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模仿

类别:玄幻奇幻 作者:玻璃海鞘字数:2166更新时间:22/10/23 05:50:47
新惠路764号,32栋,3单元。

高杰赶到的时候,楼下已经聚集了很多围观的群众。

他们中的大多数,根本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只是看到警车停在楼下,楼道口拉起了警戒线,便围在一起。

还有一些人,是被先过来的人叫来看热闹的。

人们互相交流着里面的情况。

“听说是有人死了。”

“是谁啊?”

“好像是住204的。”

“啊?不会吧,是住我家对面的那个邻居?啧啧,真可怜。”

“是你家对面的啊?男的女的?多大岁数?”

“不知道啊,没见过。”

围观者的数量还在增加,最外层有一个人高举着手机,越过人群的头顶,想要拍照。

“现场不许拍照!”

高杰刚好下车,及时制止了拍照的人。

那人心虚地看了下高杰,悻悻地收起了手机。

高杰亮明身份,分开围观者,人群稍微让出了一条夹缝,高杰穿过夹缝来到了楼梯口。

他见到的第一个人,是一个白净的巡警,有点眼熟。

巡警主动打招呼,“高队好!现场在204,王哥他们在上面。”

“,好。”

高杰突然想起来了,这个人就是之前在郑强的案子里帮忙的同事,今天竟然也是他来帮忙。

“辛苦了,”高杰已经走上楼梯,又停了下来,转头对罗振说道。

204室。

被害人所处的位置是大门口。

一圈白线勾勒出死者的轮廓,法医还在被害人的身边。

虽然楼道里没有血腥味,但是房间里却分布着大量的血液,从卧室到客厅,一条血色的道路。

血液早已凝结,留在地上和家具上的,是暗红色的,风干了的油漆般的釉色。

而尸体周围的颜色最为浓重,门边的墙壁,被血液加上了红色的墙裙。

再看那扇房门,枣红色的房门像是加上了黑色的滤镜。

白色的墙壁、米色的沙发和黑色的电视,它们的表面都分布着星星血点,犹如血河中飞驰过一辆汽车,它溅起了血水,打在这些家具身上。

正对玄关的,便是阳台玻璃。阳台玻璃破了一个大洞,风从外面直接灌进来,带着屋里的轻微铁锈味道。

“尸体我初步检查了一下,现在恢复原样了,你看。”法医手指着地上的被害者,和周围的痕迹,对高杰讲:

“尸体和红砖楼案件中的被害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也就是说不完全一样。”

“你看,被害者同样也是全身**,他所处的位置和摆放的姿势,与前一案完全一致。门口,以及面部朝下的姿势。”

“嗯,然后呢。”

“你看这个”,法医举起手里的证物袋,“牙齿,下颌骨,和鼻骨。”

“哦-”

高杰倒吸了一口冷气。

“但是,你看这里,”法医指着尸体背部。

“这里什么都没有啊。”

“对,这具尸体的尸斑出现在正面,而不是背部。”

“也就是说,尸体没有被移动过,他就是以这样的姿势死去的。”

法医示意高杰一起翻动尸体。

被害者的胸腹部有大片的暗紫红色斑块,像是抹了红药水的伤口。高杰用手指轻轻压了下斑块,没有褪色。

这样,高杰就大体推算出了死者的遇害时间。

“最重要的一点,被害人的死因不同。”

“对,我看到了。”

“是啊,这起案件中的被害者死于割喉。”

“还有吗?”

“暂时就是这些,等我将尸体运回去再做进一步检查。”

所有初次见到现场的民警,都会以为,这是一场连续杀人事件。

现场与红砖楼的案发现场太过相似,同样是满屋的液体,同样的位置,躺着相似的人。

而打破的玻璃也在告诉人们,嫌犯是由此处进入的。

而然,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诸多不同。

尤其是,那一条横在客厅旁边的血色的条带,这很明显是后来又泼上去的。

高杰走到窗前,这里的玻璃碎屑很少,都被民警做了记号。

“只有这些吗?”高杰问附近正在取证的刑警。

“是的,只有这些玻璃碴,其余的,在窗外。”

“嗯。好。”

他探头看了一眼楼下,绿化用的草坪里,闪闪发光。而窗台上,印着半个脚印。

高杰问道,“报案人在哪里?”

“门口那位女士。”

门口确实站着一位年轻的女孩。

女孩年龄25岁上下,穿着白色衬衣,外搭一件军绿色的风衣,清爽利落。

“您好,你就是报案人?”高杰开始询问。

“是的,是我报的案。我是这边社区的居委会委员,这是我的职责。”

“说说情况吧。”

“是这样,下午我从楼下路过,发现草坪里有一大片亮晶晶的东西,于是,我就走近了去看一看,看是不是有人在违规建筑。结果是一些玻璃碎渣。我抬头一看,二楼的这家窗户上破了一个大洞,我以为是进了小偷。于是我就先打电话联系了业主,没有人接听,于是就先找了几个人在窗口和楼道里堵着,然后报了警。没多久,你们警察就来了。先过来的就是现在单元门口的那两位。嗯,情况就是这样。”

女孩特意用了一个去声的“嗯”来加强语气。

“好的,感谢你的配合。”

现场的勘察就留给手底下的警员去做,对于这起案件,高杰心里已经有了思路。

高杰先将被害者的邻居都找了过来,一一询问情况。

住在对面的邻居没有察觉任何异常,甚至声称刚刚得知邻居遇害的消息。她说,这户人家几乎不出门,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搬过来的。

隔壁邻居说,昨天夜里好像听到了响动,自己迷迷糊糊地没有在意。

而至于同一层的其他邻居,大家都对死者知之甚少,偶尔在楼道里碰到,或许会互相点头,若是在大街上遇到彼此,则未必能认出对方。

身处城市的人,大都如此吧。

一张薄薄的门就能隔出一个小小的世界,人们在网络上互称“亲亲”,却从不敢轻易对邻里敞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