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南洋(四)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淡墨青衫字数:4076更新时间:22/08/10 16:39:35
众人商议半日却只是不得要领。思想整个局势南洋诸国中柔佛、亚齐、马来王国及万丹等南洋诸国不堪洋人欺压当年又曾见识过郑和下西洋时的中国国力知道中国是堪与欧洲诸强对抗的级强国因而倾心结交愿为同盟。只是各国被欧人的火枪大炮打的怕了畏敌如虎并不敢派出军队只是愿意提供后援坐视汉军与欧人争斗。至于婆罗洲的渤泥国更是一向与中国交好其第二世苏丹麻那箬加那乃曾随同郑和入朝觐见明成祖后来甚至病逝中国其王子奉命回国接掌王位全国上下无有不心悦臣服者。待张伟派遣的中国使者一至渤泥国全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视为天朝上使善加款待至于船队停靠补充给养一事更是满口答应。渤泥国其时国力已远不如百余年前在麦哲伦船队停靠渤泥时该国还是海上强国领土范围遍布整个婆罗洲更是远达吕宋待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荷兰人依次入侵渤泥虽然奋力抵抗不曾沦陷却也是国力大弱无有生机。是以虽然愿意辅助中国船队却对派兵助战一事心存犹疑并不敢立时答应。
汉军随船出征的步战6军有三营六千人而且都是由各卫及水师步兵中抽调出来的最英勇善战之士。此时荷兰在巴达维亚驻军不过两千连同所有的移民、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加起来亦不足三千。再有葡萄牙的五六百人的军队以汉军的实力自然可以横扫整个南洋。只是欧洲诸国在南洋经营日久日子短的荷兰亦过百年势力根深蒂固南洋各国中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很是复杂。上述诸国中与中国使者接触的乃是中央政府各国对自身的地方势力甚至各部族的势力都很难掌握。荷兰在爪哇岛上虽然只有两千不到的本国正规军却有可能根据情况动员全岛各依附部落的佣兵战士助战再有马打蓝国上下都成荷兰附庸南洋战事最为难之事便是攻伐荷兰打下巴达维亚。至于马六甲城虽然地势险要要塞坚固荷兰人曾攻而不下面对着汉朝水师强大的火力以及六千久历沙场的步兵战士再有心存异志的东马诸国被攻克的命运已然注定无可怀疑。
商议半天之后各人议定先在渤泥国暂歇。先派遣使者往爪哇岛上宣扬汉朝国威暗中与高杰等人接头得知当地细节之后方才动手。众将见计议已定便各自分头回船勒束部属暗中备战。
李侔眼见下属各将都已离去黄龙与陈贞慧两人亦欲离去李侔忙唤住他们笑道:“还有一事亦属绝密请两位务必不可泄露。”
陈贞慧知道必定是张伟在李侔临行时单独交待不由得心生醋意面情上却是和悦如常微笑道:“陛下有何圣谕我等自然尽力去办哪有泄露生事的道理。”
黄龙与李岩亦道:“臣等自然谨遵圣谕不敢疏怠。”
“陛下有谕船队入渤泥后由汉军驱散该**队接管王官掌握其国大权。然而不准大动刀兵亦不得多有杀伤。该国尽入手中后严防消息走漏不使人入亦不准人出。此谕!”
李岩等三人同时站起先同声道:“臣等遵旨!”
待各自坐定之后各人不禁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渤泥国在明成祖时就内附中国成为最忠心不二的藩属国家。其国王心慕中华文物亲身前来南京以致身死异乡。后来成祖册封其子为王该国京无异议及至明朝中叶渤泥国的国王均由中国颁以金册金宝册立最是忠顺不过。此次出使最选停泊的异国就是渤泥其国上下亦是竭力欢迎报效无有二话皇帝居然下令使团趁机夺人国控制王宫以制这却让李岩等人一时间难以接受。
李侔见诸人如此亦叹道:“陛下谕令我时我也很难受命。当时便道:陛下此举恐伤小国之心。天朝上国待人以诚纵是要伐人国亦需堂堂正正如此行事手段只怕为人诟病。”
“那陛下怎么说?”
