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八章 扩大皇城司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放羊小星星字数:2257更新时间:23/07/14 07:46:15
福宁殿。

这一日,雷允恭做完例行汇报后,脸上忽的露出一抹纠结之色。

“还有事?”

李杰抬了抬眼皮,轻描澹写的扫了他一眼。

“确有一件小事。”

雷允恭先是面露犹豫,然后一咬牙,上言道。

“五天前,应天府那边传来一则消息。”

“前几日,应天书院教习范仲淹娶了长葛李氏之女。”

“婚礼当天,洛阳张氏、东来吕氏、南丰曾氏、吴越钱氏、长洲丁氏、浦城章氏等家族,都派了家中子弟参加。”

其实,雷允恭的纠结之色,一半是装的,一半是真的。

范仲淹这个人,他当然知道了。

能被官家钦点的官员,天下能有几人?

文教,乃是邦国大事,官家将兴学一事交给此人去办,可见恩宠。

因此,对于汇不汇报这条消息,他确实颇为纠结。

汇报吧?

难免会有上眼药的嫌疑。

可若是不汇报,好像也不合适。

他刚刚提到的这个家族,哪个不是望族?

如此多的氏族,齐聚一堂,简直是骇人听闻。

这些人,若是全聚在了一起,那股力量,便是官家,也不能忽视。

所以,思虑再三,雷允恭还是决定主动汇报。

他相信官家不会误解自己的意思。

毕竟,官家是何等的英明神武,自己那点小心思,哪会瞒得住?

听到这则消息,李杰顿时眉头一挑。

范仲淹结婚,他不奇怪,都三十好几的人了,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

只是,参加宴会的人,也太多了一点。

单单雷允恭汇报的这几个人家族,其中互相不对付的可不少。

如东来吕氏和长洲丁氏,再比如洛阳张氏和浦城章氏,这些家族,或是因为派系,或是因为上一代的恩怨,彼此之间的关系很是紧张。

然而,这群人竟然同聚一堂?

想了想,李杰忽然笑了。

也是。

能让他们同聚一堂的人,可不是范仲淹,而是他自己。

不过,理解归理解,该敲打,还是要敲打的。

皇权和世家大族,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当蛋糕越来越大时,双方是从属关系,合作关系。

然而,一旦发展陷入停滞,双方就从合作,变成了竞争。

尤其是那些仍然残留门阀概念的家族,这群人和皇权,未必是一条心。

世上没有千年的皇朝,却有千年的世家。

皇朝要么继续统治,要么被推翻,但世家的退路却不止这两个,世家还能改换门庭嘛。

上头谁做主,无所谓,只要能够保留基本盘,万事好商量。

虽然科举制度打破了旧有的门阀,但并不代表宋朝没有门阀,这群人只是隐藏的更深了。

想要消除门阀,很难。

哪怕是后世,残余仍旧存在。

比如,某些县城体制内出现的近亲繁殖现象。

究其根本,只是形势变了,父传子,子传孙,不还是存在?

这焉然不是门阀家族?

连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后世,都无法改变这一现象,李杰也没有信心杜绝此类旧规。

人性往往都是自私的,除非人人大公无私,否则,这类现象是无法彻底泯灭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缓解的手段。

只要蛋糕做得足够大,分配制度尽量合理,此类现象固然会有些许危害,但风险可控。

一句话!

发展,才是硬道理!

而这一点,恰恰是李杰最擅长的。

另一边,雷允恭等了许久,也没等到李杰的回复,此时此刻,他不由心中一紧。

难道我猜错了?

也许,我不该冒险的。

官家是何等的聪慧,怎会看错人?

范仲淹,肯定是个大忠臣。

然而,转念一想,雷允恭又觉得有点不对劲。

官家倚重的两位相公,是大忠臣吗?

这个问题,雷允恭无法作答,但有一点他很清楚,不论是丁谓,还是王钦若,受贿这一条,是洗不掉的。

尤其是丁谓,雷允恭清楚的不能再清楚。

不过,这事他可不敢和官家提。

因为受贿的不止两位相公,他雷允恭,屁股底下也不干净。

一旦上报,到时候若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两位相公死不死,他不知道,他一定会死!

“回头拟一份具体的名单呈上来。”

言罢,李杰挥了挥手。

“下去吧。”

此话一出,雷允恭反而安心了。

拟名单好啊!

极好!

这代表官家还是心有顾忌的,打算看看有哪些人去了。

同时,这也意味着官家没有误会他,也没有因此生气。

约莫半个时辰后,雷允恭将整理好的名单,呈到了李杰桉前。

看到名单中的记录,李杰不由微微点头。

皇城司的情报工作,越来越像模像样了,不枉他的一番调教。

另外,这份名单中的人员基本都是文臣家族,几乎没有什么将门家族。

这一点,也让李杰很满意。

说明他们心中还是有数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不错。”

片刻后,李杰赞赏道。

“情报工作,做的不错。”

冬!

雷允恭闻言当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臣下不敢居功,皇城司能有今日,全赖陛下指点。”

“这是陛下之功,臣不敢贪墨。”

“臣最多只有一点点苦劳。”

眼见雷允恭如此做派,李杰心中暗暗摇头。

这厮,把自己当成谁了?

大宋战神吗?

动不动就下跪?

自己又不吃这一套。

稍作感慨后,李杰觉得可以稍微给点甜头。

“朕许你三百名额,可派往各州府采风。”

此话一出,雷允恭心中一振。

三百人!

好多!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高兴,李杰的下一句话就如同一瓢冷水淋在了他的头上。

“不过,有一点必须牢记!”

“这三百人,只能是暗探!”

“臣牢记!”

虽然和想象中的有些出入,但雷允恭仍是摆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

再怎么着,也有三百人不是?

其实,有一点雷允恭是不知道的,即使没有这次的‘功劳’,李杰也会扩大皇城司的编制。

天圣二年这一科的进士,即将前往各州府观政。

李杰深知,只听一面之词是不够的,想要了解真实的情况,必须综合多方的声音。

故此,扩大皇城司的权力,是必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