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士子云集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高月字数:3302更新时间:22/08/10 09:53:58
姐妹二人坐一辆马车,细述离别之情,杨元庆则坐上篓子的马车,数百亲兵护卫着两辆马车浩浩荡荡返回楚王府。
裴敏秋的马车宽大而舒适,布置很简洁,车上铺着地毯,靠窗放着一张小几,在车厢一角有一只香炉,青烟袅袅,使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睡莲的清香,温暖如春。
杨元庆靠在车壁上,后腰处垫一个软枕,他的精神一下子放松下来,闭上了眼晴,此时他什么也不想,就想好好睡上一觉。
裴敏秋坐在他身边,握住丈夫的手,抿嘴笑道:“我有话要对你说,你怎么就睡着了?”
“太疲惫了,不知为什么,坐上你的马车,我就想睡觉!”杨元庆半眯着眼笑道。
“那好吧!我就说一件要紧之事。”
“嗯!你说,什么事?”
裴敏秋沉吟一下道:“就是关于宁儿读书之事,二舅已经两次让舅回来提起,他愿意做宁儿的师傅,专门教他学问,我考虑他是闻名天下的大儒,所以我有点动心,就想和你商量一下。”
妻子所说的二舅就是大儒王通,他居然想单独教自己的世子,杨元庆笑道:“你祖父若知道让王家做宁儿的师傅,他非骂死你不可。”
“我不管他,宁儿是我的儿子,不是他裴家的子弟,我要让儿子受最好的教育,有本事,裴家也拿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儒,我也可以让宁儿拜他为师。”
杨元庆摇了摇头,“李纲不就很好吗,为什么要换师?”
“可是……我只是觉得二舅名气更大,多少权贵子弟都想钻头觅缝拜他为师,现在他主动提出来,愿为专门教宁儿,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机会?”杨元庆微微冷笑了一声。
裴敏秋拉着丈夫的手急道:“你不要这么冷嘲热讽,我也知道这件事很重要,当然也知道王家是有长远打算,所以我没答应他,等你回来决定。”
“好吧!我决定拒绝,一个抱着功利心的人来教我儿子,不管他再有学问,人品就低了一等,李纲虽然不肯为我效力,但他人格品德却要比王通高得多,学问也不差,把儿子交给他,我才能真正放心。”
裴敏秋也处于一种犹豫起中,其实她也知道王家和裴家的矛盾与暗斗,作为一个母亲,她一方面希望自己儿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她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成为裴王两家暗斗的牺牲品,所以她很矛盾,王家两次上门来劝,她都没有答应。
现在丈夫的决定使她一颗心终于落下,至少她不用再想这件事了,可以派人去王家回绝,这时,她又笑问:“你真打算认丹阳公主为妹吗?”
杨元庆懒洋洋道:“不是讲好,只说一件事吗?”
裴敏秋一怔,立刻笑了起来,伸出指头在他额头上戳了一下,“你呀!就知道我要问你这件事,所以先把话堵死了,好吧!以后我再问你,现在让你休息。”
杨元庆嘿嘿一笑,慢慢闭上了眼睛,在马车的轻轻摇晃中,他觉得自己快睡着了。
杨元庆的归来使有点死气沉沉的朝局立刻变了样,首先便是吏部和礼部朕合宣布,万众瞩目的秋试将在三天后举行,这是北隋建立后的第一次科举,将录取两百人,补充河东各郡县以及朝廷中央紧缺的官员,因此格外地引人关注。
对杨元庆以及裴矩、苏威等北隋高层官员来说,这次科举却是一次试探北隋政权的正统性的最佳良机,能看出它在地主阶级中的支持程度,因此北隋朝廷极为重视这次科举。
此时太原城内已是万士云集,来自河东及河北各地两万余名士子齐聚太原城,等待参加这次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科举。
这一次科举和三年前的丰州科举又不一样,三年前的丰州科举因为丰州本身比较偏僻,读书人不多,且过来不易,所以全部食宿都由官府一手包办,只要读过书都可以参加考试,与其说是科举,不如说考吏,而这一次不同了,来的基本上都是饱学之士,官府在生活上也过问不多,太原客栈邸店众多,很多寺院也可以借宿,解决两万余名士子的食宿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如果是得到县学推荐的士子,还能得到一定食宿补贴。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两万余士子又分成了三大阶层,一个是各大名门家学子弟,包括名门子弟和在名门家学中读书的异姓子弟,如著名的裴氏家族、王氏家族、薛氏家族以及来自河北的范阳卢氏、柏人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清河张氏、巨鹿魏氏、平乡柴氏、广平游氏、河间张氏等等,他们都有家学,皆派出最优秀的子弟来参加这次北隋科举考试。
