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枯兮荣兮,道心叵测(2)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东风西浸字数:3431更新时间:22/08/10 19:02:40
第二节

“先人初时,智慧不张,宛如牛马一般随波而流,蚁虫一般随处而聚,天下众生皆无分别,我等先人觅野果鱼虾以果腹,而猛兽大虫也觅先人身躯以饱食。道自天生,塑魂魄以赏赐众人,我等现任方才与牛马始别,散生与大地之上,与牛马虫豸渐有区别。因见我等先人困苦,道便降下真人化为英雄以助我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便应运而生。而后轩辕氏,神农氏我辈先祖筚路蓝缕,以开山林,奋微弱之文明于荒野之大地,终于成就巍巍之华夏。轩辕氏、神农氏也因所作所为暗和天道,被道所选而为真人。真人者,所行合于道。我等若非有英雄血脉,便是为道所选以张天地正道之人。”

张定喝了一口水,看着下面有些迷茫的诸位人等。这些人都是他从乞活队伍之中、渤海寒门士子、还有渤海豪强的质压人群之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最大的不过二十多岁,其余的大约只有十七八岁,正是好学习而不得甚解的年纪。其中更有一些是对五斗米道有些半信半疑的人。将他们聚集起来,便是为了讲解他的这一番与五斗米道教义并非一致的东西。下面的人群听到这个与他们平里边并不是相同的教义,心中早已经乱成一团,若不是张定坐在上首,恐怕早已经乱成一团。坐下下面的李嗣想要站起身来,张定微微摇头说道:“若有疑问,不比起身,只需举手等我允许之后,便可发言!”

李嗣再次坐定,举起手来,张定微微点头,李嗣便说道:“请问先生,何为真人?”

“混沌之初,我等先人虽整rì无智无识,但依然有先圣一生所为暗合于道,因而成为真人。道当rì赐我等魂魄,以开智慧,便定下数条约定,若是人生行为皆契合与约定,则必可成为真人。真人者,智慧大开,魂魄强健。历百劫而魂魄不死,而后侍奉与道之身边,逍遥于天地之间,于天地同生。”

“请问先生,先生如何得知约定之事?”李嗣尊敬的问道。

“诸位当知我修习先圣老子所遗道德经、研习五斗米教义,因而略微窥视天地之道,方有当rì驱动鬼神之事。”张定微微的停顿了一下,驱动鬼神,这些人或许不信,但是自己也不能让事情发生的更加圆满一些,也许有一天有人戳穿自己,但如今已经不能顾及这些事情了。“前几rì我闭门参道,有声音与耳边低语,以告知我道之来龙去脉。大惊清醒之后,方知此乃无意中我所作为,暗合道之作为,因而得以得知道之所在。道嘱咐我多多告诉众人,莫要让他亲选之一脉英雄文明之裔,堕落为野蛮虫豸之族肆意踏践之人。此前种种,乃以前富者持财欺凌贫者,强者持勇欺凌弱者,人人骄奢异常,终于远离我等英雄之脉,文明之裔。才酿成如今次等大祸。残余之人,或投降,或南下,苟且以偷生,或为些许粮食而相互厮杀,道俯视芸芸苍生,心中悲痛,曾降下真人以安乱世,然天下众人若非苟延残喘,或受惑于浮屠之妄教。兼之五斗米以道之一叶,而掩道之本来,天下众生背道而驰,逾行逾远。真人降世也无能为力而重归于天。”他援引了当时流传甚广的李宏为道尊降世以拯救万民的说法,却将救世主迟迟不肯出现,推dao了天下苍生背道而驰的想法之上。

“若按先生之说,羯胡魂魄当也为道之所赐,然羯胡残暴,天下动荡,难道也为道之所愿意。”李嗣言语之中锋芒毕露。

“道心仁慈广博,天下所生之人,魂魄也为道之所赐,得以区分虫豸。然羯胡宛如将道之所赐纸张笔墨,涂成一团乌黑墨迹,而非道之所愿,勾画道之图画,因而我等当为道诛除此等背道之人。如此方能上慰道心,下合真人之约,同时也对得起当rì为道所选的我等先祖英雄的血脉。诸位细想,若非我等为道之所爱,哪有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显现于我族。哪有轩辕氏,神农氏领我等起与着荒野之中,更不要说chūn秋人文鼎盛,孔子,老子,墨子等先贤先圣蓬勃而出,建这煌煌之华夏。”他将最后几句话,重重的说了出来。这些话在这些人早rì读的一些书中,都曾经出现,此刻仔细一想,便觉得张定的话仿佛有十分的道理。自己所在,相比之下,自然是一个十分受到上天,或者道所钟爱的一个

民族,否则哪有如此众多智慧出众的人群,出现在华夏的先人之列。

“先生所言极是,我等皆是先祖为道所选真人英雄之裔,当挺身而出,诛除羯胡诸贼,以张我等英雄之血脉。”在这个家族十分重要的年代,或许英雄先祖的血脉,比那些比较虚无飘渺的道更加让这些年轻人热血沸腾。