“陛下当即一笑向我道:胡扯!告诉你一句话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用心去做那渤泥原本是佛国现下其国的马来族都信回教长久下去必定与汉人离心离德宗教大过政治是迟早的事。现在不动手悔之莫及。反正都要动手明里还是暗处有甚区别?大丈夫做事不可拘泥千万莫要拘于腐儒之见才是。”
话说到这里众人自然不好再驳只得胡乱应允。当下各自出舱回房其余无话。船队至此一路直行数日后下了海口在蔚蓝的大海中一路顺风向南沿着即定路线一直航行直过了南沙礁群一路俱平安无事。偶遇着一些风暴各船间守望相助小心行事至汉兴二年七月中旬船队行至渤泥停靠。
自两百多年前的郑和宝船船队之后全世界的海面上再也没有那么庞大舰队出现。上升期的欧洲各国虽然无处不至然则最多是十来条船的小型船队无论是在数量或是吨位上均远逊于明成祖时代及新汉时代的中国巨型船队。
渤泥国当时已只不过不到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十七万人近六成是马来土人其余近三成为汉人还有则是都东族、达雅族、摩洛族等少数民族。除了多半汉人不信回教之后渤泥国已成为标准的伊斯兰教国家。原本的佛寺被推到废除或是改建为清真寺热带气候原本衣着简陋的渤泥国人全数穿上了传自中东的阿拉伯长袍包裹头巾女人们更是浑身上下都裹的严严实实难以窥见分毫。
自信奉伊斯兰教之后渤泥原本的酋长联合推选国王制度就改为了苏丹制现时的苏丹为第十七世哈吉、哈桑吉尔依着渤泥规矩苏丹传位以世相袭直至万世。与李侔等人了解的不同渤泥国上下到不是因为中渤两国渊源流长的友谊实则是因为该国国小民贫近百年来又失却了海上地位在与中国贸易中获利的渠道被远来的欧洲各国抢去而依靠着渤泥国土中只有百分之十不到的耕地只能勉强糊口渡日。幸得渤国森林资源丰富大半领土都被各种珍奇树木覆盖王室与政府的费用只能由在森林中获取一些树木、樟脑等出产来维持。
待得知中国欲借重其力讨伐那些高个子的蓝眼夷人将他们逐出南洋渤泥国与那些还有些好处的爪哇及苏岛各国不同全国上下俱是欢欣鼓舞希望天朝一举获胜将那些蛮子赶将出去然后渤泥国奋然中兴重新成为这一带海面的主宰。
因为这些小九九渤泥上下对海港外渐渐云集的大股船队呈现出了不一般的热情。汉军水师甫一接近早有各级官员引领着百姓迎上前来挑水送茶笑语相迎当真是箪壶以迎王师汉渤亲如一家。因当地汉人甚多两边交结沟通并无困难待知道正使与汉军将军座船已至那负责迎接的渤泥官员立刻禀传苏丹由苏丹亲自相迎。
李岩的两只大船早已离开船队驶向吕宋。他因为接了帝命要在使团离开之前辅助李侔将整个南洋据为已有然后方能回到封地虽然心中并不放心也只得叮嘱李俊等几个家中才俊让他们先期募集当地土人及内地随同去的汉人先行铸成城池将火炮装好装配火枪谨防土人做乱。安排停当之后他便一门心思用在南洋攻略之上。
此时见那码头上下足有过万土人并当地汉人出来相迎便有华盖铺陈显是高官贵戚来到。李岩等人还是初次见识到南洋风光出海之时南京还是暮春时分天气温润。而到了南洋海面早已是热风扑面沿途的小岛或者只是一片片寸草不生的大石块构成或是郁郁葱葱绿荫遮目。在石星石塘的某处岛屿停泊取水之时全岛上居然全是毒蛇大大小小足有数十万条上岸的取水的民伕猝不及防之下被咬伤致死数十人。黄龙大怒之下以水师战舰数百门大炮齐将岛上树木全数炸倒沙石飞扬再派人上岛已是蛇尸遍地。
经此一役绝大多数没有出海过的汉军上下均是凛然警惕唯恐前途茫茫不知道又会出什么事端遇到什么稀奇物事。到是李岩等人想起《山海经》书中的记录却是兴致盎然。
“大哥这里的树木与曾母群岛附近却又不同。均是长身无叶顶端才有一些。不知道叫做什么。”
李岩回身一看见是李侔与一众汉军将军全数站在身后各人都是戎装整齐佩剑在身准备下船上岸。他向李侔笑道:“那是椰子树结出来的果实能砸死人剑都劈不开来。上回陛下赏赐你用小刀的刀尖剔了半夜才破出一个小洞来忘了?”
