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几回春秋字数:2196更新时间:22/08/10 23:13:47
“这……为兄赐给皇弟黄金万两,为何不用?”
刘宏不解的问道。
“臣弟结识一人,为现任太医令华佗,他以悬壶济世为己任,有慈悲心肠,但一人难治万民病,吾将陛下赏赐为华佗开医宫,教弟子,救万民。”刘凡对刘宏解释道。
“董宣死后,世人才知其清廉。若非朕所见,谁能想到?万石俸禄,却过平民百姓一样的生活。”刘宏感慨道。不知不觉,已流下眼泪。
想起今日的庆功典礼上,刘凡举爵流酒,摔杯而去。刘宏万分愧怍。
百姓民不聊生,自己却因为升职庆祝大摆宴席。一次消耗宴席的钱财,不知道能活多少人?
刘宏心中决定,以后一定杜绝这种奢华的酒宴。
“请陛下用食。士兵行军,一般都食粟米。”刘凡对刘宏请道。
刘宏捧起碗,用筷子挑了两口。虽然以前也吃过粟米,但从没有今日这种新鲜感。同时,刘宏感觉这粟米后味很苦。
“皇弟将要颁布的法令说出,为兄倾耳细听。”刘宏重复刚才的话,边吃边说道。
“屯田制度,一条鞭法,科举,军衔制度。”
刘凡说话时,夜幕降临,虞谧掌烛进来。
一阵晚风吹进堂屋,烛光摇曳。
刘凡娓娓而谈,滔滔不绝。刘宏全神贯注,忘乎所以。
虞谧不时将变长分岔的烛芯剪掉,使烛光维持名亮。
每一条法令刘凡都讲述的异常仔细,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变法的好处、可能造成的后果。
刘凡直言不讳的要削弱世家力量和打压贪官污吏。
毕竟一个世家很难保证世世忠心为国。若世家门阀掌握一国经济命脉,一国人才命脉。
那世家在国家之中就如厝火积薪。突然而燃,一发不可收拾。科举就是为了打压世家对人才的垄断。
世家门阀不可能消失,但科举而第的寒门官员可以与世家生成对抗。
家是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要牢牢结合,才能使国甲于天下。
“齐家、治国之事,兴衰、得失用心体会,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古之明君。”
当刘凡将心中的内容说完之后,蜡烛已经燃烧至末。刘宏从如痴如醉中醒来。
“皇弟所言,井井有条,可其中牵扯到太多。这样一来,皇弟却要与许多人为敌啊!”刘宏感慨道。
大汉山河日下,想要恢复到东汉初期那种程度,必须改制革新。
刘宏明白其中的利益牵扯,如果被刘凡抓住机会,会扫除挡在大汉前面的一切障碍。包括他宠信的十常侍。
这一刻,刘宏感觉到自己都畏惧刘凡三分,但对他这种忠臣义士又异常喜爱。
除了刘凡,他想不到谁有这种扶大厦将倾的能力。
“虽千万人,吾往矣。”刘凡起身,对刘宏深深一礼:“请陛下支持变法。臣弟拼力一搏。”
“朕支持你变法。朕把大汉的将来,交给你了。”刘宏起身将刘凡扶正,郑重的回道。
促膝长谈后,他认定了刘凡。就像十几天前,拜他为相一样。
因为聚精会神的听刘凡讲解法令,呈上来的饭菜早已经变得冰凉。
刘凡以为刘宏要离开回宫的时候,刘宏又坐下,拿起碗筷一点一点的吃着饭菜。
“皇弟,你也赶紧吃,饭菜还没凉。”刘宏边吃边道。
刘凡拿起碗筷,吃了几口,只感觉心中凉凉。这是不好的预感吗?
再看刘宏,依旧是津津有味的吃着饭菜。明明是凉的,刘宏吃起来觉得它是温的。说明他心中充满了希望。
对大汉来说,这是一个马上要面临绝望的年代。对穿越过来的刘凡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身为一名汉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汉。
历史,是每一个汉人心中的遗憾。
“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他很聪明。”
望着刘宏离去的仪仗,刘凡在心中自语道。
……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
以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刘凡为首,司徒崔烈,光禄勋刘宽,尚书令卢植,右车骑将军朱,谏议大夫刘陶,太中大夫刘表,光禄大夫淳于嘉,虎贲中郎将崔均,大司农周忠等大臣联名上谏变法。
并颁布“科举”,“屯田制度”,“一条鞭法”,“军衔制度”四条重要法令。
群臣上朝之前对天子乳母程夫人被刘凡处决的事件议论纷纷,变法一出,直接将此事余波掩盖。
群臣震动,百官失色。
刘凡将每条法令的内容道说的明确,朝堂上大部分人的利益直接、间接的受到损害。
“祖宗之法不能变啊!骠骑大将军欲毁江山社稷矣!”
无数大臣哭声喊冤。
许多王公大臣都知道“屯田制”和“一条鞭法”是为了削弱豪强和整治贪官污吏。所以大臣们紧紧抓着科举不放,认为科举完全不能和察举比。
汉文帝时期,两次诏举,明确的确立了举荐制度,打破了先秦之前的世袭制度。
察举制从汉武帝元光元年确立。
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与特科两大类。常科就是岁科,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这些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最重要,特科中又以“贤良方正”最重要。所有科目都是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孝廉”,即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顺父母,廉是指勤政廉洁。这是汉代对官吏的普遍要求。
汉代大部分“孝廉”都是通儒学的高官子弟和富家子弟。
举“孝廉”之后,前程远大,升迁较快。“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
在众多察举制科目中,只茂才能与孝廉并列。茂才又叫秀才,在东汉因为避讳刘秀的名字,改为茂才。
与孝廉不同的是茂才为州举,孝廉为郡举。所以茂才资历高一些。
“改制革新为历代常有,察举就是武帝变祖宗的法,朕看科举不错,完全可以实行变法。给天下寒门士子,一个机会。”
刘宏也能看出来,是他们的私心在作祟。
若家族弟子有才,完全可以参加科举,何故在此大哭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