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关于黎曼猜想的思考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乌鸦一号字数:2515更新时间:22/06/22 16:53:56
“jeff,关于黎曼猜想,我最近有一些新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时间的缘故希望你能替我完善。”

安杰鹏心想,黎曼猜想是我能掺和的吗。

别说我,德利涅和怀尔斯加起来恐怕也不够看。

抱着这样的自闭心情继续读了下去:

“之前我在读黎曼假设相关的论文时发现,很久之前的jensen多项式似乎能起到非同寻常的效果。”

“我们通过下列证明……”

接下去是二十多页的证明过程,

“可以将黎曼猜想转换成,如果可以让jensen多项式为0的值都为实数,那么黎曼假设为真。”

“你可以先从部分jensen多项式为0的值都为实数入手,从部分推整体。”

“我思忖从这个角度入手,比以往的解决思路都要更接近解决。”

安杰鹏仔细看完之后,对陈浮沉的证明大致上有初步的认识。

由于他对黎曼猜想的了解太浅,不能判断陈浮沉的证明到底是不是对的。

不过以他和陈浮沉这些日子的交流来说,他认为自家老板的证明大概率是正确的。

“光是对黎曼猜想有深入认识估计都得花上好一段时间。”

“靠我一个人要证明老板的假设要花的时间估计得半年。”

除了黎曼猜想,陈浮沉另外给他了其他的任务:

“我知道黎曼猜想的难度太大,你有闲暇时间可以考虑孪生素数猜想。”

孪生素数猜想于13年被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证明——即差值为7000万的素数有无穷多个。

“我最近有一个灵感,可以将孪生素数猜想改造成有限数系统下的几何问题。”

“即将孪生素数和素多项式结合起来。”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你最重要的精力还是需要放在黎曼猜想上。”

安杰鹏内心是拒绝的,孪生素数猜想的新证明难度肯定是比黎曼猜想要简单很多,但也不能说是小问题。

“另外你要是还有空,可以在浮沉研究中心的任务栏上接些任务。”

浮沉研究中心有个任务栏,大家可以花钱在上面发布问题,关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每个组的问题可以用小组的经费,但是个人则只能用自己的工资了。

小组经费在用完之后还有问题的话,同样需要自己掏钱,当然每个小组的经费是非常充足的,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除非像外骨骼装置的小组,由于他们组人数太少,干活的人不够问题又层出不穷,盛立言自己已经掏了一万多在任务栏上发布问题。

安杰鹏在看完陈浮沉回复他的邮件后,躺在价值一万多的人体工学椅上一动不动。

“人生怎么这么艰难。”

“在剑桥做做低端问题不香吗?”

可惜人生大多时候不会遂人愿,命运会把你推向未知的地方。

明白怨天尤人装死自闭是没有用的,安杰鹏一会后振作起来,他好歹是学霸中的学霸,不然也不可能一路名校到剑桥读博。

“我现在需要做的首先是对黎曼猜想有深刻的认识,其次是验证老板的论文是不是对的。”

“前面这件事得我自己来,但是后面这件完全不必。”

他在邮件中问陈浮沉:

“能不能把黎曼猜想转化为jensen多项式问题的论文在arxiv上刊出,让同行们帮忙审审。”

陈浮沉同意之后,安杰鹏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他将陈浮沉的回复中论证过程进行修改后,用陈浮沉的arxiv账号登出去。

邮件中只是一个证明过程,是很完整,但和论文存在不小的差别。

安杰鹏做的就是把这个证明过程加上注释,同时把格式修改成标准论文的格式,方便别人

……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到这里结束了。”

安杰鹏按下发表后,全世界关心fu这个账号的人瞬间得到通知,互联网的时间就是这么迅速。

结束完一堂测度论的课程后,怀尔斯低头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教室。

arxiv上有一条未读通知。

怀尔斯准备合上笔记本电脑时,e上的通知栏闪烁了一下。

他看了眼时间,下午五点,还早。

点开通知栏

“关于黎曼猜想的一些思考 fu”

怀尔斯心想,“他这段时间是在思考黎曼猜想吗,这么快就有成果了?”

陈浮沉最初在arxiv上刊登他的关于hartree-fock方程的论文,后来在jcp杂志上刊登。

虽然是理论化学的期刊,但是其证明过程完全是数学的低维拓扑和微分几何的内容。

因此数学家们更认为陈浮沉是数学家而不是化学家。

之后陈浮沉经常在arxiv上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或长或短,不拘于格式。

几乎是把arxiv当成是博客来用了。

由于其思考很有价值,有些数学家们根据他的思路做出很有价值的成果。

比如陈浮沉关于无理数难题的思考,

这个难题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如何能够正确表达无理数,用近似的方式表达无理数可以到多精确的地步?

对无理数进行近似时,选取无限长的分母序列,你所选的分母列表能以需要的精确度对所有的无理数实现近似,要么一个无理数都无法近似。

这个无理数猜想被称为duffin-schaeffer猜想,困扰了数学家们近八十年。

陈浮沉在arxiv中指出可以采取一堆点的图像来解决这个问题,将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穷序列是发散还是收敛。

来自牛津大学的james maynard和蒙特利尔大学的dimitris koukoulopoulos根据他的思路解决了。

这两位教授在论文作者上加上了陈浮沉的名字,他们认为陈浮沉同样是作者之一。

此外还有不少类似的事件发生,不过陈浮沉只负责提出思路并不负责具体证明,因此大家对他又爱又恨。类似小说作家的只挖坑不填坑。

不同的是数学家们可以填坑。

怀尔斯和主流一样将陈浮沉的arxiv加入了关注列表,因此第一时间他就得到了通知。

“难怪这段时间陈浮沉没有声音,原来在思考这个问题。”

陈浮沉此前一般隔个几天就会发一篇文章,由于专业性太强而不会被媒体们拿来做文章。

之前快一个月他没在arxiv上发表思考,怀尔斯以为自己明白了。

“jensen多项式?好古老的名字。陈浮沉从多少年前的论文里翻出了这个方法。”

“好像有点道理。”

怀尔斯面前的学生越来越少,他保持着低头看屏幕的姿势一动不动。

“这里会不会存在问题,这个地方怎么得到的?”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他从站姿变成坐着看这篇论文,窗外夕阳彻底落下。

直到电话响起,怀尔斯才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可他内心还有许多疑惑等待着解答。

世界上不少数学家此刻面临着和他相同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