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熊廷弼 下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石头比较多字数:2132更新时间:22/08/10 12:19:50
第二天一早,熊廷弼就派人通知代善,准许努尔哈赤带本部人马输诚。并指定了人选,和代善商谈投诚细节。

代善生怕谈判耗时太久,误了前方战事,只好在会谈中步步退让。可让代善惊讶的是,这次参与会谈的明方代表,毫无泱泱大国的风度,竟然在和谈中步步紧逼。自己稍有不满,便会遭到对方的武力恐吓。

代善无奈,只好使出终极必杀技,大笔的珠宝、皮革、名贵药材源源不断地洒出。功夫不愧有心人,在大量的金钱攻势下,代善最终买通了一条通道,见到了熊府的大管家熊安。

熊安倒也不含糊,一口价便叫了二十万两的价钱。只要代善照单付出,就可以在第二天签订和约。

代善沉默了片刻,提出了要求,明军必须后撤,不得在蒙金大战期间侵扰建州边境。

熊安一愣,随即笑道:“看来,我们是谈不拢了。”不待代善分说,便要起身离去。

原来,熊安来时,早就受过熊廷弼嘱托,只许他答应签约,其他一概不许。而代善又没有给熊安半点好处,熊安岂会帮他的忙。

代善倒也反应得快,当即之下便拉住熊安。向熊安许诺了一万两银子后,熊安才勉强答应,帮代善问问。

天启六年六月初六,熊廷弼和代善最终达成协议,明金休兵,金向明称臣、纳贡、送质子。而熊廷弼承诺,在金国裁撤边境兵力后,也逐步减少边境驻军。

刚刚签订了和约,代善便迫不及待的提出,请双方相约退兵,互不侵犯。

熊廷弼却不肯答应。

“代善啊,”熊廷弼一副前辈指导晚辈的模样,“作为人臣,最为诲病的,就是背了主上,自己做主。你又是老奴的儿子,可更要小心啊……”

代善只觉势头不对,急忙问道:“经略大人,你的意思是?”

熊廷弼笑而不答,袁应泰却笑道:“代善,本官看你顺眼,就指点你一下。你如想继承了老奴的位置,那就要事事请示,事事汇报,千万不要私自做主。否则,难免有擅权之嫌啊。”

“袁大人教训的是。”代善无奈之下,只好低头。

熊廷弼哈哈一笑,“……去吧,先向老奴请示一下,让他盖了印,我们才好换文立约。”

代善这才醒悟过来,他颤抖着嘴问道:“大,大人的,的意思是,是……”

“这么大的和约,不是你一个为人子、为人臣的,能轻易做主的。”杨涟好心的拍了拍代善的肩膀,提点道:“……快把和约送回去吧。”

代善只觉的嗓子眼一甜,险些吐出血来。

“诸位大人的意思是,你们也要呈报上去?”代善的声音中,已经明显带有哭腔。

“当然,”熊廷弼却很不人道的撒了把盐,“没有圣上的旨意,又有谁来执行这和约?”

代善再也受不了这个打击,十分干脆的晕了过去。

第二天,代善一清醒过来,便去向熊廷弼致谢。

“如不是诸位大人提醒,代善必定会失去父汗信任。”代善一脸感激的说道,“熊大人,请受小人一拜。”

熊廷弼微微颔,“无妨,我也是为了保证和约能真正成立而已。”

见代善仍是不解,熊廷弼便叹道:“老夫入辽以来,便时刻想着恢复辽东秩序,保辽东军民一方平安。如今,你父子能深明大义,主动内附,却帮了老夫大忙,完成了老夫的夙愿。可是,”熊廷弼脸色一整,“朝中却有些大臣见不得明金和好,他们还想着让辽东生灵涂炭……”

代善心中一阵嘀咕,却不知熊廷弼所指,只好含糊应道:“经略大人菩萨心肠,代善佩服。”

熊廷弼淡然一笑,“这和约,如是熊某来签,必定会被后继者推翻。如是陛下来签,则无人敢违。代善,你可明白?”

代善顿时喜出望外,忙跪拜在地,“大人放心,代善便是豁出命去,也要让父汗签下和约,使明金休兵……”

熊廷弼欣慰的点点头,却不再言语。

代善却还是放心不下,他迟疑再三,最终才哀求道:“大人,如今和约已经签订,是不是先让沿边军队后撤?”

熊廷弼顿时便沉思起来……

起初,熊廷弼答应代善尽早签订和约,是因为蒙古军已经完成集结,正在开拔东进。而只有签订了和约,老奴才能完全放下心来,抽调兵力西向。

如今,代善又想着双方军队后撤,给老奴进一步创造抽调兵力的机会。这事可大可小,如不小心谨慎,自己毕竟会遭到大臣弹劾……

见熊廷弼迟疑不决,代善心中暗苦,却只能出一声哀求,“大人,蒙古的兵马,实在太多了啊……”

熊廷弼一怔,却轻轻地笑了起来,“也好,本帅便帮你担了这个罪名。”说罢,熊廷弼招过亲兵,吩咐道:“传令下去,命令各部西移,密切监督蒙古和努尔哈赤的战事动向……”

代善大喜,连忙谢过熊廷弼。

当天晚上,代善又通过熊安,详细了解了熊廷弼的一举一动。见无异样,才放下心来,向赫图阿拉送出了情报。

为了取信代善,更为了向皇帝示之以诚,熊廷弼还真的向京师上了奏章,请求皇帝批准和议。可私下里,熊廷弼却和杨涟、袁应泰联名写了密奏,详述和约签订详情。

果不出熊廷弼所料,和约文本一到京师,便掀起了悍然大波。朝野上下齐声指责熊廷弼等人,称其丧权辱国。极力要求皇上降旨,处罚熊廷弼。

更有甚者,还捕风作影,捏造了熊廷弼等人收受建虏贿赂的罪状,攻讦熊廷弼。

其实,这也和明朝的国策有关。在明朝的士大夫眼中,对外的任何妥协,都是在丧权辱国,都是在师法前宋,都要被斥责弹劾。

可朱由校却不这么想,他装模作样的一番后,最终下了旨意。熊廷弼与建虏和议,事先早已奏明,无过。但和约中的条款却尚不理想,令熊廷弼和建虏从新商议……

而此时,林丹汗已经和努尔哈赤接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