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鸡汤
类别:
现代都市
作者:
孟夏春晓字数:2184更新时间:23/07/18 13:21:44
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四个人一起去食堂吃了顿饭,然后结伴探索起这座园子来。
南门是主校门,来的时候走的正是南门。东门外是一片低矮的居民区,平房胡同错综复杂,四个人远远了望着,都没胆子走进去。西门远离宿舍区和教学楼,估计如果没什么事,以后很难来这边。
两天后,数学系的新生都到齐了,开了一次班会。
因为到得晚,宿舍的四个人只能坐在最后一排。
数学系刚改的名字,77级入学的时候还叫数学力学系,到了78级,力学系和数学系分家,从此以后各叫各的。
孟春晓以前可没搞过纯数学,所以对78级数学领域的大牛不甚了解,但唯独有一个人,他看过报道,这个人是研究孪生素数的。
听到这位大牛报出名号,孟春晓惊讶得手一哆嗦。
远远地望着这位大牛在台上紧张地做自我介绍,孟春晓心底突然涌起一股恐惧。
他从来没想过从事枯燥的数学研究,高考完后,他第一志愿报的是隔壁的无线电系,因为觉得自己是全省理科状元,第一志愿肯定没问题,就不想写第二第三志愿,最后还是在班主任逼迫下不情不愿地填全了。
第二志愿他填的金陵大学物理系,班主任看了后非常生气,说什么金陵大学根本比不上北大,所以第三志愿就填了北大数学系,这才让班主任满意了。
老天爷仿佛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没被第一第二志愿录取,反而被自己最不看好的第三志愿给录取了。
这可是数学啊,纯粹的数学专业啊!
没开班会之前,他还没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可此时此刻,他环顾四周,心里拔凉拔凉的。
在座的同学有三十多岁的大叔,也有二十多岁的青年,甚至还有几个跟他差不多大的未成年人。
这些同学跟他不一样,他是开了挂的,考上北大纯属侥幸。而他们却是凭真本事考上北大数学系,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是笨的。
他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非常清楚,他就不是搞纯粹数学研究的料!
如果仅仅是跟枯燥的数学打交道,他或许忍忍还能坚持下来。
可一想到要跟这么多聪明人,甚至天才做同学,他就感觉压力山大,似乎有一堵墙横亘在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可是顶着全省理科状元的光环考进北大数学系的,万一学不好,成绩太差,丢得可不是他一个人的脸,而是全省父老乡亲的脸啊!
他仿佛预见不久后,同学和老师在他背后指指点点,“就他,孟春晓,某某省理科状元。之前我以为这人是理科状元,肯定很厉害,没想到成绩这么挫,谁能想到原来是个水货状元啊。你说某某省状元都这个德性,其他人能好到哪去?哈哈!”
想到这,孟春晓的脸色一阵白一阵青,突然感觉有人捅自己的腰,听到老大田建新说:“孟春晓,到你了!”
孟春晓忙站起来,一步一步地往台上走去,像是背着一柳条筐的矿石,每一步都那么艰难。
教室就这么大,走得再慢也有走到头的时候。
他这副做派,被老师们看在眼中,反而是一种沉稳的表现,然后又听他自我介绍说今年才十五岁,老师们互相看了看,都以为数学系来了一个少年老成的好苗子。
站在讲台上介绍完姓名、年龄、籍贯后,孟春晓一下子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了。
突然看到最前排的一个老师很眼熟,正是报道那天帮他把行李背到宿舍门口的老头儿。
老头儿微笑着冲他点点头,孟春晓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谁能想到一个其貌不扬,抢着帮学生背行李的小老头儿,会是堂堂北大数学系的老师呢!
虽然心里大囧,不过或许受到这位老先生笑容的鼓励,孟春晓却不像刚才那样紧张了。
刚才大家在自我介绍时,都会说一点特长爱好之类的东西,可孟春晓觉得自己一无所长,五音不全,吹拉弹唱样样不行,甚至连书法只算得上端正。
一时之间说不出自己的特长,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决定给大家灌点鸡汤。
“我这人其实没什么特长爱好,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来,那我只能说我对‘吃’比较擅长。”
话音刚落,底下响起一片压抑的哄笑声。
“我对吃饭有一种执念,一天二十四小时,到了饭点就会条件反射地分泌唾液。大家别笑,这是真的,反正咱们相处的时间还长,你们可以慢慢地、仔细地观察观察,看看我有没有说谎。”
这次连老师们也笑起来。
“或许大家觉得我刚才说的很好笑,或者我这个人有幽默感,实际上并非如此。我这人挺死板的,天生没有幽默细胞。我对吃饭的这种执念,来源于我的母亲,一个六十岁的农村老人。从我记事起,就常常听她这样教育我们兄妹,学习好吃好饭,学习赖滚一边。”
下面又是一阵笑声,只是,这次的笑声却稀疏了很多,不少同学,甚至一些老师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孟春晓的心情越来越放松,扫了一圈,自嘲地笑笑,继续说:“大家或许不相信,我母亲真的说到做到。两年前的春天,我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那时候我才十三岁,正在上小学四年级,而且学习也不好,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
说到这,孟春晓顿了顿,看着下面的同学面露疑惑,笑着说:“我没骗大家,我那时候真的数学次次不及格。因为学习不好,所以我娘打算让我退学回家挣工分。在座的不乏有农村的,或插过队的前辈,农村是什么光景,应该并不陌生。我连锄头都抡不动,哪会种地啊。”
“我软磨硬泡,再加上二姐二哥说情,我母亲终于答应再给我一次机会。这次机会,我抓住了。所以,两年半后,我来到了这里,跟诸位坐在同一个教室里。”
“学习好吃好饭,很朴素、很普通的一句话,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却证明了它的颠扑不破。今天在场的诸位同学,应该也不会反对这句话吧,如果反对,为什么会坐在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