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宋得南平,明得武平
类别:
现代都市
作者:
兰了字数:4597更新时间:23/07/19 06:06:38
蓝鑫在现代看过宋灭南平,武平,后蜀,南汉作战的历史资料,他一直等着周逢行病逝,张文表举兵叛乱的大好时机。
张文表帅兵攻打潭州时,蓝鑫发动了闪电战,加上金钱开路,不到十天时间,拿下了武平军和大明帝国边境接壤的所有州县。
张文表刚刚攻下潭州,得知后方失守,被人炒了老家,他迷茫了。
接下来该怎么走?
张文表还未拿定注意,蓝鑫的使臣留从效来到潭州。
蓝鑫选择市舶使留从效出使潭州,劝降张文表,这是两方面的原因,一,留从效之前担任清源军节度使,归降后,得到优待,日子过得很滋润,这是很好的例子,二,张文表对留从效并不陌生,二人隔空打过交道。
清源军和武平军两个割据政权并不接壤,但张文表早就知道留从效这个人。
留从效归降大明后,得到优待之事,张文表也知道,但他没有羡慕,他还是喜欢当土皇帝。
去年,大明帝国出口大量薯种到武平军境内,张文表花钱买了不少薯种,重在自家的土地里,收获颇丰。
在蓝鑫的要求下,留从效主动给张文表写信,并不远千里派人送礼物到张文表手中。
得知留从效代表大明帝国造访,张文表立马想到了大明要招降自己。
见到留从效后,张文表没有发怒,淡淡问道:“留市舶使,你来潭州干什么?”
“张刺史,明人不说暗话,本使代表大明帝国陛下为招降而来。”
“招降?”张文表没有表态,直勾勾的额盯着留从效看。
“德仁陛下说了,如果文表归降大明帝国,可授以潭州刺史,年俸一千圆。”
“一千圆?”张文表冷笑道,“据我了解,你归降大明,得到了十万贯以上的赏赐。”
张文表知道在大明帝国境内,一圆就是一贯,在大明的一圆和在武平军的一贯相比,前者的购买力更强一些。
“文表,你别嫌少,我的年俸也是一千圆,赏赐之物,另计。”
“能让本官看看你手上戴着的手表吗?”
“当然可以!”留从效摘下手表。
侍卫接过手表,呈给张文表。
“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有趣!”张文表之前听过有关手表的详细消息,“这块手表价值几何?”
“无价之宝。陛下还未对外售卖过手表,都以赏赐之物赐予臣子。”
“如果我归降大明,有这份赏赐吗?”
“有!”
蓝鑫没有和留从效说过,张文表归降,会赏赐手表给张文表。
留从效自作主张了,他觉得蓝鑫不是一个小气的君王,如果蓝鑫不愿意给,为了能让张文表归降,留从效也愿意拿出自己的手表给张文表。
“留大人,明日再给你答复。”
“好的,留某告辞了。”
翌日,留从效再次见到张文表,得到了明确的答复,愿归降。
兵不血刃,就拿下潭州这座大城,花费了小几万圆的财物,蓝鑫觉得有点贵,但很划算。
得知张文表兴兵作乱,赵匡胤对武平境内的战事的态度是不冷不热。
大明已经攻占武平多个州县的消息之前,他听到酒坊副使卢怀忠带回的其他消息:“高继冲甲兵虽整,但军队不过三万;年谷虽登,可民困于暴敛。荆南南通长沙,东距金陵,西迫巴蜀,北奉我大宋,臣观其形势,日不暇给,取之易耳!”
“好!”
赵匡胤听到关于荆南的报告后,终于燃起了斗志。
荆南是什么?
高继冲又是谁?
这又与武平周保权何干?
