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师
类别:
现代都市
作者:
孟夏春晓字数:2223更新时间:23/07/18 13:22:26
大四了。
孟春晓突然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明年夏天就要毕业了。
对于考研和出国留学的人来说,时间非常紧迫,还有一个多星期就要考试了。
开学后没几天,收到了二姐的信。
从班长手里接过信封,孟春晓有点纳闷,二姐以前从来没给自己直接写过信,都是写给二哥,顺带着跟自己唠两句。
而且这封信挺厚的,也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
撕开信封,抽出一沓信纸,粗略数数差不多有十来张。
而真正的信函只有一页,几下就看完了。
原来二姐最近正在写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数学模型方面的,她解决不了,前两天收到他的信,听说他想读经济系的研究生,于是就把主意打到他身上。
剩下的几页信纸就是她毕业论文的思路和遇到的问题,孟春晓看着看着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二姐的想法有点出乎他的意料,而且相当大胆,她的毕业论文方向居然是价格改革。
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劝她改研究方向,价格改革哪有那么简单?简直就是个坑,而且是大坑,跳进去很容易爬不出来。
不过等把所有的信纸看完,他又改主意了,甚至开始跃跃欲试,也想要尝试一下。
大四的课程不多,而且孟春晓都已经自学完了,所以接下来的两节课他没怎么听老师讲什么,将二姐地信反复看了两遍,一边看一边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疑惑写下来。
然后开始琢磨二姐的思路到底行不行,其中的逻辑又是怎么样的,如果要实现目标,该从哪里入手,理论依据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可以用哪些数学模型,等等。
这一想就是整整一天,写了小半本笔记,最后有些痛苦地揉着脑袋,没想到越思考问题越多,主要是他对经济学一知半解,很多东西似是而非。
晚上放学后,直奔图书馆,一口气借了十几本经济相关的书,然后对照着之前做得笔记,带着问题看书。
“老四,干啥呢?”田建新洗漱完后经过孟春晓桌前,随手拿起一本书。
这几天孟春晓天天熬夜到凌晨,张学红和秦守仁因为要准备几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田建新倒还理解,可孟春晓不是明年才考试吗?
“?这是啥书?”
孟春晓头也不抬说:“其实就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田建新翻了几页,问道:“前两天你说要读经济系的研究生,不会是真的吧?”
“骗你干啥?”
田建新说:“好好的数学不搞,搞什么经济,不务正业。”
孟春晓说:“搞经济咋就不务正业了?老田同志,你这个思想要不得。就比如说我二姐的毕业论文,做的是价格改革方面的研究,你说这是不务正业?恰恰相反,这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田建新把书放下,摇头说:“你呀你,不知道该说你啥好。其实按你的成绩留校当老师也不是不可能,你就没考虑过?”
“你说我?当老师?”孟春晓指着自己的鼻子,“田老大,你逗我吧?就我这样的能当老师?”
田建新皱眉道:“你怎么就不能当老师了?我觉得你挺适合的,学什么都快,脑子活,方法多,讲话幽默,你要是当老师,学生们肯定喜欢上你的课。”
孟春晓连忙摆手说:“快饶了我吧,没兴趣。再说就是想留校,你我说得都不算,瞎操这份心干啥。”
田建新一想也是,他们这些大学生看似风光,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其实大部分人都身不由己,对未来都有些迷惘,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师哥。”
孟春晓扭头看向门口,笑着道:“李坤,愣着干啥,自个儿进来,难道还要我请你啊。”
李坤先跟田建新打了个招呼,笑嘻嘻地在他旁边的凳子上坐下,
“师哥,我又来给你添麻烦了。”
“你没事儿也不会来,来了就没好事儿,说吧,又有啥问题?”孟春晓看经济学书看得脑瓜仁疼,正好可以换换脑子。
“极大似然估计,师哥,我看了一个星期也没弄明白。”
田建新在一旁笑呵呵地道:“小李,你算是问对人了,当初我也搞不明白这东西,还是他给我讲清楚的呢。”
孟春晓看了老田一眼,说:“那是大一上学期的事儿了,亏你还记得。今天当着你的面,我将这个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顺便让你加深印象。”
田建新直翻白眼:“你不吹牛能死啊!”
孟春晓没搭理他,转头对李坤道:“极大似然估计的定义你清楚吧?”
李坤马上说:“极大似然估计法是一种统计方法,它用来求一个样本集的相关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
孟春晓说:“多拗口的定义,也不知道编书的人是不是跟学生有仇,就不能说人话?按我的理解,用人话应该这么说,极大似然估计是这么一种参数估计方法,对于极少的样本观测,我们很可能观测到的就是发生概率最大的那次实现。”
田建新说:“还是挺拗口的,不过比你给我讲的要清楚多了。”
孟春晓得意道:“老田,我也在不停地进步嘛,小意思啦。”
李坤还是有些不太明白,问道:“师哥,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简单地讲,一个现象已经发生了,如果站在时间线从后往前看的角度,我们可以理想地认为,这个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这个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比如,如果今天已经是晴天,那么可以朴素地推断:是因为今天天气晴朗的“可能性”比“阴天”的“可能性”大,所以今天才是晴天。”
“还能这么理解?”李坤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跟他十几年的认知习惯完全相反。
孟春晓笑着说:“是不是跟你的基本常识不一样?学数学就是要打破你的基本常识,不能显然地认为是这样,就是这样,而是要先这样,所以显然是这样。就拿最大似然估计来说,如果上升到哲学高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所有已经发生的事件都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换句话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田建新琢磨了几秒钟,感慨道:“老四,你不去做老师真的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