我喊你,我们一块去。”说罢,杨招娣蹬上自行车消失在奚雨菲的视线里。
杨招娣走后,奚雨菲迟迟不想离开。不知为何,望着杨姐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想起几年前刚到轴承厂上班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时,自己刚到轴承厂上班,技术和体力都跟不上。有一次,翻砂车间的砂车损坏,滚筒里用于专门分离铸铁和模具沙的挡板掉了一块儿,坏掉的挡板包裹在足有一吨重的浇注件儿里,随着直径7、8米的滚筒转动,车间里顿时“咣里咣当”一阵狂响。当时正好是自己的班,因为没有见过这种情况,吓出了一身冷汗,慌忙跑到隔壁车间求救。
老师傅们有经验,搬来焊机,打开滚筒,取出损坏的挡板,又随便找一块钢板准备重新焊接,可是摆弄来、摆弄去,终因钢板太大无法无缝焊接。无奈,只得差遣奚雨菲拿着钢板到切割车间按需裁小。
奚雨菲到达切割车间时,正好赶上车间里加班,工人们都在紧紧张张干着手里的活路,根本无暇顾及她的请求。在车间里等了一会儿,想到老师傅等料焊接,她再也等不下去,决定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