荆南,是正儿八经的十国之一,又称南平、北楚。
后梁曾以高季兴出任荆南节度使,下辖江陵、归州与峡州。
后唐同光二年,高季兴受封南平王,建都江陵府。
与武平一样,荆南算不上完全独立的国家;但与武平不同,荆南只有一府二州,国力贫蹙,地狭兵弱。
为了维持统治,高季兴和他的继任者们只好靠着劫掠来往使臣商贾、对周边国家称臣骗赏过活,时人称之“高无赖”。
高氏所据的江陵府南北相通,东西相控。
只是由于太重要,四面八方的政权反而不敢攻占。因为一旦占领荆南,割据的平衡就被打破,免不了遭到他国围攻。
现任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是第五位统治者,乃高季兴的曾孙。
高继冲上任不足一月,年龄才二十岁,夹在烽火硝烟的武平与虎视眈眈的大宋之间,实难保境。
宋军借着出兵武平的机会,大可把荆南也一并拿下。
赵匡胤一直没有给周保权回信,就是在等荆南的消息。
如今,卢怀忠的情报证实了他的想法,一箭双雕正当时。
……
翌日,大明帝国攻占武平多个州县的消息传到了开封城,赵匡胤得知此事,有些惊讶,同时很不高兴,小小明国居然敢惦记朕嘴里的肉,是可忍孰不可忍。
招来朝臣议事。
明昊四年,公元96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赵匡胤代表大宋向大明宣战,命武平周保权和荆南高继冲发兵协助。
开封城里,高官名将都在摩拳擦掌,大宋立国将近三年,至今尚未对外发过一兵一卒。
大家左等右盼,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
开封府衙,赵光义尽量让自己不为情绪所染。只是拿着毛笔的手,依旧不听话地微微发抖,“东京留守”四个字写得歪歪扭扭。
杜太后去世后,皇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连他这个皇弟也不许留在禁军。
赵光义有点懊恼。
不过,赵匡胤却给他一个更有料的头衔——开封府尹。
仅从职权看,开封府尹不过相当于后世的首都市长。
然而,熟悉五代潜规则的人都知道,开封府尹是个敏感的职位,以宗室尹京,往往带有立皇储的深意。
难道二哥真的要立我为继承人?
赵光义想入非非起来,一次次的暗示,不得不让他若有所期。
所以,大军出征在即,他想起了“东京留守”这个临时官职。
赵匡胤御驾亲征,赵普向来随军。
这京中第一官,按理当授予赵光义这位准皇位继承人。
没有皇兄的东京,自己可以随意发号施令,命行禁止,那种几近至尊的感觉太美妙了!
建隆四年,既明昊五年,农历正月。
赵匡胤却下诏: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兼侍中慕容延钊为武平道行营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遣使十一人,发诸州兵会襄阳,以讨大明刘继兴。
……
蓝鑫重生后,对外宣传自己是天帝之子,去姓更名为德仁,但赵匡胤不承认蓝鑫是天帝之子,觉得他在装神弄鬼,虽然他见过玻璃镜,但他不觉得这是来自仙界的东西,和铜镜相比,照得更清楚一些,还在常人的理解范围之内,。
若是见到拍立得,赵匡胤肯定会惊为天物,有人给他拍照片,骗他说摄走了他的魂魄,他可能也会相信。
……
为什么不是下诏亲征?
赵光义像泄了气的皮球,烦闷地窝在屋里。
吃惊的不仅是赵光义,朝廷高官,没有不纳闷地。
整整十年了,他们早已习惯了跟着天子东征西讨。
谁能想到,大宋首度出征,官家居然不再上马?
天下,居马上得之,安可马上治之乎?
看着满朝文武的惊讶,赵匡胤有点小得意。
乱世的逻辑要改一改了,谁说打仗一定要御驾亲征?
朕已经让大将们远离政治,自己这个皇帝,也该摆脱军人的身份,做个正正经经的治国者了。
朕是治天下的皇帝,不是上战场的将军。天下文治,从皇帝做起。
当年,郭荣一条腿迈进了治世的殿堂,另一条腿却始终没有离开乱世的泥沼。
现在,赵匡胤准备拔出这条腿。
退居庙堂的赵匡胤只对前线做了唯一的战略部署,他对即将赴军的李处耘说:“江陵四分五裂之国,如今我们借道出师,要乘机把它拿下。”
假途灭虢,哦,现在应该叫“假湖灭荆”。
不仅算不上诡计,简直连阴谋都不算,只能勉强叫阳谋。
这样明目张胆地抢地盘,荆南能老实就范?
能!
不久前,赵匡胤向荆南下了一道诏书,命高继冲发水兵三千,与宋军一道南下潭州。
这是一个试探。
荆南不是一直对中原奉表称臣吗?
如今朝廷找你一起对付大明,你出不出兵?
