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解经邦VS姜弘景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石头比较多字数:6340更新时间:22/08/10 12:20:36
第233章解经邦VS姜弘景

接到天朝上国钦差大人派人送来的邀请,姜弘景只觉得受宠若惊。(UU小说手打小说)

如今的姜弘景已经不是当初的姜弘景,在组织了议会并成为其首任议长之后,姜弘景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一个多月前,姜弘景初次拜访卢象升的时候,他虽然热衷名利,但还是传统的士大夫,他视礼法纲常为天理,相信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可在成为议会议长之后,姜弘景却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权利滋味。虽有大明军队的时刻威胁,提醒着自己只是明人的傀儡。但在议会里,在所有的朝鲜人当中,他却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想想东方邻国的幕府政治,再看看没有了国王却平静如昔的汉城街头,姜弘景突然有了一丝明悟。既然德川家康能借着幕府架空扶桑天皇,那为什么自己就不能?

当然,在做这个尝试之前,要先获得西方强大邻国的同意。若是有一两个上国重臣支持,自己就是取代李氏也未尝不可。

准备了一些珍贵礼物,姜弘景兴冲冲的来到了解经邦所驻扎的行辕之外。

“这位小哥,还请通报一声,就说朝鲜议会议长姜弘景奉命过来拜见。”姜弘景低着头,陪着小心,将一个鼓囊囊的锦囊塞到了门子手中。

门子捏了捏锦囊,光溜溜的像个珠子,脸上立即就堆满了笑容,“你等着”。扭身就进了行辕。

功夫不大,门子出来了,许是知道了锦囊里面的东西,门子脸上的笑容更是灿烂,“跟我进来吧。”

姜弘景跟着门子向里面走,边走便小心翼翼的询问门子钦差大人的喜好。门子有些不耐烦了,“我跟你说,我们大人是内阁阁老,什么好东西没有见过?若是你有心讨好,那就帮着我家大人把公务办好了。”

内阁阁老?姜弘景一愣,虽一直亲身去过天朝上国,可身为朝鲜高层姜弘景又如何不研究上国的人物制度。只不过,大明对光海君一直不太待见,光海君也很少派出使者去京师挨骂。以至于解经邦入阁几年了,朝鲜方面还不曾听过他的名字。

又塞了颗珠子过去,姜弘景低声问道,“还请校哥告知,阁老到朝鲜来都有什么重要公务?”

门子乜了姜弘景一眼,叠着两根指头在面前晃啊晃。姜弘景会意,又掏了两颗珠子递了过去,门子这才开了口,“也是你们朝鲜人太过混账,竟然诈骗骗到我们大明身上。有个你们朝鲜的商人,借了求援使者的名头在京师发行债券。一下子骗了三百多万两,却自顾自的跑了。”见姜弘景脸色发黑,门子更是啐了一口,“什么玩意?说是这三百万两是个朝廷做军费的,却一文钱没给朝廷自己跑了,你们朝鲜的人真无耻。”

姜弘景的脸火辣辣的发烧,却无从辩解,只好黑着脸向前走。

可门子却拉住了姜弘景,“我给你说,阁老这次来朝鲜,可是来讨账的。你们赶快把那三百万两凑出来,我家大人也好尽快回去交差。”说完之后,门子还不解气,“你们这什么鬼地方,顿顿泡菜都不烦啊?”

姜弘景的脸更黑了。

但好在路程不远,前方就是正厅,姜弘景才算摆脱了那个门子。

“……阁老能亲自来为外藩主持公道,朝鲜上下都感恩不尽。”和解经邦云天雾地的瞎扯了一会儿,姜弘景终于忍耐不住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光海君本是朝鲜大王,还请上国大人主持公道,复立光海君。”

“光海君是你们朝鲜的大王,这事本官怎么不知道?”解经邦打起了官腔。

其实,解经邦在来朝鲜之前,就得到过皇上的明训,光海君在朝鲜多年秉政,潜势力巨大不易掌握,不允许朝鲜复立光海君。而就在解经邦到达汉城后颁布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将光海君从关押地解救出来,押往京师。

也许,现在光海君已经到了船上。

“是,是权署国事,”姜弘景急忙改了口,“因上国一直不曾册封,光海君一直都是本国的权署国事。”

解经邦乜了姜弘景一眼,似笑非笑的说道,“如本官没有记错,姜大人原先应该是小北派的人吧?好像在光海君秉政后就成了大北派,而到了李倧篡位时又成了小北派。”解经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眯眯的看着姜弘景的脸色由青变白,“姜大人是否能给本官讲讲,这大北派是怎么回事?小北派又是怎么回事?这朝鲜王位的继承又是怎么回事?”

