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情绪问题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木皿言字数:2102更新时间:22/08/10 16:24:18
京宗正事,刘恭让宦者承张余蓝击了呆相陈平,就不愿在富室殿里多待,忽而思及绎侯周勃辞相之后颇有闲暇,便开始想着怎么去召他入宫继续给自己授课,既能习得一些兵法骑射,也可进一步拉近关系。

记得史上承相陈平是死于文帝二年正月即岁首十月,也就是专为一承相的没几个月后,而接下来修侯周勃复相、免相、就国、下廷尉、获赦、复就国,却起码还有个十几年好活。

刘恭以前一直面上待绎侯周勃礼遇有嘉,但是说到底,两人实际关系不过只是平平,几乎都是靠郎中令周亚夫在维系着,怎么也没有达到融洽的地步。

“就算历史已经改变,或者承相陈平之死也是如其他人那般另有原因。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总不至于生命力还能顽强到那么恐怖的境地吧”一念及此,刘恭又有些不自信地在心里补充了一句:“虽然,汉初的那些寄祖功臣确实是活得比较妖孽。”

轻轻对着殿外唤了一声,刘恭便准备使人先去传召郎中令周亚夫。向他询问清楚绎侯周勃最近在做些什么。

话音网落二就见偈者仆射张释之应命而入,刘恭待看清来人,立即眼前一亮,随即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心中暗笑。

自己刚才还在想着这世上少有人不畏权贵,却没想到近在眼前的“**官”张释之,不正是那个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于后世,敢于得罪当朝太子的人吗!注

看来,自己身边也不是没有人才啊!

默然许久,刘恭终于自觉发现了症结所在。

其实归根究底。自己还是对朝臣有着太深的不信任感,所以除开有过共同经历的心腹张辟疆等少数几人之外,才会对其他人都防范甚深。

这种戒备不表现于与人交往的表现,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对待“外人”时的一层无形隔膜。

这也是为什么刘恭明知道袁盎、晃错都在史上有着贤臣之名,也没有其他派系背景,却总是对他们若即若离,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

摇了摇头,刘恭无奈地发现,原来自己尽管表面上已经放松,但下意识却还是处在担惊受怕的焦虑之中,没有彻底放开胸怀,从以前的事情中摆脱出来。

“联要往长信宫向太后问安”召,郎中令周亚夫参乘注2,随驾前往。”淡淡地吩咐完谒者仆射张释之,刘恭头也不回,举步就向殿外行去。

每当心烦意乱时见到太后张嫣。刘恭的心情总是能够很快放松下来。

就像,刚刚得知代王太子刘临堕马的那会儿

情绪问题总是使人感到非常麻烦,而刘恭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心思似乎不受控制地敏感了许多。

“莫非这就是所谓的青春期到了?恩,按照此时男子平均十岁出头就要当爹的发育状况来说,好像”确实”一边等着郎中令周亚夫到来,刘恭缓缓踱着步子跨出殿门,转念这么一想,忽又莫名奇妙的开朗起来,心说:“疑神疑鬼地担心自己有心理阴影,我这不是有病吗!”

门口执戟侍立的一众少年郎官们眼见天子走出了宣室殿,便也连忙整整队伍,保持着距离慢慢跟上。

未央宫前殿往东望去,六匹品种统一,毛色无杂的骏马拉着一辆金根车平稳地行驶在驰道之上,后面跟着的是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皆驾四马的五时副车及其余属车共三十六乘,还有各类郎官、卫士仪仗,这是天子出行的法驾。

金根车上仅有三人,中间是驾车的御者,刘恭新任命的左中郎将晃错,郎中令周亚夫坐在车右,正与左边尊位上的刘恭说着话。

“陛下要习骑射了吗?”听刘恭说完,郎中令周亚夫顿时两眼放光。看样子若非碍于场合时机不对,就要兴奋地摩拳擦掌了。

郎中令周亚夫天性好武,可惜自从几年前,还是太尉的修侯周勃被加封为帝太保那段时间,曾经有空教导过刘恭他们射箭之外,其他时候。天子一般多是随太傅王陵与博士贾谊在学习文事。

毕竟,太傅王陵当时是被高后吕雏所弃,彻底架空所有职务只以太傅养老,而修侯周勃当时手上尚还存有一些兵权,又懂得见风转舵,初时并没有受到太大排挤,直到后来大封吕氏子弟才真正失去所有权柄。沦落成为边缘人物。

现在听刘恭旧事重提,这就意味着天子开始重视起武事了。

朝堂上的阴谋诡计他不在行,也没甚么兴趣,不过一说起带兵打仗。郎中令周亚夫顿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当下连忙表态,道:“臣父常言当年随高祖定天下、击匈奴故事,若陛下欲举武事,臣愿为先锋!”

“哈哈”刘恭闻言失笑小随即见郎中令周亚夫兴致勃勃地样子,他又忽然也觉得自己有些心动。

击匈奴

霍去病封狼居胥,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

不过很快,刘恭就冷静下来。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情绪再一次莫名其妙地被带动了。

现在什么时候,套用正常历史进程就是文帝世刚刚开了个头。

汉兴不过四十余年,内有诸侯、南越伺机而动,屁股底下的江山都还没稳,这么早就想着兵出长城去打匈奴了?

“这该死的青春期荷尔蒙!”在心里暗骂一句,刘恭定了定神,道:“说这些还言之过早。联若要兴兵,起码还需等个十来年后,现在只是习些武艺强身罢了。”否定了郎中令周亚夫对于自己欲行武事的。

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注不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担任警卫。称“参乘”或“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