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敲山震虎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几回春秋字数:2194更新时间:22/08/10 23:15:26
刘凡怒发冲冠,切齿痛恨。

南匈奴盾出黄河之后,应在贺兰山北部和乌兰布和沙漠一带,或者再向西迁徙一点,到了祁连山北部。

本来南匈奴不再能对刘凡造成威胁。就算南匈奴渡过黄河之后,去大漠,也不关刘凡什么事了。

但现在,刘凡远征西部鲜卑,战线拉长数千里。

这条战线,拦住南匈奴北上漠北的路。

甚至南匈奴游骑北探,就能发现汉军的踪迹。

荀攸在得到刘凡出征西部鲜卑的消息后。心中一合计,便想到南匈奴这一点。

南匈奴的骑兵有近三万,南匈奴别部羌羯也有三万骑兵。

这是不小的数目,若南匈奴发起狠来,绝对能给汉军造成致命一击。

“世事变化,不得不防。南匈奴若北上,运输辎重的百姓危矣。”

兵者,国家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只有谋定而后动,才能实现未战而庙算胜。

为保通道,不至于粮尽援绝,必须有一大部分兵马去遏制南匈奴。

南匈奴联合羯族、羌族有五万多骑兵,战胜这五万多骑兵,稳妥起见,须同样出动五万骑。

但刘凡肯定是调不出五万骑兵的,三万骑都难以调出。

因为他主要的目的是西部鲜卑。不仅仅是因为救出关羽。

也是为了趁西部鲜卑元气大伤的时候,解决后患。

日律推演自称单于,行僭越之事,是为刘凡大敌。只有铁和血,才能让鲜卑明白,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禀大将军,南匈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骑数万。但其为亡命之师,不足为虑。只需敲山震虎。”

麾下一校尉向刘凡献计道。

刘凡直目望去,此人名林锐,是鸡鹿塞关羽麾下一名骑兵校尉。

刘凡认识他,想听他将话说完,于是问道:“卿请明细。”

“卑职以为可传令使徐晃、黄忠、许褚三位将军暂停行军,将大军驻扎在南匈奴可能北上的要道上。旌旗遮天蔽日,连营数十里。只需三天,不论南匈奴是否北上,都能发现吾军。南匈奴就是因吾军而逃,怎又会遇见吾军主力而战?以强大的力量威慑敌人,使敌人畏惧,短时间内不敢北顾。”

林锐细细的向刘凡道出的心中计策。

“此虽然需要耽误许多时间,但不失为一个好计策。可行。”

刘凡点头称赞道。

三个臭将,顶个诸葛亮。

众说纷谈,则良而用。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的智慧。

一个疏忽,你想不到,他想不到,另一个人一定能想到。

刘凡虽不知道栾提羌渠已经死了,但在刘凡的心中,不论栾提羌渠,还是于夫罗,都是色厉内茬、欺软怕硬之辈。

明刀明枪的显示出实力,敲山震虎。匈奴也不是铁板一块,匈奴部死伤惨重,别部不曾有死伤。

这种情况下,匈奴单于更不敢死拼,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反客为主。

“传吾命令,寻找徐晃大军主力,找到后,令徐晃、黄忠大军退回浚稽山以东,在大漠边缘必经之路上驻扎起来。另派斥候巡视贺兰山一带。南匈奴应该已经渡过黄河了,以己方斥候吸引敌方斥候。大军时常布置,制造动荡。匈奴若应战,可配合陌刀军歼灭匈奴。若匈奴不应,三日后,留下一万骑兵保护大漠粮道。其余皆来于此。”

刘凡向传令兵下达命令。

下完命令之后,刘凡继续盯着地图。

南匈奴!也是一个隐患。

他不是没有想过先率领兵马击破南匈奴,但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更何况数万骑兵,数十万南匈奴百姓。

南匈奴若是在高山沙漠上找个险地守着,则又是一场持久战。

“击破西部鲜卑之后,是否再次兴师全力击南匈奴。彻底解决这个隐患。”刘凡喃喃自语道。

最终摇了摇头:“唉!已经十一月份了,时间不多了!这一战后,大军需要恢复,不然无法在南下的时候占据主动权。”

这一战后,他要请草原各部前去首领前往雁门一坐,包括匈奴。

他要看一下,他们是何态度?敢不敢有脾气?敢不敢来?

现在已经完成大败匈奴,将匈奴逐出黄河,大败东部鲜卑,大败西部鲜卑。就差这最后一步,击破西部鲜卑。

……

三日之后,浚稽山东南部。

两日前,徐晃、黄忠等人收到刘凡下达的命令。今日,到达了事先让斥候探查好的目的地。

这里南面是祁连山脉的余脉,东南是贺兰山。

西面沙漠,东面也扼大漠缺口。若南匈奴大部迁徙,必须要从这里经过。

“吾军兵强马壮,士气强盛,大将军何不让吾等灭掉南匈奴?”

许褚扛着陌刀,向徐晃问道。

“长时间布阵鏖战,必能将南匈奴击破。可是需要时间啊!”徐晃向许褚说道。

徐晃知道,主公急着进攻西部。解救关羽。南匈奴目前不入主公眼。

“吾陌刀军所向,人马俱碎。配合大军,匈奴骑兵能当几合?”

许褚丝毫不将胡人放在眼中。那一战,已经使他有滔天的自信。

“仲康神勇,陌刀军将士骁战。可陌刀军为步兵,擅长平野之战。这贺兰山和祁连山皆为山地,若鲜卑据守山川,则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徐晃面色沉稳,心平气和的向许褚解释道。

“吾明白了。”许褚点头。

主公怒而兴师,就是为了接应关羽。不可能因小失大。

“驻扎防御营寨。派遣斥候,向南打探。一有动向,立刻来报。”

另一边,黄忠已经开始安排了。

一队一队的斥候分批南去打探消息,以为方圆数百里耳目。

……

徐晃大军南面数百里外的荒漠上,一支部落军队正在徐徐的向北行。

有一句话叫做树倒猢狲散,今在南匈奴身上应验了。

于夫罗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在心惊胆战中渡过了黄河。

渡过黄河之后,于夫罗与羌族、羯族首领的意见发生分歧。

羌族要坚持留在贺兰山北。

羯族认为这里依旧不安全,要向入大漠,寻找出路。

而于夫罗却想躲在祁连山余脉之中的沙漠绿洲上,等待时机,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