解经邦每问一句,姜弘景的心就是一颤。

所谓的大北派小北派都来源于北人党,他们之间唯一的不同就是,大北派支持光海君即位,小北派支持朝鲜宣祖的嫡子、光海君幼弟永昌大君即位。在光海君掌握了朝鲜大权后,永昌大君被杀,小北派受到了残酷打击。而姜弘景就是在这个时候,从小北派变为大北派的。而等到了李倧政变时,姜弘景极力辩解自己是小北派,却还是被排除出了政权之外。

“回阁老的话,朝鲜的王位继承,”姜弘景低着头说道,“自然是按照嫡庶有别、长幼有序的法则。”

“即然如此,那就按照这个办法挑选人选吧。”解经邦看了姜弘景一眼,却意外的放松了口气,“只不过,为了朝鲜日后的安宁,那些参与过政变的宗室还是不要纳入人选为好。”

“是,外臣明白。”姜弘景急忙应道。

可紧接下来,姜弘景却作了难。

由于光海君手段过于惨烈,以至于被宗室骂做‘昏乱日甚,幽废母后,屠兄杀弟’,在李倧政变的时候,更是出人意料的得到了所有近枝宗室的同意。而到了明军入城之后,这些宗室也都被视为同党,押送大明。

“回阁老,若是这样的话,只有临海君的嫡女贞和翁主,才有资格继承王位。”姜弘景想了半晌,才迟疑的说道。

“临海君的嫡女贞和翁主?”解经邦一怔。

“正是,”姜弘景苦笑了一声,解释道,“由于宣祖大王的嫡子永昌大君崩的早,没有后代,王位只能在宣祖大王的庶子里面继承。而临海君是宣祖大王的庶长子,又是上国册封的世子,如当初不发生意外,王位就应当由临海君继承。由于临海君早年遇害,其子息除了贞和翁主外荡然无存……”

“其他的人呢?”

“他们都参与了李倧政变,”姜弘景一阵苦笑,“只有贞和翁主年幼,又是个女孩,才没有参与进来。”

“你,”解经邦再也坐不住了,他来回在大厅里走着,一脸的烦躁。

看着上国大学士如此为难,姜弘景心中不由的升起一阵快意。但快意之后,姜弘景却有些害怕,若是上国一狠心,曾参与叛乱的那些人中挑选国君怎么办?他可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压在自己的政敌手中。

想了想,姜弘景又道,“回大人,由于宣祖大王没有兄弟,其他宗室支脉已经偏远。若是强行册立,怕是朝鲜从此国无宁日。”小小的威胁了一句,姜弘景又给解经邦了一个台阶,“朝鲜和上国风俗不同,女子也可以登基为王。本朝虽还没有,但在历史上却有还几位女王名垂青史……”

解经邦有些意动,“这么说,百姓能够接受?”

“正是。”姜弘景急忙应道。可心中却还是盘算起来,贞和翁主只有十五岁,有生得貌美如花。而自己正好有几个孙子和翁主同龄,若是能和翁主结为连理,那岂不是……

虽然姜弘景打了保票,可解经邦还是不敢确定。毕竟,让一个女子为王,哪怕是在藩国,也会引起大明朝鲜的悍然大*。为了自己的名声,还是珍重一下为好。

打定主意,解经邦就开口说道,“尔国国君虽需要朝廷册封,但还是要你们心甘情愿才好。你可以出面将贞和翁主的名字写入奏章,呈请朝廷册封。”说罢,解经邦又补充道,“女子为王,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你再将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旁支写上几个,一同提请朝廷册封才是。”

姜弘景只觉得一阵失望。

无他,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大明和朝鲜,女子为王的机会太小了,姜弘景刚才主动提出,其实也打着借大明旗号的意图。现在被解经邦揭穿了,姜弘景就可以肯定,册封贞和翁主的奏章肯定不会通过。

想了想,姜弘景问,“若是我国百姓,一致认可贞和翁主为王,上国可否会同意册封?”

