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天 应该把他带回家,越早越好
类别:
其他
作者:
幸无惧字数:2842更新时间:22/08/10 18:36:00
十月五日星期日,第一百三十天
护士艾维塔。
到医院晚了,错过了喂奶时间。我对昨天吐了那么多还心有余悸,艾维塔却认为大可不必担心。
优优脸有点皴,两颊散布着这一片那一片乱七八糟的红,是胶布长期贴在脸上固定胃管留下的烧灼痕迹。
我将一块布单搭在“音乐树”,在摇篮落下一片阴影,让他能睡得沉些。拉斯脱吉医生说得对,尼克由人来人往,不像家里那么安静,灯光永远是明晃晃的,我们应该早点把他带回家。
有时候,他无聊地咂吧着嘴,有时候,他茫然看着天花板,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一定觉得孤单寂寞,虽然说不出来,他的小心灵一定觉得无所归依。再亲切慈爱的护士,三天后就会不见了,换成一个新面孔;今天这个房间这个床位,明天说不定换了房间换了床位,对一个出生不久的贝比,这是一个多么混乱复杂、难以预测和理解的世界。
“你为什么哭呢?你换过尿布了,你被喂过奶了,你洗过澡了……”一次,透过玻璃门,我听见a房间的中年护士在跟哇哇哭的a1贝比说话,一连串完成式的被动句排比出来,透露出了护士的疲倦(you have been changed, you have been fed, you have been washed)。护士想了想又加上一句:“你被爱着呢(you are being loved),你为什么哭啊?”
护士照顾贝比,已经尽了职责,而爱是父母的职责。贝比是幼小脆弱、容易被惊扰的,如果我们不是每天来,他对周遭人和环境没有长久稳固的关系,如何建立对这个新世界的依赖和信任?一个缺乏安全感的贝比,大脑神经能健康生长、人格能健全发育吗?将来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接受、处理外界的信息?
我应该把他带回家,越早越好。
※※※※※※※※※※※※※※
手术医生和“鹅蛋脸”来复查。一打开尿布,优优喷泉开花,恣意地尿了。我不好意思地赶忙用纸巾擦拭,冷不丁看见手术区域,伤口竟然消失了,没有缝线,连创可贴也没有——是我不在的时候取掉了,还是本来就没贴?
医生心满意足地走了,心里一定夸自己“干得不错”。
(注:出院两周后复诊,又见“鹅蛋脸”,才知道她是消化科医生、手术医生的助手。她解开优优的尿布复查手术部位,有先见之明地念叨着:“不要嘘嘘到我脸上噢!”)
※※※※※※※※※※※※※※
回家的路上,不断绕过哈希德社区在人行道上陆陆续续搭起的小房子,有些人家把小房子搭在阳台上或院子里,那是住棚节男人们要睡在里面过夜的。建材有竹竿、金属、塑料布,但以木板居多。在路灯下,我看见一个男人正在安装房子,木板上有活页,只需搭积木一样搭好,拧上螺丝即可。
从十三大道穿过,这一条商业街上尽是店铺,平时晚上除了超市都关门了,今晚却有一番热闹景象。住棚节按犹太历法确定,每年在公历都是不一样的日期。今年的住棚节是从十月九日到十五日,庆祝活动一般会从住棚节前夜开始。今天是住棚节前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人们采购节日用品的日子。
住棚节是犹太人最主要的节日之一,与赎罪日(斋戒日,请求上帝原谅过错)、新年(辞旧迎新,祈福)、逾越节(纪念祖先从埃及回归,家庭团圆)、五旬节(丰收节,庆祝收割大麦)并列为五大节日。翻开犹太历法,一年的节日数不胜数,好像哈希德人的生活除了念经、养孩子就是过节,倒让我有些羡慕。