出兵,当然好;不出兵,我正好以此为由,灭掉你这个乱臣贼子。
赵匡胤虽然公开来抢地盘,但要抢得文雅;要抢得文雅,首先要有个正当理由。
这是赵匡胤统一天下的第一步,他不想因为自己的过分蛮横,激起周边国家对大宋的过度防范甚至敌意。
所以,伐人之国,必须要有理由。
赵匡胤得到了反馈,高继冲同意出兵——不同意也不行,以三州对抗一百余州,螳臂当车,不敢不从。
其实大宋完全可以武力吞并荆南,但那样毕竟费时费力,远不如妙取更划算。
荆南的底线已经暴露,赵匡胤从容下殿,安枕而眠:前方的事情,用不着朕操心了。
李处耘的使臣丁德裕已经进入江陵城,宣读朝命:王师借道伐明,请贵府提供沿途补给。
高继冲回复:老百姓怕当兵的,粮饷我们可以供给,但请另行别路。
丁德裕再入江陵:王师借道伐明,请贵府提供沿途补给。
一模一样的话,完全没有妥协的余地。
谁都明白宋军不怀好意,可又能怎么办?
高继冲连忙召集幕僚,商议对策。
……
若是蓝鑫没有出现,历史轨迹没有发生改变,大宋要求南平出兵协助平叛张文表,兵马副使李景威说出这样的言论:给我三千兵马,我可以在荆门设伏,击走宋军;然后回师收张文表,再交给朝廷。功罪相抵,大事可成。
显然,面对实力远比南平军更加强大的大明,李景威说不出打败大明,收复武平丢失的州县,再交给大宋朝廷之类的言论。
节度判官孙光宪说:“自周世宗起,天下有混元一统之势。如今圣宋受命,规模更加宏远。现在宋军借道灭大明,难道还有借道回师的道理?干脆献土投降算了。”
孙光宪可不是一般人,他写成了千古名着,他说的话,自然不是信口胡言。
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
大宋立国三年,百废渐兴;赵匡胤文可理政,武能伐兵。
有这样的强国,有这样的雄主,孙光宪觉得天下必将一统,荆南这巴掌大的地方,如何阻止历史大势?
孙光宪知道大明的皇帝德仁自称是天帝之子,对于此事,他没有当真,要不然,他会觉得德仁更有资格比赵匡胤更有一统中原的资格。
“公亦不失富贵。”
孙光宪知道高继冲在担忧什么,劝说道。
高继冲动心了,他并不关心荆南能否割据一方,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前途。
于是,高继冲命叔父掌书记高保寅与衙内指挥使梁延嗣前去宋军大营犒师,探探口风。
使臣一去未归,等待命运的高继冲陷入空前的恐慌,他以犒劳宋军为由,在境内大肆搜刮钱财。
反正自己早晚都得被灭掉,玩一把“最后的疯狂”!
好在赵匡胤听闻后,即时下诏,命高继冲停止搜刮。
荆南人民才逃过一劫。
当晚,高保寅的使臣回报:宋军距江陵百余里,慕容延钊、李处耘待己甚厚,借道而已,并无他意。
慌乱的高继冲终于塌下心来,只待叔父等人平安归府。
次日一早,睡眼惺忪的高继冲没有等来叔父,却等来了李处耘。
宋军兵临城下,毫无准备的高继冲仓皇出城十五里迎接。
李处耘让他待在原地等着慕容延钊;自己率兵先行入城,登上北门。
待高继冲陪着慕容延钊的大军来到江陵时,城中战略要地早已为宋军所控制。
这是怎么回事?
说好的先“假途”后“灭虢”呢?
你们怎么不按典故出牌?
高继冲认命了。
明昊五年,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农历二月初九。
荆南三州十五县,和平划入大宋版图。
荆南归附后,赵匡胤做了一些善后工作。
高继冲继续留任荆南节度使,这让作为降臣的他喜出望外,对自己的性命再无担忧。
如果历史轨迹没有改变,高继冲举家归朝,他本人则徙镇武宁军,至开宝六年去世,颇有政声。
朝廷另派仅次于赵普、李处耘,与吕余庆地位旗鼓相当的枢密承旨王仁赡任荆南巡检,实际管理荆南地区。
荆南幕府的旧僚也各有升迁。
趁着宋军跟荆南斗心眼儿的工夫,大明已经占领了武平境内大部分州县。
显然,宋军大大低估了大明帝国的军事力量,以及大明皇帝争斗天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