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类别:
其他
作者:
林间照字数:1039更新时间:22/08/11 12:26:03
大历自开国以来已有三朝。
前朝末帝残忍无道,宠幸佞臣,屠杀忠良,逼奸臣妻,致使满朝文武群臣心散,各地藩王乘机纷纷起兵作乱,以谋大位,遂天下大乱。国不复国,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太祖其人虽出身草莽,但少负天命,时运过人,加之文韬武略,慧眼识能,他在顺应局势举事后,得到一大批英勇忠心的将士,伴驾随侍多年,为其出生入死,太祖最终坐拥天下,定国号大历。
太祖晚年,原定的继承人,即元后宋氏所出的皇长子,在一次夜袭中受了重伤,返京途中不治身亡,太祖大恨,在追封皇长子为昭宪太子后,亲自出征平叛战乱。但在稳固江山后,他开始为继承人发愁,太祖成年的子嗣不丰,在失去最理想的继承人后,他仅剩庶出的皇次子、皇三子及宋后所出的皇四子三位成年皇子,于是他一度考虑选择扬妃所出的皇次子继承皇位。然而世事变迁,太祖最后扭转心意,册封宋后所出的嫡幼子为太子,是为大历朝第二任皇帝仁德帝。同时,为稳固朝纲,太祖下诏分封已成年的庶出皇子们,将皇次子封为安王,皇三子封为鲁王,并下令命他们二人不日就藩。
两王就藩后不到一年,太祖驾崩,太子继位,尊号仁德。仁德帝性情文弱,执政温和,朝堂内外的不安势力蠢蠢欲动。为保朝堂安稳,已是宋太后的太祖元后,下令临朝听政,直至皇帝大婚。此后,在宋太后的铁血手腕下,原本有希望继位的安王与其生母扬妃,纷纷被扣上谋反的帽子,最终扬妃自尽,扬氏一族尽贬。而心知有异的仁德帝只能勉强保住了安王性命,却不得不下诏将其之名从皇谱中剔除。
安王与扬氏一族的结局,尽显了宋太后的粗暴手段。同时,也深深震吓到了另一位藩王鲁王,他深感焦虑,在有心人的挑拨下,鲁王打出了“废妖后”的旗号起兵谋反。宋太后怒不可遏,但她的声望因安王一事一降再降,随后她被宋家人强劝着退回后宫,静心念佛以慰太祖。鲁王于是变得出师无由,战斗力大大下降,然而,开弓已没有回头箭。鲁王妃王氏心知丈夫无法取胜,于是自尽谢罪,临死前,王氏向仁德帝秘密发去了一份信函,上面书写了朝中以及各地曾向鲁王投诚的官员名单,仁德帝得此名单速速剿灭了鲁王乱,平定了朝中不安因素。最终,鲁王兵败被杀,而仁德帝感念鲁王妃,在群臣议罪时,保全了鲁王嫡子,只是将其降为燕国公。
鲁王妃王氏以死换得了儿子的性命和家族的保全,但王氏一族不再居于高位,嫡枝一脉更是纷纷主动辞官,退居祖宅。王氏一族从此蛰伏,开始了韬光养晦的时代。直至仁德帝长子泰正帝即位,王家新一代子孙才重新开始参加科举应试,至此,曾有贤名的临州王氏才逐渐又回到世人的目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