我以为很重要的光明节倒属于次要节日。我们楼里仅有少数几位戴黑礼帽的正统犹太人,但有很多非正统犹太人。每年圣诞节前某一天,管理员查理会在楼下大厅竖起电烛台,每天点亮一根蜡烛,直到九根蜡烛全部点亮。一看见电烛台就知道光明节到了。但光明节不是法定假日,可见不够重要。
我进了一家灯火通明的超市,悬挂在墙上的电视机里一群正统犹太长者正在讨论哪些节日是所谓的“三大重要节日”,我一边挑选鳄梨一边看。连拉比们对此都莫衷一是各执一词,有些甚至把某些安息日也列为重要节日。一位研究犹太史的学者出来打镲,戏谑地说:“我是根据吃的好坏给节日排名的——”他对着自制的条幅讲解:
1,以色列独立日(烧烤日)
2,十一月十五情人节(“爱水果”日 )
3,五月初五树节(水果节)
4,五旬节(奶制品时间)
5,光明节(甜甜圈日)
6,六月十五净身日(糕点节)
7,住棚节(户外盛宴)
8,逾越节第一天(“忆苦思甜”饭日)
9,新年第一天(齁甜的甜点节)
10,赎罪日,即斋戒日(“啥也不准吃”日)
看来犹太人像中国人一样讲究初一、初五、十五,也一样爱把节日与食物联系在一起。
超市外面的人行道上临时性出现了很多摊位,在卖住棚节“四宝”,应该是:桃金娘枝、枣椰叶、柳条、香橼(一种柚子,像超大号黄柠檬),除了柳条我都不熟悉。这“四宝”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象征意义与圣经中的神谕,还特指人类身体某一部分:香橼代表指心脏(智慧),枣椰叶代表脊柱(美德),杏仁状的桃金娘叶代表眼睛(启迪),柳叶代表嘴唇(祈祷)。此外,如同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放在一起代表“早生贵子”,这“四宝”每一个有字母重合了上帝名字中的一个字母。
以往每到住棚节,总有一天大清早看见街上比比皆是哈希德男人,像从地里冒出来的一样:穿黑色长礼服、戴黑礼帽,衣冠楚楚,行色匆匆,手里拿着一束树枝,匆匆赶去犹太教堂——平时可以迟到,这一天去教堂必须准时。印象最深的是半大男孩穿着黑色长礼服,戴着礼帽,手里拿着装在塑料长盒里的“四宝”,一副煞有其事的样子。我好奇的是他们携带“四宝”到教堂后干什么,有人告诉我,他们聚集在一起,一边念经,一边按一定顺序和动作摇动“四宝”,表达欢庆、感恩、赞美和祈求。他们非常讲究仪式感。有时候,现象代表了本质,仪式会加强内容。
终于知道,他们的“四宝”原来是在十三大道上买的。
这一片犹太社区很有电影上二战前的东欧风格——大部分哈希德人是从波兰来的。女装店只卖哈希德女人、女孩特定的服装,她们最钟爱的是仿丝绒黑裙,多在节日穿。男装店有男性长大衣和礼帽卖。我曾以为犹太人一家十个、八个孩子很费衣服,后来一想,孩子们的衣服可以代代相传,特别是男孩的黑礼服礼帽。
这里还有相当老式的鞋铺,国内都见不到这样的鞋铺了。有一次我曾看见一位哈希德女人拿着旧皮鞋进鞋铺要修补,鞋匠要价25元,而逢年过节各大超市打折时40元差不多可以买一双好牌子的新皮鞋。
错过了一个街口,该转弯没转,走到一条从没去过的街,一家大型仓促超市灯火通明,生意兴旺,顾客多是哈希德,收银员多是西裔。哈希德人一车一车买加工食品,玉米片、小甜圈、麦片、果酱、盒装速食……儿女成群,不备着零食,怎么填满那些嗷嗷待哺的小嘴。
结帐后,堆积如山的食品放进一个个大纸箱,一箱箱搬上车。这家店真是气派,用纸箱代替塑料袋——除非像我这样只买一点点的。我买了几盒犹太腌鱼和甜点,保罗晚上饿了可以吃。
走错路问路时,第一个哈希德对我的问话充耳不闻,不理不睬;第二次问一对中年夫妇,得到亲切详尽的指点。与我在法拉盛中国城的遭遇一样,要么冷如仇人,要么亲如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