解经邦似笑非笑的看了姜弘景一眼,点了点头,“若是贵国强烈要求,本官自然会向朝廷陈情。”

“多些大人成全。”

谈话到这里,大厅里就静了下来。解经邦是在想着如何开口提起要钱,姜弘景却是在等着解经邦出招。

过了一会儿,姜弘景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决定先将自己的条件提出,也免得上国的大人提了条件后,自己却不能拒绝吃了大亏。

姜弘景的条件很简单,那就是保留朝鲜议会。若是新任朝鲜大王要解散议会,大明要给以驳斥。当然,若是大明以明旨的形式来保证朝鲜议会延续,那自然是更好。

对于姜弘景的这个想法,解经邦并没有感到意外。

解经邦的门生云良是大明评议会的议长,职位和姜弘景相同,权利却大为不如。可饶是如此,云良就已经热衷的不行动辄必言称我们议会如何。

因此,在看到朝鲜也成立了议会的时候,解经邦就果断的选了姜弘景做突破口。果不其然,姜弘景在会面之中就提出了议会之时。

可是,是否同意姜弘景的提议,解经邦却作了难。

这主要是因为,朝鲜的议会和大明的不同,它已经部分取代了朝廷的职能,在没有朝鲜王室的情况下,由朝鲜议会主持着整个朝鲜的运转。

而且,在姜弘景的言语之中,解经邦还听到了另外一层意思。

姜弘景希望,大明能给予他支持,准许朝鲜议会选出官员,代替朝鲜王室实行统治。

看到解经邦迟迟不决,姜弘景有点急了,犹豫再三,姜弘景说道:“若是阁老同意朝鲜议会在日后更好的辅佐国君,下官愿意以议会的名义,帮上国犒赏三军。”

解经邦看了姜弘景一眼,却低头沉思,并没有答话。

“下官曾听说,上国为了帮助朝鲜平定叛乱,花费了三百万两银子的军费。”姜弘景咬了咬牙,“若是阁老同意,这笔费用将有议会保证偿还。”

“怎么个偿还法?”解经邦有些意动。

要知道,解经邦这次出来,本就是为了积累功劳,好压过沈飗成为内阁首辅。可什么样的功劳,能比帮朝廷搞到一大笔银子更加显眼?

“先给八十万,剩下的每年二十万,分二十一年付清。”姜弘景给出了一组数字。

“不成,”解经邦却摇了摇头,“三百万一次付清。”

“朝鲜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姜弘景寸步不让,“自壬辰倭乱之后,朝鲜就国力大损。上国的军队不是到各处仓库中看过吗?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解经邦听出了姜弘景的怨怼,知道在仓库这件事情上有些理屈。但解经邦却还想多敲出些银两,毕竟,二十年后的事情,又有谁能说得准?

“那些债券是在大明公开发行的,当初说好了要战后支付,”解经邦振振有词,“若是朝鲜不能全额支付,那朝廷就只能代为支付。可是,这是朝廷决不能允许的。”

“可是,朝鲜却是没有银子了。”姜弘景淡淡的说道。

解经邦注视着姜弘景,迟迟才开了口,“即然如此,我就帮大人出个主意。以朝鲜的关税为抵押,再发行一百五十万的债券,债息一分,如何?”

“关税作抵押?”姜弘景一愣,“那又如何偿还?”

“由朝廷和贵国共同组建海关,负责朝鲜所有进出境货物的税收,”解经邦将来时皇帝交代的话缓缓说出,心里却好生的敬佩,“海关可以从中划出个定额偿还本息,其余的交朝鲜使用。”解经邦淡然的笑了笑,“如此一来,贵国也可以多些收入。”

姜弘景仔细想了半晌,也没有想出其中有什么陷阱,就本能的认为,这是天朝上国又在故作大方。

“阁老如此为朝鲜着想,下官感恩不尽。不过,”姜弘景却有点得寸进尺,“朝鲜实在没有太多银两,这债券是不是能多发些。”

如没有这种债券,姜弘景为了获得大明的支持,那就要去盘剥国内。可姜弘景也十分清楚,自己的政治基础只是个不太牢固的议会。哪怕议会之内,也有不少人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只不过,大家都看到了议会的种种好处,想用议会来整合各方势力抗衡国君,才做到同舟共济,才不愿意让议会分崩离析。

但是,如果自己盘剥国内过于严苛,这议会也就成了无本之源。

“多发些?”解经邦想起了来时皇帝所说的话,(皇帝曾说只要有关税做抵押,借款多多益善),点了点头,“反正那些钱都是商人的,你要想多借,也行。”顿了顿,解经邦又问,“借多少?”

