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王朝末路
类别:
科幻灵异
作者:
稻草天师字数:2740更新时间:22/06/22 11:12:39
宏威二十年九月,一路辉煌的大魏王朝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转折。
由于各方势力的残酷绞杀,以及暗棋背后的大力操纵,宏威皇帝在政权交接之中犯了一连串的失误,导致其维持了一生的政治平衡被彻底打破。
过去被宏威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各方势力轮番登台,上演了一幕六子夺嫡的政治大戏。
而在宏威皇帝和新君肃王被杀之后,这场大戏立刻演变成了大混战。
裕王率先在南书房登基,年号驰正,并第一个昭告天下,命令全国举兵,共同消灭其他政敌。
在此之前黄正元便已经做好了诸多准备,裕王登基之后迅速掌控了京师十二卫超过六成兵力,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成为优势最大的一方。
然而也许是大魏天命枯竭,就在他即将肃清整个京城,一举控制住局面的时候,偏偏发生了两个意外。
一是刘异带领一众赋闲老帅以为先皇守灵的名义披麻戴孝,奔赴宫门之前,一边号啕大哭,一边控诉裕王勾结宝亲王和汪顺,不仅谋害先帝,还亲手刺杀新君。
虽然刘异等人既无先皇的传位诏书,也拿不出任何足以支撑的证据,黄正元更是第一时间抓住刘异等一干老帅,冠之以谋反之名,并连发数道圣旨以正视听。
但此言一出还是立刻引起各方震动,从京城到地方朝野一片哗然。
如徐锐这般许多原本观望,甚至是倾向裕王的势力纷纷倒戈,黄正元期待中迅速平定各方势力的计划终究还是破产。
除此之外,就在十万龙骧卫将辽王残部围在内城发动猛攻,辽王集团缺乏外援,士气大跌,即将土崩瓦解的时候。
一直被韩王堵在城外的龙云五万大军终于杀到,以强力的火器配备迅速将包围圈撕扯出一个缺口,把即将崩溃的辽王大军救了出来。
紧接着包括卓安国的羽林卫在内,支持辽王的各路人马陆续聚齐,掌控在辽王手中的人马已经超过二十万人。
而裕王的人马缺少天启卫这等能一锤定音的强军,眼见已经无法快速剿灭辽王叛军,只得收缩防御,与辽王对峙。
辽王立刻利用这个喘息的机会高调宣传裕王谋权篡位之事,并以此高举义旗,被杜若为首的文官集团残余力量“推举”为皇帝,年号朔正。
方一登基,辽王便立刻诏命在京各府衙,以及各地方督府拨乱反正,共同讨伐“猪狗不如”的伪帝赵恒。
此时驰正皇帝赵恒(裕王)得到了勋贵集团的支持,京中对辽王集团的号召反应冷淡,而朔正皇帝(辽王)则在地方上经营已久,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肃反之声。
双方在长兴城内僵持不下,都清楚僵局已成,只有靠血战决出胜负。
从九月初九开始,两位皇帝都开始一边争取其他势力的支持,一边调集物资和人马,准备最后的大决战。
九月十二日,僵持了数日之后,双方终于做好了准备,在长兴城中爆发决战。
辽王集团有户部支持,粮草更为充裕,而裕王集团则控制了兵部,在新式武器装备更为丰富。
双方沿着内城一线摆开阵势。
拂晓十分,龙云率领的虎贲左卫作为辽王集团的进攻主力,提前进入战场,开始朝内城金盛门方向发动猛攻,左右金吾卫佯攻朝阳、华龙两门,从侧翼牵制敌军。
裕王方面则由宝亲王坐镇中军,下令禁军沿着内城洛河建立三道防线,左右龙骧卫则在两侧坚守,保护侧翼。
双方各投入一百多门大炮,在这个世界上演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炮战。
战斗一开始,龙云的虎贲左卫凭借火器优势大显神通,在火炮的压制下,以配备步枪的步兵冲锋,极快地打开了突破口。
仅仅十二日白天便冲破敌军两道防线,到了傍晚,前锋距离宫城仅仅不到三条街巷而已。
辽王集团大为振奋,立刻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夜战,想要一鼓作气直插裕王集团的神经中枢。
