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类别:现代都市 作者:异乡的小酒馆字数:2447更新时间:23/07/19 01:20:05
一个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几乎所有的伟大最终都会归于平凡。所有的理想最终也会被生活的现实撞击的粉碎。当然所有的不公正的命运在几经波折之后,终究会以正常的轨迹回归到它应该旋转的曲线上来。

历史总是需要后人来评述和总结的,尽管与经历过那个大时代的一代人的残酷命运相比,所有的历史陈词都显得那么苍白。

棒子沟的知青点在一九六九年的秋天,迎来了来自全国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十二名男女知青。

这些年轻人怀着革命的远大理想和改天换地的决心,来到了这个自民国以来闯关东的汉子都不愿意停留的贫瘠荒凉的地方。

具村里的老人说,鬼子一个小队驻扎在北岔,派人来棒子沟收粮都没有人愿意来。抗联战士在棒子沟养伤几乎不用担心鬼子的搜查队会进山来,几十里的山路就算豺狼虎豹不把鬼子吃掉,山里猎人的冷枪也足以让他们屁滚尿流地逃回镇上。最终棒子沟在抗日战争期间,成了三不管的地方。

理想和热情只能燃烧一时,终究不能持续太久。棒子沟寒冷的冬天很快便浇灭了这群年轻人一颗颗火热的心。等待他们的是每天天不亮就和生产队的社员一起出工,开荒、挖肥、建房子。吃的主食是窝头和咸菜团子。娱乐活动就是没有什么娱乐。

枯燥乏味的生活最能消磨人的意志,何况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尽管在城里生活也是艰难,满大街都是待业青年,很难找下一份工作。可和知青点的劳动比起来依旧是天壤之别。

有的家庭成分好知青通过征兵走了,还有的知青通过疏通各种关系,拿到及其珍贵的城里招工名额也走了。还有的知青看到回城无望又耐不住寂寞,选择和当地人结婚成家。

而大多数人是没有办法改变自身命运的,甚至当中有些家庭成分不好的青年写封信都要经过地方领导审查,更不用说什么探亲假或是回城的机会了。

棒子沟的一千多口子人,最大的遗传基因就是闯关东的“闯”。大多数人家的先辈都是在老家过不下去,才一路闯到了棒子沟。还有一些是在老家犯过事被官府缉拿逃到这边来的。遗留下来的风气是义气当中夹杂着几分匪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有,插朋友两刀的也不新鲜。

所以棒子沟大队的社员对这些城里来的集体户,更多的是隔岸观火保持距离。请不要嘲笑他们的冷漠,人性的高尚大抵是在“饱暖思**”以后的道德选择。大多数人的本性即便没有多“恶”更谈不上有多“好”。

路远来到棒子沟快四年了,也就在这一年——公元一九七七年。国家在大学停止招生十年之后恢复了高考。虽然这还不是一个提倡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但这个消息对于广大的下乡知青们来说无异于一声春雷炸响。

当然这样的新闻对于棒子沟大队的社员们,就如同几枚石子扔进拉林河的激流中一样,还没听见声响就消失不见了。考大学,多么遥远的事情,自己家的孩子能读个初中毕业就算祖上积德烧了高香。大学,那是做梦都不会有的念头,下地干活挣工分填饱肚子,才是社员同志们最为关注的重点。

然而高考对于知青点留下的九个(五男四女)知青无疑是久旱之后的甘霖。有的知青已经来到棒子沟快十年了,真是做梦都想离开这个梦里都会被冻醒的地方。高考对于他们如一场及时雨。

可是高考毕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知青下乡这几年,老师教的知识差不多哪里来的又还到哪里去了。靠一次考试改变命运谈何容易。

即便如此,棒子沟知青点的九个知识青年还是全体报名参加了高考。就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二元二次方程都搞不懂的滨江知青林志武都报名参加了高考。用他自己的话说,考上考不上都没有关系,重在参与吗!至少还可以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去城里逛几天呢!打打牙祭逛逛街也是好的。

最终来自省城龙江的男知青杜兵和庆海的女知青顾小佳超出了高考的录取分数线,顾小佳更是以优异的城里达到了庆海市震旦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然而命运的过程中悲剧发生总是多于喜剧,倾注的热情越大,迎头而来的失望就越加的令人沮丧。顾小佳因为有个姑姑解放前跟着国军去了外岛,政审没有过关,遗憾落榜。这样的打击对于只有二十岁的她来说未免过于残酷。

顾小佳的父亲是庆海市YP区弄堂里一个老实巴交的裁缝,祖传的手艺,做的一手好旗袍。据说民国时期还做过庆海滩时尚女明星的御用裁缝,手艺应该是蛮厉害。只是在新时代,满大街的列宁装和中山装,别说做旗袍了,就连这手艺都不敢对外宣扬。母亲勉强算是一个小资本家的女儿,脱离家庭关系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顾小佳兄弟姐妹六个,她排第五。大哥最早参加工作不在下乡之列,二姐在顾小佳下乡这一年结了婚。在一家街道办的火柴盒厂糊纸盒,也没有下乡。三哥和四哥就没那么好命,赶上了大时代的浪潮,一个去了边疆省的生产建设兵团,一个插队到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农村。

一九七三年顾小佳十六岁,弟弟顾磊十四岁。根据当时的政策两个人只能有一个留在城里,另外一个必须下乡。顾小佳知道自己没有选择,有着重男轻女思想的父亲,自己又比弟弟大,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能供自己到高中毕业全是依靠母亲一次又一次地顶住了父亲的压力,否则她早就应该离开庆海到农村去了。

看着面容冰冷表情冷漠的父亲,顾小佳别无选择。

路远能够认识顾小佳是很偶然的。他和强子虽然经常会把在山上套来的猎物送到知青点来换钱,可和知青点的人并不熟。最多也就是到知青点送东西的时候讨个价还个价,碰上胆子小的女知青在帮着剥个兔子皮拔个鸡毛什么的。偶尔有些无聊的知青们也会和强子和他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之类。总之大家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交集。

对顾小佳路远是留意过的,在知青点顾小佳的年龄最小,也是最晚到的一批知青。都是来自大城市,也算同是天涯沦落人,加上小佳长的眉清目秀,大方婉约,脾气又好,还是很受知青点的哥哥姐姐们照顾的。

顾小佳有着不同于棒子沟的所有姑娘们身上所没有的独特气质。那种气质仿佛是一株深谷幽兰与生俱来的,同样柔弱的姿势,同样的一颦一笑,在顾小佳的身上就会有一种无形的让人倾倒,迷恋的味道。至少路远是这样认为的。当然十四岁的路远刚刚到情窦初开的年纪,还是一只青涩的瓜,对于男女之情还处在懵懵懂懂之间。但这并不妨碍他内心深处对一个异性的欣赏和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