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松锦大战-开端
类别:
科幻灵异
作者:
懒得不吃鱼字数:2217更新时间:22/06/21 15:46:38
来点票如何,各位求生者?
不管什么票,都行!!!
————————————————
朴汴其实从头至尾都不知道时官·梦到底要秦龙身上的什么东西,但是朴汴却知道,她要的东西,在秦龙身上。
这就够了。
朴汴不想在面对秦龙的情况下,身后还有时官·梦这个女人在对自己虎视眈眈。
何况,她还那么强!
风姿绰约的来,风姿绰约的走。
来时不带风,走后不留雨。
就像是从没出现过一样。
下面的战斗已经快接近尾声。
双方的npc也已经死伤殆尽了。
差不多了。
如果再打下去,火气打出来了,就是求生者之间大规模的混战了。
没有必要。
似乎是心有灵犀,双方后方,同时炸响撤退的信号弹。
回来的求生者喜笑颜开。
4000鞑子,都死光了。
朴汴不知道一个明军在鞑子那边阵营值是多少,但是一个鞑子,真正的鞑子,在明军这边,多的价值100阵营值,少的也是价值好几十的阵营值。
所以4000鞑子,就是将近30多万的阵营值。
几十个求生者平均分下来,每个求生者这次也能收获个大几千的阵营值。
何况,鞑子人头,还能二次利用。
这心情,自然是好的。
只不过朴汴手下,也是死了4000明军。
倒不是朴汴残忍,只是善良的求生者,不适合成为求生者,生活职业者才是善良的归宿。
求生者为了利益,什么都做得出来。
————
军营内,一片喜气洋洋。
虽然死了4000人,但是军营内的气氛还是高涨。
毕竟鞑子跟明军一换一,怎么看都是明军赚了。
4000个鞑子明晃晃的人头堆在那里,怎么看都是要升官发财的节奏。
朴汴大手一挥,继续出发。
虽然昨天朴汴先行,走了40里路,但是后面的大军也走了20多里,所以朴汴这边的探路,
必须还要往前。
松山城。
虽然之前鞑子围困过松山城,但是在明军大军出征后,对松山城的围困也放弃了。
松山城是个小城,只是个军事堡垒。所以朴汴这些求生者也没有必要进城。
因为松山城离锦州城不到几十里,所以,这里,其实已经到了鞑子重兵布放的边缘。
朴汴松了口气。
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目标。
探查至松山城的路线是否安全。
他们说是探路,其实就是送死来的。
毕竟在野外的控制权都掌握在鞑子都中,在这样的地方每前进一步,都有可能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只是鞑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为难朴汴他们这出来探路的一万人马。
原地修整,等待后方大部队到来。
不到半天时间,吴克率先带着人马赶到。
虽然知道朴汴跟鞑子大战,死伤了几千人,但是毕竟也带回了大几千的鞑子首级,所以朴汴不仅没过,而且反倒是立了功。
不过现在的求生者们也已经不在意了。
如果是以前,大家可能还希望能升升官,但是现在,大家的心思已经不再这上面了。
朴汴找吴克补了些损失的士兵,便带着人马远离了松山城扎营去了。
倒不是不想挨着大营一起,只是朴汴根本不记得,或者说朴汴害怕,这明军良好的炸营传统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
所以还是离这些定时炸弹远一点好一些。
免得到时候伤人伤己。
到了晚饭的时候,后面洪承畴才领着大军到达。
熙熙攘攘,吵吵闹闹。
毕竟是几十万人,哪怕鞑子没派桢骑过来,他们也知道了明军到了。
事关国运的一战,鞑子没有像以往一样,趁明军立足未稳之际,展开突袭。
而是大家彼此心知肚明,却丝毫无犯。
扎营。
做饭。
哪怕是已经接近十一月的天气,也阻挡不了这绵延十几里的火热。
之前朴汴一直觉得这次降临在明军方面的求生者感觉有些少,因为朴汴在山东军这么多天以来
,就只看到一直跟着自己的这几十个求生者。
但是在自己扎营的山坡上,远远的就能看到,那大营内的一角,那像是个临时搭建的简易交易市场般的营房,朴汴就知道自己想错了。
不是求生者降临的少,只是求生者降临在山东军的少。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蓝在暗地里动了什么手脚。
一夜无话。
求生者们都早早起来,很是兴奋和期待。
虽然朴汴这些人都知道这场战役的胜败,但是这毕竟是场动辄几十万人的大战,对于求生者来说,获得好处的机会其实是很大的。
呜~~~~~~~~
一声长号。
这是出征的信号的。
其实如果不打仗,光就这么看队形的话,明军其实还是没有问题的。
整整齐齐,军容屹立。
只是,知道历史背景的人都明白,这只是只仪仗兵。
哪怕他们,看上去人数众多。
松山城距离锦州不到十里,也就是说,双方明清双方其实已经处在彼此的接战剧烈。
通俗点说,就是哪怕明军放个屁,鞑子那边也能闻到是个什么味的。
一大早,山海关总兵马科便率领两万人急速奔袭松山城东部的笔架山。
马科的任务就是,尽量保持着整体人数众多的优势,哪怕路上遇到鞑子偷袭也不管,但必须占领杏山和塔山之间的笔架山。
因为,松山城毕竟不可能能容纳几十万人一直在这里驻扎,所以洪承畴是把笔架山当做了自己的粮草后勤基地。
笔架山,正好处在宁远与锦州中间的位置。。
距海岸1620米,其间有一条潮汐冲击而成的连接海岛与陆地的天然卵石通道,俗称"天桥",也叫"神路"。
而笔架山山有三峰,二低一高,形如笔架,其间除了海路,就只有南北一条路可以通行。
这样的地形自然是易守难攻。
所以这也是洪承畴为什么选择笔架山的原因。
洪承畴这样的安排显然还是从持重方面考虑的,虽然摆出了进攻的姿态,却还是先求自身的稳固,优先确立一个粮饷充实、队伍整齐的不败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