然而辽王原以为这只是胜利的开始,却没想到那是他们距离宫城最近的一次。
首战失利之后,宝亲王和黄正元立刻调整战术,避开冲击力极强的龙云亲军,充分利用内城空间实施“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牵制,将正面决战变成了拉锯战。
这个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被来回牵扯的虎贲左卫好似一头撞上了棉花,有力使不出,等到被敌人缠住,阵线变得犬牙交错,他们更像是置身泥沼,动弹不得。
战斗又一次陷入了僵局,无论辽王集团集中多少资源,都无法突破裕王集团的防线,甚至还因为立足未稳,被逼吐出了不少战斗成果。
三日之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辽王大军打光了储备的火炮弹药,进攻的势头终于停了下来。
而裕王却因为控制着兵部的三间兵工厂,能够源源不断地补充弹药,开始形成火力压制,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龙云立刻依样画葫芦,学着宝亲王和黄正元的做法,将城里的每一栋建筑都变成暗堡林立的战场,依托复杂地形层层狙击敌军,生生在这个世界创造出了另一个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战斗变得异常焦灼,为了切断裕王集团的粮草供应,辽王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旧集结主力,对内城漕运马头进行了数次进攻。
黄正元和宝亲王也深知内城漕运马头便是他们的命脉所在,自然也是拼了命防守。
仅仅三日的光景,双方便在内城漕运马头大战数十场,阵地来回易手十余次,尸体堆积起一丈多高,最后还是被裕王集团勉强守住。
就这样,二十多日的大战转瞬即逝,十余万人战死在狭长的街巷之中,鲜血染红了长兴城的每一条街道,世人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血流成河。
随着战斗时间的不断拉长,拥有弹药补充的裕王集团优势越来越大,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慢慢蚕食之下竟打赢了几场关键之战,隐隐有将辽王集团分割包围之势。
反观辽王这边,控制户部产生的钱粮优势一时半刻难以显现,地方上虽然支持者不少,可对于两帝之争更多的却还是冷眼旁观的心态。
这也不能怪地方上当墙头草,毕竟是杀头的买卖,手里握着筹码的人总得瞧清望准才敢下注。
只是如此一来便苦了辽王只能硬拿自己的劣势去对别人的优势,自然越打越是吃亏。
就在这时,辽王又得到了另一个坏消息,那就是王懿护着韩王撤到了西川附近,占据了西南三省之地自立称帝。
这一下好好的大魏瞬间就有了三个皇帝,更尴尬的是即便辽王能冒着被全军覆没的风险创造奇迹,打赢这场京城决战,也无法取得整个帝国,甚至还有两虎相争,被韩王捡了便宜的可能。
不得已之下,辽王集团连夜商讨对策,在确定决战获胜已基本无望的情况下,只得无奈地逐步撤军,逃往文官集团的腹地,占据江南六省做个偏安一隅的皇帝。
裕王集团同样顾及在西南虎视眈眈的韩王,不敢继续追击,只能默认辽王退出长兴,结束了这场为期一个月的长兴血战,夺嫡大戏也基本落下了帷幕。
至此,帝国西北被韩王占据,东南成了辽王的天下,东北边军因为肃王被杀揭竿而起,处于半自制的状态。
再加上早已被徐锐控制的西北,徐锐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出现了,好好的大魏瞬间分裂成五个大大小小的政治势力,昔日的堂堂北朝已经名存实亡。
而就在京城大战的时候,徐锐已经率领天启卫极速往西北狂奔了十几日,终于在距离长兴城六百余里的龙山峡谷中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