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金融
类别:
科幻灵异
作者:
阳电字数:2182更新时间:22/06/22 20:49:05
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担任要职,毋庸置疑,赫伯特*西蒙的能力十分卓著。
但要承担重大职责,或者说,成为管理层眼中的可靠之人,在人才云集的ibm,就不是只有业务能力便可以做得到。
距离肯*汤普森及团队的离开,不过数月,观察这位前项目负责人的去向,表面上,似乎只要it水平过硬,就能被“上面”器重,甚至还能进入“复仇女神”这类军方项目的研发序列,方然却不禁在猜测,联邦军方出于保密、安全的需求,究竟会怎样对待“国际商用”派过去的研发人员。
再者说,肯*汤普森的脾性与野心,也是自己长期观察、近距离接触,才觉得十分明显,或许在公司管理层看来,并不认为此人会有什么问题。
要在“国际商用机器”内更进一步,或者,打算的更长远些,仅有信息技术方面的才能并不够,或多或少,还要符合统治者、有产者选择仆从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可想而知,“忠实”显然会是很重要的方面。
但如何表现忠诚呢;
赌咒发誓,根本就没一点用处。
西历1482年夏天,某个平凡的工作日,方然在中午前离开了工作室,搭乘研发中心里的摆渡电动车前往大门口。
夏季的夏洛特市郊,气温不高,在休息室等了一小会儿的emily,见到走进来的年轻人,很高兴的起身向托马斯*安生打招呼,而方然呢,也没刻意回避两人之间的关系,他暗自深呼吸一下,拉起女孩的手。
“hi,旅途顺利么?
时候不早,先一切去吃午饭吧,然后去办入职手续。”
“好的,托马斯,这里离市区有点远,是吗?我从机场直接过来,感觉这里的情形,恩……还可以,比匹兹堡要好多了。”
那是因为你没经过市区,方然暗想,夏洛特的情况怎么样,他还是很清楚的。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眼下的联邦大概还不至于,但通过与西蒙先生的交流,聆听前辈说起夏洛特、乃至联邦的那些陈年往事,对照现如今在屏幕上看到的一切,他还是心有所感,即便理智一直在告诫,这都与自己无关。
和早年间萧条、破败的联邦东北部老工业区相比,夏洛特这样的旅游、金融城市,衰败发生的既突然又迅速。
旅游产业,在时代大环境下,萎缩是意料之中。
当越来越多人连吃饭都有困难时,当然不会有心情、不会有马克出门远足,再说即便还有余钱,到完全陌生、危机四伏的其他城市走动,也是一种冒险,而真正有钱、也有安全保障的有产者,又看不上这种消遣的方式。
但是金融业的萧条,回顾历史,就让业界内外的很多人很意外。
毕竟,身为发达国家的联邦,经过几百年的“资产主义”发展演变,早在几十年前就进入金融资本把持一切的局面,金融产业,作为联邦当局、有产者们收割蒜苗,压榨利润的趁手工具,长期持续繁荣,甚至在经济危机席卷世界时,伍尔街的大鳄们仍风雨不动,安坐如山。
相应的,对头脑聪明的联邦劳动者而言,金融也是比it更有前途,收入与社会地位还要高的一个行业。
然而当所有生产领域都被it侵蚀,金融行业,也没办法独善其身。
在西历1480年代,包括“国际商用机器”在内的信息技术巨头,早已开发出门类齐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分析、交易与风险控制系统。
基于金融业的工作流程,“自产机”般的体系,正在越来越多的代替基金经理、操盘手和柜台职员,不仅让很多一线员工失去工作,就连原先高枕无忧、收入颇丰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业金融掮客,也纷纷职位无着。
其中一部分人,每天经手天量资金、高薪福利拿到手软,竟会心生错觉,恍惚间觉得这些经手的马克都归自己所有。
又或者是,自己身为金融行业的资深老手,与有产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但是在冷冰冰而从不出错,更不会私底下打小算盘的ai机器面前,伍尔街的金融大鳄们会选择谁,放弃谁,简直就是不问可知。
经手马克众多,薪酬令人眼红,很容易就会将一部分劳动者洗了脑,认为自己是有产者。
进而心态与言行,都表现为十分明显的“臀脑分离”。
曾几何时,活跃在联邦乃至世界的金融领域从业者,由于在有产者榨取利润、洗劫底层的活动中效尽犬马,而获得了丰厚的酬劳,即便不事生产、不为人类社会创造任何实打实的价值,也可以用有产者施舍的马克,骑在普通民众头上作威作福。
甚而,由于这些人的一叶障目、见地狭隘,还会格外的醉生梦死,穷奢极欲。
但终究也不过是吸管,饮料喝光,就会随纸杯一起进垃圾桶,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前途。
伴随信息技术的汹涌浪潮,联邦社会的运行,经济体系的运行,都在经历着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变局,资本市场烟波诡秘,人工智能大行其道,当曾经的得力干将不再有用,就会干脆利索的被扫地出门。
曾经风光无限的金融领域从业者,其中相当一部分,即便失业,暂时也还掌握不菲的财富。
但,在职时的呼风唤雨、法力无边,却从此不会再来,这些人掌控的财产,不管有多大规模,也只能和普通民众的马克一起入场,在凶险万分的不动产、股票、期货与短期债券市场中随波逐流。
经历过几次惨重损失后,他们大概才会明白:
决定损益的,并非手头资金量的大与小,而是掌控这资金的人,究竟是什么身份。
曾经笼罩在身上的,年化收益率、投资收益率高达百分之几十几的耀眼光环,并非自己天赋异禀、是不世出的金融奇才,而只不过是背后金主、大老板的权威,在手下奴仆身上的一种投影和具象。
当被资本一脚踢开,这光环,随之而消失无形。
空有再多马克,也只能如无知而贪婪的普通民众那样,在磨盘般的金融市场中消耗殆尽。