李侔这才想起因失笑道:“那还是几年前的事费了那么大的功夫喝了几碗甜水到也有趣。”
他兄弟二人说笑黄龙等人并没有喝过不由得砸嘴道:“一会子命人摘几颗下来咱们也尝尝鲜。”
正说笑间陈贞慧已穿着四品文官的冠带袍服出来。身后有十余名执伞执棍以及刀叉殳棒的仪仗见各人说的热闹正欲上前问话却见早前派上岸与渤泥国知会的理藩院官员上前来道:“诸位大人雅静渤泥国的国主前来迎接请诸位大人将军下船。”
各人这才敛了笑容陈贞慧又将身上袍服略一整理这才随之下来。待到了岸上汉朝官员与将军一字排开由正使陈贞慧先行上前与那远迎而来的苏丹说话。
其后不过是官样文章那国主对汉朝使团竭诚欢迎又唯恐招待不周对汉朝的仪卫真心倾慕若有机会一定要效法从新的国王亲身到汉朝京师朝觐大皇帝陛下。
陈贞慧知道这些一半是敷衍客气一半亦是为这庞大的使团队伍汉军将士的威武军姿所震慑所致。他此时眼见当场的土著百姓太多自已原本的“摔杯为号当场擒拿土王”的想法原来当真是书生见识不值一晒。惭愧之下一面与那国王虚与委蛇一边与他携手同行往不远处的王官而去。
待到了这渤泥国的街市之上随行而往的使团官员与汉军诸将左右张望赏鉴着这所到的第一个异国的风光景致。
看了片刻各人俱是撇嘴洒笑。那李侔等人更是想:“这么一块土地陛下居然也要下嘴这真是从何说起。”
这渤泥国地小民贫除了衣着怪异街道两边的房屋亦是破败不堪。道路泥泞失修或者只是人踩出来的小道。人民衣着怪异除了汉人之外那些教徒都以破布裹身头部亦是缠布见惯了女人小脚的汉人看起来只觉得滑稽之极。那马来人种亦是深肤人种面色黝黑身形矮小再用那么长的长袍着身走起路来只令人觉得狼狈非常。汉军诸将都是粗鲁汉子各人都是咧嘴微笑心道:“这样一个穷的鸟不生蛋的地方怪道那些色目国家没有强占。”
当时还没有把石油做为能源是以除了张伟无人知道这现下的渤泥后世的文莱国的重要。以一个小小国家蕴藏着十几亿桶的石油和丰富的天然气其储量在亚洲仅在中国及印尼之后而且是6上油田油质上佳开采方便。第五十世苏丹以卖石油坐拥几百亿美远的家财富甲天下。如此的一块上好肥肉且又吞食方便张伟又怎肯放过。
那苏丹不明就里还在满心欢喜。一边与陈贞慧同行回到王宫一面在心里盘算要找上国使臣多要些好处最好将本国土产弄上一些让上国以十倍的价格买将回去。反正旧例如此天朝一向不计较白银黄金什么的就赏赐了自已也好。
他正眉花眼笑想的开心却不防那使者与随行的各位将军甫一入宫立时调动卫队隔开王宫与民众召集当地汉人问话。国王当时觉得不对却也并不疑心。待几天过后使者不但不谈贸易赏赐反而独断专行将国内的大臣或贬或黜将汉人全数任用上来。等他觉得不对之时却已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左右不到十天时间这个弹丸小国已落入汉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