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之一:泡泡小花
类别:
其他
作者:
幸无惧字数:2283更新时间:22/08/10 18:35:41
(保罗的英文为paul,音为泡,被我叫作泡泡)
一天,泡泡劳动大驾做了一顿晚饭,主菜是橄榄油煎三文鱼。端上来一盘黑乎乎的鱼,我尝了一口,外焦里生。他观察我的反应,问:“可以吗?”我促狭地说:“明天早上我还活着就可以。”他解释道:“火大了一点,我的目的是外面煎得有一点点黄,里面很嫩。”中文不是他的母语,此番话说得字正腔圆,倒让人刮目相看。我好奇地问:“你跟谁学的‘目的’这个词?从来没听你说过。”他得意地笑:“我早就知道,我不说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目的。”
他确实没有什么世俗功利的目的,很少为了利害得失而费心钻营。除了尽职尽责地工作,老老实实把钱赚回家,其余的事情概不操心,一派的乐天放达,自由随性。联想到他最喜欢吃的空心菜,我调侃地问你喜欢空心菜是不是因为你像空心菜?他大言不惭道:“是的,我没有心。”
他倒不是没有心,只是他的心思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心态像小孩子一样容易快乐,所以他看世界的眼光与一般成年人不一样,他那洋腔洋调、词不达意的夹生国语,说出的话更有一番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效果。
就比如在这饭桌上吧,他一个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的大男人,硬是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把米饭叫作“饭饭”,面条叫做“面面”。他对“肉肉”和“青菜菜”充满了热爱,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一空,再“咕嘟”喝一碗“汤汤”,陶醉地拍着肚子说:“肚子很满意。”做饭的人再累再麻烦,看到食客如此捧场,也满心欢喜,无怨无悔了。
“熊阿姨”是我们饭桌上的常客。老干妈牌豆豉辣酱上有老干妈陶华碧的头像,看起来颇为严肃,于是老干妈豆豉辣酱在他嘴里变成了“熊(凶)阿姨的辣辣”。另一位常客是“光头叔叔”。吃饭时看中文台的烹饪节目《食全食美》,主持人火旺一亮相,他就叫“光头叔叔来了!”我心暗笑,他还真是天真无邪,他自己才是光头叔叔,火旺最多算他的光头弟弟。
想当初刚认识他时,还以为他不爱说话而对他兴趣缺缺。第一次见面,他面无表情,不苟言笑,橄榄球运动员一样壮阔的身板着实把我吓住,心里便有点怕怕的。又听说他是律师,想起电影电视上律师咄咄逼人地盘问原告、被告、证人的情形,更觉得他很凶。真正了解他之后,方知“大动物是和善的”这句话言之有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一根凶的骨头也没有。”“凶”字发音不准说成了“熊”,意思也差不多,一根熊的骨头也没有,自然凶不起来。
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他保持着童稚之心,常在司空见惯中有新鲜的发现和特别的感受。夏天我穿了一件缀有分币大小银色亮片的新衣,他闭了一只眼睛仔细端详,我满心期待他夸奖我的衣服,他却揪起一块小亮片左照右照:“啊,有小镜子。”顾影自怜,美得冒泡泡,我恨不能立刻把亮片剪下来给他当镜子用。前不久我从海滩捡回几个海螺,洗干净摊在桌上晾干。他看见了,捧起一只:“小房子,真可爱。”装模作样对着里面呼喊:“哈罗?哈罗?”然后遗憾地说,“没有人在家。”原来这人虽不太懂得世俗的规则,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顽石璞玉,另有一份灵性。他一说话,空气都欢悦流动起来,单调平淡的生活被他“花言巧语”一番,变得五彩缤纷、滋味丰富了。
有一阵中文台播放抗战片《狼毒花》,出身土匪的狼毒花教训两个濒于走上汉奸道路的同伙:脸就是脸,屁股就是屁股,这脸就是比屁股值钱……泡泡对这番话如获至宝,反复吟诵,见谁都私下比较一番,说:“他很好,但是还不如我,我知道‘脸就是脸,屁股就是屁股,脸比屁股值钱’……”
他对这种戏谑的词句过耳不忘,如数家珍,经常拿出来活学活用。他在家放慢节奏的爵士乐,问我喜不喜欢,我故意说:“颓废。”他不知颓废是什么意思,赶忙去查字典,完了说:“是的,有一点,但是我还喜欢。”学会了“颓废”一词,这也颓废、那也颓废地乱用。自个在家小跑锻炼,说:“我颓废地跑步”。我出门,他叮嘱我:“外面冷,你要戴颓废的帽子”。我做卤肉,让他尝尝味道,他吧唧着嘴:“太颓废,加点盐。”从一大早“颓废”到半夜,我终于不胜其烦:“好啦!赶快去洗你颓废的澡,睡你颓废的觉吧!”
我们结婚前,他单身多年,单身汉的毛病一样不少,稀里马哈,丢三落四,油瓶倒了不扶,天塌下来不管。每每提起他在家的表现,我总觉得“罄竹难书”。然而因为他这喜庆开朗的性格,大肚弥勒佛一般的笑口常开,无论多少让我头疼的恶劣生活习惯,也就一俊遮百丑,一笑而过了。
偶尔做家务忙不过来,请他帮忙吸地或者洗碗,他干完后灰尘绒毛还在地上,油腻和饭磕巴还在碗上。我批评他,他申辩:“你不知道我是delicate(娇气的)小花?”我说:“你的眼睛像铜铃,你的鼻子像蒜头,你的身材像芝加哥公牛,你哪里像小花了?”想不到他竟然巧舌如簧对答如流:“我的眼睛像小鸟的翅膀,我的鼻子像狮子的鼻子,我的耳朵像皇帝的耳朵,我的脚像老虎脚,我的心像小花。”
我忍俊不禁,见过猴子照镜子,没见过大河马自诩为小花。
我们住在布鲁克林,周末地铁运行时有不正常,要么等很久,要么改道。泡泡把这种状况冠名为“压迫布鲁克林运动”。一次,有急事去曼哈顿偏偏没有车,顶着烈日走半个小时改乘另一条线。我穿着高跟鞋走得扭扭歪歪,汗流满面。正想抱怨,他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应该给市长写信,告诉他今天曼哈顿又欺负布鲁克林了, ‘压迫布鲁克林运动’真厉害。”我噗哧一乐,一腔怨气烟消云散了。由此发现,他的性格与我的性格相反,他看见的是刺上漂亮的玫瑰花,而我看见的是玫瑰花下面的尖刺。我悲观失望或者怒火中烧时,他却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把生活变成一本装帧精美的笑话大全,翻到哪页都会乐不可支,美不胜收。
于是,我常常想,像小孩子的泡泡与我,究竟谁更懂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