各大名门士族中,除了河北河北两大地域中,一些来自其他地域的名门子弟也颇为引入注目,如弘农杨氏、京兆杜氏和韦氏、丹阳谢氏、彭城刘氏、吴兴沈氏等等,这些地方望族也有子弟出现在太原城内。
另一个阶层便是各地官学子弟,在隋文帝杨坚即位之初,便在各州县兴建官学,在武帝杨广时为最盛,培养了大量的读书人,他们都是隋朝文官的基础,以入仕做官为一生追求的目标,在乱世中他们为官的机会极小,更多时候他们反而成为各地造反乱匪斩杀的首要目标,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这次北隋科举是天下大乱以来第一次正式科举,各地官府纷纷推荐优秀子弟前往太原应试,甚至被窦建德占领的河北各郡也有很多官学生徒赶来太原。
第三个阶层便是中小户人家子弟,自称寒门子弟,没有世家身世,没有官方背景,就因为几年前的丰州科举中录取了大量寒门子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他们卖田卖房、告别妻子前来太原拼搏,以图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北隋官员中,有不少都是出身寒门,如黄门侍郎魏征、内史舍人张亮等等,他们深知贫寒学子的艰辛,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设立济才馆,给这些家境贫寒的学子提供最基本的食宿。
在三大阶层中,以名门士族地位最高,他们大多家境宽裕,自己有丰足的旅费,在官场中有广泛的人脉,在二万余士子中,他们最为活跃,出现太原城内各大场所,其中又以闻喜裴氏和太原王氏两大家学子弟最为突出,颇有鹤立鸡群之感。
张出尘自从生下儿子杨致后,便一直在调养身体,平时很少出门,她被封为侧妃,内官职位为良娣,所以外面都称她为张良娣,但在杨府中,家仆丫鬟则叫她二夫人。
出尘住的院子叫芙蓉院,占地五亩,有三亩是池塘,种满了芙蓉花,也就是荷花,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玉桥从荷塘中穿过,中间是两亩地的小岛,小岛边缘柳绿成荫,中间种满了奇花异草,在花丛中修建了三栋小楼,女儿杨冰独居一座小楼,她带儿子住另外一栋楼,还有一栋楼是给十几名丫鬟仆妇居住。
此时是十月下旬,已有一丝初冬的寒意,荷塘中的莲盘大都已经枯萎,一对对鸳鸯在池塘中冬过,出尘带着女儿杨冰刚从元庆的书房里回来,杨元庆一路疲劳,已经入睡了。
“冰儿,你要去跟娘说说话,还是去看书?”出尘牵着女儿的手轻声问道。话
杨冰今年十岁了,被封为西河郡主,长得亭亭玉立,极像了她母亲今出尘身怀武艺,但她却不想让女儿习武,她要让女儿读书,杨冰现在和弟弟杨宁一起跟李纲读书。
杨冰急着想回自己的房间,便拉着母亲的手撒娇道:“娘,先生布置的功课我想早点做完,晚上就有时间陪爹爹说话。”
“小丫头,爹爹回来了就不要娘了。”
出尘笑着在女儿的俏脸上捏了一下,“去吧!早点做完,晚上让爹爹看看你写的字。”—
杨冰嘻嘻一笑,向自己小楼跑去了,出尘望着女儿的背影跑远,又想着自己怀她时的艰难,这一晃她已经十岁,不由轻轻叹息一声,感叹岁月流逝之快,自己也二十八岁了。
“二夫人!”身后传来出尘贴身丫鬟小秀的声音。
出尘转身问道:“有什么事吗?”
“尤夫人来了,想见二夫人。”
出尘在太原的亲戚并不多,她父亲一房是余杭郡望族,但从她生下来,几乎就没有什么来往,母亲是吴兴沈氏,接触得比较多,在丈夫杨元庆身边也有两个沈氏子弟获得重要,一个是内卫军亚将沈兴,而另一个是记室参军沈春,沈春虽然出身敦煌沈氏,但他父亲却是沈秋娘的亲兄,所以沈春其实是张出尘的表兄,也是这个原因,沈春被杨元庆用作记事参军的机要职务。
这个来访的尤夫人便是沈兴的母亲,张出尘称她为舅母,平时常有往来,并不是外人,张出尘便点点头,“请她来我的院子吧!”
很快,尤夫人在丫鬟的引领下走进了芙蓉院,尤夫人今年五十余岁,梳着高髻,身穿窄袖长裙,满头珠翠,打扮得雍容华贵,她是沈兴的母亲,有从三品诰命。
刚到客堂门前,出尘便笑着迎了出来,“舅母今天怎么有空来了?”
尤夫人连忙屈身施礼,“参见侧王妃!”
“舅母,你又来了,不是说不要这么客气吗?”出尘有些埋怨她道。
尤夫人微微笑道:“今天是有正事找侧王妃,所以礼数要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