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摆摊
类别:
现代都市
作者:
孟夏春晓字数:2226更新时间:23/07/18 13:21:17
(求推荐票,谢谢!)
到家时已经过了饭点,哥俩饿得前胸贴后背,三姐儿把热在锅里的饭菜端上饭桌。
老娘却一把将孟春晓拽起来,给他重新戴上大红花,“跟我走!”
孟春晓嘴里嚼着饭问:“娘,我饿死了,让我先吃了饭再说。”
“吃啥吃,等晚上娘给你做红烧肉吃!”
孟春晓被老娘连拖带拽地出了门。
“不是,娘,咱这是去哪?”
老娘挺胸昂头说:“去你三大娘家串串门。”
孟春晓噗嗤笑了,老娘如此迫不及待地去三大娘家,当然不是为了串门,而是为了去炫耀,去打三大娘的脸。
哎呀,老娘可真够记仇的,也够坏的。
他甚至能在脑海里想象出一会儿三大娘的脸色有多黑。
不就去给老娘站台嘛,只要能让老娘出口恶气,让她高兴,这事儿他愿意干!
三大娘家人口多,刚刚吃完饭,三大娘正在厨房里刷锅,看到老七家的牵着胸前戴着大红花的三儿子,嘴角不禁抽了抽。
这老娘们儿来者不善啊,肯定是来找茬的,哼,不就是考了个全县第一吗,有啥了不起的,又不能当饭吃,你们家该过穷日子还得继续过。
想到这里,三大娘冷笑一声,身子转了一半又换上笑脸,迎了上去:“哎呀,老七家的来了啊,家里又没粮食了?”
老娘本来一脸喜气,一听这话,脸色变了变,你个老娘们儿,哪壶不开提哪壶!
虽然被三大娘来了个下马威,可老娘这次是来找场子的,而且有孟春晓傍身,底气十足,自然不愿弱了气势。
“三嫂子,借你家的粮食我记得都还清了吧?好像还多还了两斤白面吧。”
“瞧你说的,咱妯娌之间还讲究这些干啥,再说我家也不缺这两斤白面。”
吹,你就使劲吹!
三大娘故意不搭理孟春晓,老娘最先沉不住气,轻轻踢了他一脚:“别跟木头桩子似的,怎么不问你三大娘好?”
孟春晓委屈地喊了一声三大娘。
老娘替他理了理胸前的大红花,得意道:“三嫂子,我家三儿这次考了全县第一,这不今天公社开表彰大会,发了一朵大红花,嗯,对了,三儿,还发了啥来着?”
孟春晓恨不得捂着脸转身就走,老娘也太能得瑟了吧!
“还有一张奖状,五十块钱的奖金,学校奖励了二十,公社奖励了三十。”
“哈哈”,老娘咧着嘴大笑,“三嫂子,我家三儿聪不聪明?”
三大娘沉着脸,本不想说话,可又不能不说,只能挤出一个微笑:“三儿真是聪明。”
老娘满意了,拉着孟春晓说:“三儿,回家娘给你做红烧肉吃。三嫂子,你忙吧,我们走了啊,不用送了。”
三大娘望着老七家的背影,气得差点咬碎了牙。
到了暑假,县城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每天清晨,县城附近的农民,挑着担子,赶着大车,或者独自一人,或者拖家带口,从四面八方涌向县城。
当然,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在县城里叫卖,于是就将摊位摆在了县城外的大马路上。
因为都是农民自家出产的东西,价格便宜,还不需要票,很多市民都愿意多跑几步路来这里买东西。
中考结束后,孟春晓每天上午就是随着这股人潮来到县城。
放到半年前,大家只敢偷偷摸摸地在乡下卖东西,现在好了,看到上面根本不管,胆子越来越大,最后都敢把生意做到县城边了。
其实摆摊的也存着担心,可从阳历三月底,一直到现在大家伙都还好好的,也没听说有人被抓,大家心里都有底了,或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社会环境,但确实感受到了社会环境逐渐变得宽松。
于是来这里摆摊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夏收夏种结束后,附近的农民几乎天天往这跑。
或许用不了多久,这条马路的两侧,会逐步形成一个新的集市。
今天孟春晓不是一个人来的,身旁还跟着他的便宜大侄子孟州。
初中期末考试结束后,孟州闲着没事干,得知三叔每天去县城卖鞋垫,于是自告奋勇打下手。
孟春晓自然不会拒绝他的好意,而且他还真需要孟州这样的人帮忙。
一方面孟州长得人高马大,带在身边有安全感,万一碰上打劫的,孟州还能顶一阵子。另一方面,他打算将卖鞋垫的活儿交给孟州,这样他就有空闲干点别的。
俩人在马路南侧找了个空挡,卸下扁担摆开摊位。
左手边是一个卖菜的大叔,摊位上摆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豆角,都是趁着太阳没出来时采摘的,蔬菜上还挂着露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右手边的大妈是卖鸡鸭的,顺带着卖点野菜。
对孟州来说,摆摊卖东西,他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新鲜超过了紧张,摩拳擦掌想好好表现,可不能辜负了早晨喝的那碗羊肉汤和三根油条。
该交代的都在来的路上跟孟州交代清楚了,孟春晓又嘱咐了两句:“老老实实卖鞋垫,不要惹是生非”。
孟州拍着胸脯说:“三叔你就放心吧,我你还不了解?咱向来不主动惹事,但也不怕事,要是哪个王八犊子敢惹事,我把他打出屎来!”
孟春晓突然有些后悔带他出来,他的本意是让他别惹事,谁知道他居然领会成不能被人欺负了。
“算了,跟你说不明白。我去办点事,你就在这呆着。”
“三叔,你去哪?要不我陪你去?县城这么大,万一你走丢了……。”
“你走了谁在这看摊子?就这么定了,县城我熟得很。”
孟春晓很快消失在人群中,孟州只能无奈地坐回小马扎上。
也不知道孟州运气好还是长得喜庆,刚坐下不到半个小时,就卖出了三副鞋垫。
右手边的大妈一直冷眼旁观,刚开始她断定孟州一双鞋垫都卖不出去,如今谁家没个会做针线活的老娘们儿,花钱卖鞋垫还不如自己做鞋垫。
更重要的是,孟州卖得有点贵,一双鞋垫便宜的要五六毛钱,贵的要一块多钱,都能买一斤半肉了,反正她不会花这个冤枉钱。
这时,她看到孟州一会儿工夫就赚了两块多钱,不禁又吃惊又羡慕,于是开始没话找话跟孟州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