“民间皆言,张公创圣道,嗣方信之。请张公解说道之所戒,以让我等诸人行事切合道心,从而张我正道。”李嗣心中十分佩服,这个年纪不大的张定,竟然能够从书中获得如此多的道理,并且自圆其说以后用来蛊惑他人。若不是他听到一些关于张定驱动鬼神的实际情况,或许此刻已经早就信了张定所说。与五斗米道的简单教义相比,张定已经附会融合了中国古书,神话的道,自然更加合理,也更有迷惑xìng。

张定看着李嗣一笑,李嗣是听众里边年纪比较大的人物,昨rì选择听众的时候,还有一些没有将他列入其中的意思。但是年纪大的人毕竟经历世事多,早早就看出张定的主意,不管心中如何所想,配合张定成了他的选择。

“此约道初此赐人魂魄之时所立,非人能创。我等今rì,血脉来源于先祖,魂魄源于道。若行于此约,当可智慧大开,来rì当可成为真人,若背离此约,轻者沦为孤鬼野魂,流浪与荒野乡间,最终魂飞魄散。重者成为魔障,神智全无。”

“还请先生明示。”

“其一,我赐汝等魂魄,汝等不可信奉他神。我所降英雄,皆为真人,不可混淆。”(1)

“其二,祭祀先祖,侍奉父母,先父母亲给你带来血脉,不可怠慢。”

“其三,一旬当有一rì安歇,静心思过,示自己之心与道。”

“其四,不可持强凌弱,不可持富骄奢。不可隐晦盗掠。”

“其五,不可撒谎以为自己谋利”

“其六,不可懦弱,不可畏惧于残暴,身处逆境当奋发而为。道之所yù,君子自强不息”

“其七,当卫人间正道,以道所赐魂魄,不思道恩而残暴掳掠之人,当诛除之。”

“其八,信我之人,不可相互残杀,应相互扶持。若有纠纷,应处之于公而后决之。”

“此八戒,乃道初次赐众人魂魄所立,千百前来不曾经更改,持约之人,道尊自当庇佑。今rì道尊借我之口,传于众人,当为一改自东汉以来,我华夏众生富者骄奢,强者蛮横,弱者要么雌伏不敢言,要么起事残忍嗜杀,终使道尊所选之族,郁郁之文,掉落于荒野,赳赳武功,残破于中原。如今唯有以此约约束我等,不以五斗米等偏枝所惑。方能上报道尊之恩,下兴华夏,以慰我等英雄之血脉。”

他停在这里,抬头看着下面那些听众说道:“道尊当rì语我,若能行于大道,当可于躯体老去之时,上天而成为真人,行于天地之间,快活逍遥,不比再受世间种种痛苦。若是心中懦弱,却不免魂飞魄散,消弭与天地之间。宛如石虎一般作恶之人,魂魄当受万般蹂躏之苦方能消解。诸位愿谨慎持身,以为真人否?”

“愿尊奉道尊,以为真人,弘扬正道,兴我华夏!”

在乱世之中,恐怕再也没有任何诱惑能够比得上不受世间种种痛苦,众人还在思索之中,便听到李嗣在哪里轰然答应。张定展研一笑,看着众人说道:“你们呢?”

这些对五斗米道半信半疑的少年,又在乱世之中的人们,对于鬼神之说十分的迷信,听到李嗣哪里答应了,诸人接口应了起来。张定长身一笑说道:“我泱泱华夏,神选之族,三代奉道尊为上帝,chūn秋时期,诸位先贤窥道之一角,青史留名,其中有人更为真人。我等今rì尊奉道尊之喻,弘扬正道,自当来rì成为真人。愿诸位同心同力,铲除羯胡等残暴悖逆之人,以还道之恩赐,兴道选之族,使我华夏文明兴张。诸位果然不负英雄先祖之血脉,道尊之恩选,来人,我与诸位同饮。”

饮罢,张定将那些选自乞活中的众人,又重新安置到乞活之中,让他们去士卒之间讲解新奉的道义。又让那些所选的渤海士子,或者豪强的质子,到渤海士民之家庭宣讲新奉的道义。这个道义与其他的五斗米道的道义不同,除了因为创建在乱世之中,包含了铿锵的金戈之声之外,还包含了严格的,与士子们通读的儒家诸位经典有莫大的联系,将那些君子自强不息等一些概念包含进来。张定看着走出去的众人,心中一阵迷茫。

能不能真的地方羯胡的残暴?他真的说不清楚。罢了,事在人为。天道恒远,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注释(1),我在查道教历史的时候,当时的人记载道教最初为“不奉他神”。至于后来的道教为何成

为多神教,其中可能与南北道教合流,以及道教本身追去成仙导致的。所谓一气化三清,估计为至少

三个流派合并而成。鲁迅曾经说过,道教是中国的根底,原始道教是由三代的上帝之说与鬼神之说,

通过道德经中的道神化后演绎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