“五百万两。”姜弘景伸出了一只巴掌,“五百万两银子,只要阁老促成此事,下官愿用十万两作为酬谢。”

十万两?解经邦的眼立即就直了。

想起朝廷每年的岁入也不过四五百万两,解经邦就有些发懵。只要自己一点头,这十万两就到手了?解经邦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也别怪解经邦没见识。

说实话,解经邦虽权高位重,见多识广,可还真没见过这十万两银子摆在面前是什么样子。当然,解经邦掌管工部,没事情也不会去太仓打转。

总而言之,解经邦却是没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一次入项十万两银子。

看到解经邦面沉似水,姜弘景有些急了,火急火燎的就又开了口,“要不,二十万两。解阁老,二十万两已经不少了。剩下的一百多万辆,我还要平靖地方。总不能阁老一走,这朝鲜就乱成一团吧。要不,”姜弘景有点债多不愁的味道,“我再多借点?”

“好了,二十万就可以了。”一听姜弘景还要多借,解经邦心里就是一咯噔。虽然皇帝有言在先,可解经邦内心却一直对这关税保着怀疑态度。

这次出兵朝鲜耗费了军费八十万,各种进项比如债券、缴获等加在一起也不过六百万上下。现在姜弘景一口气借走五百万,朝廷还能盈余二十多万,不算亏。可要是姜弘景再多借一些,那朝廷不是就亏大了吗?

关键时刻,解经邦保守的心态占了上风,以至于回京后被朱由校一阵猛批。不过,那是后话。此时此刻,解经邦和姜弘景的谈判还在继续进行。

解经邦和姜弘景谈了半晌,谁也没有提出议会的存废。但两人心里都很清楚,如果朝鲜的议会不存在了,或者没有掌握住朝鲜实权,这个借款协议的偿还履行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出于拿人手短,也为了不让朝廷议会垮台后给自己带来意外的麻烦。解经邦仔细想了想,向姜弘景提出了一个忠告,“如想真正的掌握朝鲜政局,那就坚决不能用议会的名义去推选大臣。”

“那用什么名义?”姜弘景有些不解。

“廷推,”解经邦言简意赅的回道,“大明的官员,都是要经过廷推的。”

解经邦心里很清楚,一旦朝鲜议会可以操纵朝政的消息传了回去,朝廷的评议会将遭遇空前的政治危机。为了不让自己的政治势力遭受打击,解经邦只能掩耳盗铃,让姜弘景以廷推名义去推选官员。

姜弘景怔了怔,立即就明白过来,感情这议会在大明是不能推选官员的啊?这感情好,我们朝鲜终于有一项制度可以超越大明了。

不过,姜弘景也并不是个棒槌。他自然知道使用廷推名义的好处,且不说大明干涉不干涉,最少也可以朝鲜国内扯上天朝的虎皮大衣。

想了想,姜弘景却还是有点拿不准,就问,“阁老,若是日后朝鲜有事,天朝会不会出兵干涉?”

“难说,”解经邦也有些拿不准朝廷对这朝鲜议会的态度,毕竟,朝廷这次出兵,可是打着维护纲常的借口来的。

姜弘景也想到了这一点,脸色顿时就有些发白。

“阁老,朝廷什么情况下才会出兵干涉?”姜弘景可怜巴巴的看着解经邦,问道。

解经邦暗暗的翻了翻白眼,我又不是皇上,我怎么知道什么情况下才会出兵干涉?但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解经邦还是绞尽脑汁,帮着想主意。

“要不,”解经邦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你再掏笔钱帮朝廷犒赏军队,我想办法给你留一支军队在汉城附近。”

解经邦的想法很简单,你不是怕日后朝鲜国王和你秋后算账吗?正巧我也有稳定朝鲜政局的任务,那就留一只军队在汉城附近。我这只军队什么事情都不做,只起一个作用就是防止朝鲜内乱。

谁乱我打谁,这样你们议会和王室就只能做和平斗争。

如果和平斗争,你姜弘景也对付不了王室,那我也没有办法。反正,我的盟友义务已经尽到了。

当然,若是日后朝廷局势有了反复,连带的朝鲜政局也发生了波澜,那也与我无关。

解经邦越想越高兴,能够有只军队在朝鲜京畿附近,还是由朝鲜人掏钱养着,这可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想必,皇上也会嘉奖我的。

“多少人的军队?多少钱?”姜弘景盘算了半天,终于准备咬牙认了下来。反正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得罪了朝鲜王室,那就要抱紧大明这条大腿。若是主子能有只军队撑腰,花点钱也是可以的。

“三千人,每年五万两,”解经邦淡淡的说道,“至于这三千人的驻地,我建议放在仁川,也免得你们坐立不安。”

“成交。”姜弘景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点头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